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陵秋韻散文
乙未深秋,滁州市文聯、滁州日報社,全椒縣文聯、滁州市作家協會、《醉翁亭文學》編輯部、滁州日報社副刊部、全椒縣作家協會承辦的滁州文藝界百名文藝家“再出發”下基層之“儒鄉秋韻”文學采風活動在全椒舉行。在啟動儀式上,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路傳新宣布滁州市2015-2016年百名文藝家“再出發”下基層采風創作活動正式啟動,并向文藝家代表授旗。在采風大旗的引導下,百名作家向古邑椒陵出發。
全椒縣名由古國演變而來。相傳古代高陽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內)建立古椒國。后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縣。馳名中外的《儒林外史》小說就產生于此,作者吳敬梓的故鄉。由于文著天下,被人們稱之為“儒鄉”“儒鄉秋韻”文學采風更是別有情調。
一踏進“儒鄉”,就被眼前的晚秋之美景所吸引,我不由地想起唐朝詩人韓翃?的詩句:“蟬聲驛路秋山里,草色河橋落照中。”我踩著唐詩的意境,來到這個文風盛行之鄉——儒鄉,頓時整個身心都溶進這文墨之中。可能是心情激動的原因,一天的參觀活動我并不感到勞累。夜宿豪華的“君澤君”大酒店,我沒有一點睡意。我躺在床上,靜聽著窗外瑟瑟的秋風,時而伴和著一兩聲夜鳥的啼鳴,心中想起“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詩句,思緒紛紜,一夜難眠
?? 清晨起來,簡單地洗漱后,我泡了一杯自采的野菊茶,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輕輕地喝一口,立刻感到神清氣爽。我拿著茶杯走出賓館,信步走進深秋的“南屏”。清晨的南屏秋高氣爽,我舉目四望,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仙境。一樹樹的楓葉高舉著燃燒的火炬,一棵棵的烏桕樹招展著鮮艷的旗幟。露珠在草叢間閃爍出燦爛的珠光。小鳥歡叫著,從這個枝頭跳到另一個枝頭,炫耀著這里的充分自由。尚未收割的晚稻鋪展在原野,像一塊塊金黃的地毯。我在一塊被雨水沖洗干凈的山石上坐下,欣賞著這古邑椒陵特有的秋韻。
? 幾聲悠揚的雞鳴和一陣鏗鏘的犬吠,將我從遐想的幻境中喚回到現實的人間。一回頭,猛然發現我的文友,著名散文家詩人薛暮冬老師在我身旁。他祥和地微笑著,從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在琢磨著,如何用美麗的詩句來表達這古椒南屏的秋韻。我和薛老師漫步在楓葉和烏桕葉鋪就的像海綿一樣柔軟的山路上,心情就像當年走過紅地毯時一樣的激動。是的,?在信步游走間,涼爽的秋風嬉戲在我身邊,時而獨自玩耍著從我肩旁輕輕拂過;時而驀然回頭,帶來一陣醉人的花香,與我結伴而行;時而又閃到一旁,從路邊枝杈交錯的秋樹上抖落一小片鍍上了金邊的葉子,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在我的肩上。走著走著,忽然被一股夾雜著花木幽香的氣味引到了“筆鋒園”,這里曾是先輩們聚會的天地,他們勵志堆土為峰。
早飯后,采風的目的`地是神山寺。神山寺在全椒縣城西15公里的國家森林公園內,它占地約6.7萬平方米,始建于唐大歷年間(766-779)。一踏入山門,使我又一次貼心地感受到秋的意境。神山寺,因九峰圍視,取九龍探珠之意,在此建寺。寺旁有神仙洞,傳聞有一道士居于洞中,以白石為餐。詩人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因而神山寺名聞久遠。
游罷神山我等一行來到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新農村——八波村。該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襄河鎮,距離全椒縣城約8公里,東西短、南北長,形如長方形,北面與石沛鎮相接,西、南兩邊與六鎮鎮相鄰,由黃粟樹水庫流往襄河的河道為分界線,東部自北向南分別與本鎮教場村、邱塘村相接,一條長約7.7公里的筆直的西大路(水泥路)自北向南橫貫全村中部,與相鄰的兩鎮道路相連接,與西大路相垂直的南大路和北大路向東延伸,與縣城道路相接,并且南大路繼續向西延伸,村內砂石路面縱橫交錯,交通便利。
在觀賞的陶醉中,走過一個籃球場,場上幾名健壯的青年正在舉行籃球比賽,輕盈晃動的身影在我眼中忽閃忽現。籃球在地上撞擊出強有力的節奏,震撼人心。然后映入眼簾的是開得燦爛的三角楓,想必是受了青年們那陽剛的生命力的感染,那楓葉顯得十分明艷,更格外迷人。
在流連忘返之際,采風大旗把我們領到碧云湖,碧云湖(原名黃粟樹水庫)。建于1959年,是安徽省十大水庫之一。這里風景秀麗,整個湖面坐落群山環抱之中,碧水藍天,一年四季鳥語花香。常年氣溫比縣城低3-5度。兩岸群峰爭秀;混交的闊葉林和常生的針葉樹郁郁蔥蔥,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我們乘坐畫舫,穿過湖心,湖面豁然開朗,碧波萬頃,浩渺茫茫。真是船在水中走,人在畫中游,水天一色,令游人心曠神怡。頓時,我感到秋的美景,看見天空湛藍深遠,白云如柳絮般輕盈浮過。走在湖的堤岸,眼前飄飛的片片落葉如金,腳踩其上,發出“沙沙”的輕響。似火的紅葉,映紅了整個天空。宛如神仙的紅唇吻遍群山,又如一條條素雅的綢帶,點綴在群山峻嶺,染紅了林間處處,為金秋更增添了幾分秀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時此刻,我竟與陶淵明一樣,融入大自然,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
離開碧云湖,我們驅車全柴集團、天安新材料等重點企業,深入車間和工人交談,參觀了先進的生產線,聽取了企業發展的介紹;在輝隆現代農業產業園、榮鴻現代農業園,感受到了全椒現代農業發展的遠大前景;在黃栗樹新村、河東新村,我們領略了全椒美好鄉村整齊干凈的村貌、和諧文明的村風和悠閑富足的村民生活。
吳敬梓紀念館是我們最后一站,在吳敬梓故居和太平文化廣場,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全椒歷史文化的廣博和厚重。大家紛紛留下時光的婧影。
此次采風活動是在xx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為積極響應安徽省文聯“關于安徽文藝界千名文藝家再出發下基層活動”的倡議而舉辦的。目的是促進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與時代相結合的文藝道路,活動主要包括文藝家下基層采風、文藝志愿惠民服務等內容。在全椒的采風活動中,作家們感觸頗深,紛紛表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扎根基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而創作。據了解,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市文聯還將陸續組織文藝家深入農村、城郊和企業,立足采、創、種、送,進行創作積累,發展滁州文藝,不斷開創滁州文藝工作新局面。
【椒陵秋韻散文】相關文章:
卻望禮泉舊帝陵散文12-14
《茂陵》古詩原文10-15
秋韻初一作文2篇03-07
桂陵之戰的故事11-05
艾陵之戰的故事04-08
信陵君救趙01-09
中國戰爭故事《馬陵之戰》02-27
古代戰爭故事《馬陵之戰》12-29
海陵島作文優秀7篇04-23
《過景陵》古詩原文及注釋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