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濃郁的屯溪老街散文
旅游大巴沿著起伏曲折的皖南縣級公路一直向南。窗外,天是純藍的,沒有一絲雜質,似乎前幾天的連綿大雨把天地洗了個盡透。畫有溫柔曲線的山巒一直綿延到天際。裊裊纏繞著山峰的薄霧,被晨曦染成淡淡的金黃色。狹窄的公路,如長蛇般蜿蜒于山巒之間。山勢高低起伏,咋然望去,很像女人的上唇,而此刻,這巨唇正含春盈笑。
突然一條銀綢般的河流出現在眼前。待車駛近了,才看清楚。河面寬敞碧透,水上數個帆船正隨波漫游。河岸邊楊柳風情萬種地撩撥著河面,河的兩旁是延綿不斷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粉墻黛瓦,飛閣重檐,恍惚間,人們似乎不知不覺走進了“清明上河圖”。
導游告訴我們,這就是恒河。它的盡頭與新安江交流,而這交匯之處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坐落于聞名遐邇的小華山腳下。
走進屯溪老街,彩燈高掛,匾帖高懸。街兩旁酒肆茶樓,書畫墨莊,書法碑匾,琳瑯滿目。腳下的每一塊方磚,眼前的每一塊店招,身旁的每一間店鋪,耳畔的`每一聲吆喝都散發出江南古鎮的氣息,淋漓盡致地張揚著古老的徽文化。
屯溪老街與其他老街不同的地方是遍布“文房四寶”的店鋪。初略統計,在這條大約一千米的街道上,這種店鋪有一百多家。那名揚四海的歙硯,有的大如磐石,有的小似茶盞,有的黑漆透亮,有的細膩似脂;那出類拔萃的徽筆,有的形同蓮蓬,有的雕鏤嵌飾,有的夢筆生花,有的剛柔并濟;那譽滿天下的徽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 ;那首屈一指的徽紙 ,色理細膩,光似凝霜。翰墨丹青,殘膏剩馥,為屯溪老街充滿了濃郁的墨香味。
我們走進了一家店招已經退了色的店鋪。一塊豎立著的,如圓桌般大小的,精雕細鏤的歙硯占據了大半個門面。店內形狀各異的歙硯如梯田般層次分明地擺放在桌架上,四周掛滿了各種大小不同的徽筆,有的大筆如椽,有的細如竹簽。
老板是個笑容可掬的中年人。略顯灰白的頭發,在他的頭上隨心所欲的卷曲著。唇上那撮略有些花白的硬錚錚的如倒刺般的胡須,毫不客氣地宣泄了他的年齡。
老板告訴我們,這家店鋪是他們家斷斷續續地經營了有七八十年了。門口這方歙硯是他們家的鎮店之寶。
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因其硯石產于婺源和歙縣交界處龍尾山而被冠名為“龍尾硯”。其特點是色如碧云,聲如金石,溫潤如玉,墨巒浮艷。古人曾說歙硯有八德,謂之“堅、潤、柔、健、細、膩、潔、美”,所以很得歷代名家賞識。
他還給我們說了一個典故: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長約尺余的歙硯。硯前刻有山峰三十六座,大小間錯,延伸至邊。當中琢成硯池,池中碧水蕩漾,蔚然成趣。后來他竟然用此硯換得一座豪華宅邸。
現在稍有名氣的歙硯,少則上萬,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他樂呵呵地告訴我們,他的幾方硯臺就可以在我們南京城里換上一套別墅。他的這一番話,令我們這些硯石門外漢為之咋舌。我的一位旅伴不無揶揄地說:“哪你為什么不把這些都賣了,到大城市里去享享清福呢?”老板無可奈何地嘆聲道“現在是有價無市哦!”
由于時間關系,一路上我們只是走馬觀花,而兩旁的書法楹帖,書畫墨莊,仿佛使我們置身于歷史文化的長廊中,身臨其境地感悟著它的過去和現在。
晚上,我們下榻在屯溪老街不遠的一家飯店。窗外傳來新安江的汩汩流淌的流水聲。我不由得想起老舍的詩句:“熱愛江南魚米鄉,屯溪古鎮更情長。小華山下桃花水,況有茶香與墨香。”
不知不覺,我就枕著水聲和詩意,酣然入睡……。
【墨香濃郁的屯溪老街散文】相關文章:
灰色老街散文11-15
雨過墨香琴書散文11-05
南關老街散文欣賞11-09
被遺忘的老街巷散文欣賞11-09
古鎮老街作文03-07
筆兒蘸滿祝福的墨香的詩文04-20
心留一瓣墨香作文10-26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