人之俊散文
什么是人中之俊?什么樣的人才是人中之俊呢?人中之俊有什么品質呢?
《素書》中提道:“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德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意思是說:“品德高尚,則可使遠方的人來歸順。誠實不欺,可以統一不同的意見。公平合理,可以得到部下群眾的愛戴。才識杰出,可以知古鑒今。聰明睿智,可以知眾而容從。具備這樣的‘德、信、義、明’五種品質的人,可以稱之為人中之俊。”
古語常言"以德服人”、“以德報怨”、“以德治國”等 。道德高尚者以天下為己任 ,不貪圖小利,尊重賢者,愛惜人才,自然可以使人心悅誠服 ,使天下有才能的人聞風而動,不遠千里前來歸附。
楚莊王一次平定叛亂后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統出席助興,宴間絲竹聲響 ,輕歌曼舞,美酒佳饌,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莊王命人點燭夜宴,海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 美人許姬和曼姬輪流向文臣武將敬酒。
忽然一陣疾風吹過,宴席上的蠟燭都被吹滅了。這時席上一位官員斗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了衣袖才得以掙脫,并把那人的帽子上的纓帶扯下來了,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人點亮蠟燭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剛那個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了許姬的話卻傳命先不要點蠟燭,然后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盡散,現在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他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飲宴,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系 ,酒后亂性乃人之常情 ,若要追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煞風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這就是歷史有名的“絕纓宴”。
7年后,楚莊王伐鄭,健將唐狡自告奮勇,率百名壯士,為全軍先鋒。唐狡拼命殺敵,使全軍一天就攻到鄭國國的的`郊區。楚莊王夸獎統帥大軍的襄老 ,襄老說:“不是我的功勞,是副將唐狡的戰功。”于是。楚莊王決定獎賞唐狡,并要重用他。唐狡說:“我就是哪位牽莢人衣袂的罪人。大王能隱臣罪而不誅,臣自當拼死以效微力。哪敢奢望獎賞呢?”
戰后楚莊王論功行賞,才知道這員戰將名叫唐狡,唐狡表示不要賞賜,坦承7年前無禮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舉全為報7年前不究之恩。
楚大夫感嘆,便把許姬賜給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德行的重要性。重視個人德行,不但適合與古代,現代社會也適用。明智的管理者最注重名聲 ,有好名聲才有凝聚力,才能做到眾望所歸。因此,只有顧及下屬對自己的品質的評價,在下屬 面前樹立公正無私的賢者形象,才能更好地樹立權威,取得下屬的信任。
信就是講信用,如季布一諾千金。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身成名的根本。誠信的影響無所不及,從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到一個名族興衰,再到一個社會的前進與否,可見誠信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誠信依然是當今社會上 稀缺的資源。處理注重誠信外,今人在為人處世上也應重情重義,這樣才不至于事半功倍了。誠信無價,雖然一時的坦誠可能會損失眼前利益,但換來的卻是比金錢更重要的信任,收獲的是長期利益。
周代的季札,是吳國君王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魯國經過徐國,于是就去拜會徐君。徐君見到季札,就被他的氣質所打動,內心感到非常的情切。徐君默視季札的儀容與著裝,突然,被他腰間的一把祥光閃動的佩劍深深的吸引住了。在古代,劍是一種裝飾,也代表著一種禮儀。烏龍是士臣還是將相,身上通常都會佩戴一把寶劍 。
季札這把佩劍 鑄造 得非常有氣魄,它的構思精審,造型溫厚,幾顆寶石鑲嵌其中,優雅而不失莊重。只有像延陵季子這般有氣質的人,才配得上這把劍。徐君雖然喜歡在心里,卻不好意思表達出來,他的目光奕奕,不住地朝它觀望。季札看在眼里,內心暗暗想道:等我辦完事回來 之后一定把這把劍送給徐君。為了他的使命,他暫時不能送他。
怎料世事無常 ,等季札出使返回的時候,徐君卻已經去世了。季子來到徐君的墓旁,心中是說不出的傷感。他望著蒼涼的天空,把那把劍掛在了墓邊的樹上 ,心中默默的 祝禱著:“您雖然走了,我內心那曾有的許諾還在,希望您在天有靈。再向那棵樹遙遙而望的時候 ,還記得我佩著的這把劍,向您道別的那個時候。”
季札的 隨從非常疑惑的問他:徐君已經過世了,您將這把劍掛在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子說 :“雖然已經他走了,但我內心 對他曾經有過承諾。徐君非常喜歡這把劍 ,我內心 想 ,回來一定把 劍送給他 ,君子講求的是誠信與道義 ,怎么能因為他的過世,而背信棄義 ,違背原本 的初哀呢 ?”
有了好的德行和信義 ,人之俊還需要博學多才 、明智通達。我就不舉例說明了 ,這個 都比較好理解。
人之俊就是集品德高尚 、恪守承諾、辦事工作 、博學多才 、明智通達于一體的人才能是人之俊,其中 的每一個都不能缺,缺少了就不是了 。
【人之俊散文】相關文章:
人之氣度散文04-30
危俊07-09
春之芽散文11-15
秋之景散文11-15
心之隨想散文11-07
簡約之美散文11-07
秋日之美散文12-05
成功之語散文11-29
春之雜感散文11-26
秋之韻散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