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上的輝煌散文賞析
還記得冬至時的太陽嗎?那個溫暖親切,樂善好施的太陽,斜斜的,它向我們投來一片光明,在這光明中,一天天的,我們終于捱過漫漫長冬。
但是現在是夏至了。夏至的太陽幾乎照徹所有的角落,日出日落時,陽光甚至照進了北窗。我們仰起頭望向太陽,但覺得,它有萬丈光焰,它威嚴得就象一個君臨天下的王者,我們感受到了它的灼熱,我們躲進了樹蔭。
真快呀,半年的時間,180度的轉彎,地球帶著我們看到了太陽的另一種臉容。不過,你不得不承認,冬至的太陽只是讓我們覺得溫暖,讓我們有了慰藉,而于在嚴冬中萎頓的萬物,它卻無能為力。而夏至,在北半球,陽光的灼熱中,卻蘊含巨大的能量,于是草木蔥蘢,于是鮮花盛開,于是鳥獸蟲魚奔走,于是糧棉果蔬豐收。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萬物生長靠太陽,它的變化決定著萬物的榮衰。
但是太陽,那個在1點5億千米之外的宇宙空間里燃燒了近50億年的星球,其實迄今未曾有過什么大的變化。我們感受到的變化,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的地球自身的運動帶來的'。
地球在太陽的周圍無休無止地繞轉著,繞轉的軌道投影在綴滿繁星的天幕上,被稱為黃道,并且黃道兩邊寬約9度的環形區域被稱為黃道帶。不過我們在地球上看起來,卻是太陽一年又一年在黃道帶上運行,這當然是一種視覺效果,猶如在疾馳的火車上看到窗外的樹木房屋也在疾馳著后退一樣,我們將地球的運動看成了太陽的運動。-------有意思,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錯覺。當然這一錯覺并不會改變前面的結論,太陽是我們地球上萬事萬物的主宰。
太陽在黃道帶上自西向東運行,但是由于地球角度傾斜的自轉,看上去,黃道帶在天空中的位置卻又并不固定,它在南與北之間移動,有時高懸,有時低垂,高懸時太陽當頂,光芒強烈,而低懸時,太陽偏斜,光線柔和。這樣,在黃道帶上,人們又觀察到四個特殊的點: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當太陽運行到這四個點上,便會使我們看到不同高度的太陽。
不同高度的太陽,帶來的是不同的光照和熱能,萬事萬物藉此得以榮枯。
今天是夏至,太陽走到了黃經90°的夏至點上。
在我們北半球,這一天的太陽除了光焰萬丈,它還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景象呢?
這一天,太陽最是勤勉,它早早就出山了,很晚才戀戀不舍地落下去,于是,白天是一年中最長的,夜晚是一年中最短的。
這一天,正午時分我們向天上望,太陽升到一年當中的最高角度,它早起晚去而又高照,于是它的熱量最是充足。
這一天,如果我們能站在空中向地球回望,正午時分去找找陽光在地球上直射的那個點,再將這個點向東向西擴展成線,便看到了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上的人,夏至的正午,看不見自己的影子。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意味著它在北半球制造的光與熱已是登峰造極,北半球的大地,生命蓬勃旺盛,一片燦爛輝煌。
但是顧名思義,這之后,太陽便要打道回府,掉頭向南照射了,于是,北半球由熱轉冷的輪回又即將開始。熱------繁榮,冷------蕭條。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在繁榮-----蕭條、蕭條------繁榮的輪回中,太陽為地球-----我們的家園開創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的天地。
感謝太陽。
【北回歸線上的輝煌散文賞析】相關文章:
散文《蝶》賞析11-12
這春雨沉醉的上散文11-03
《月亮上的足跡》的課文賞析12-05
《上洛橋》唐詩賞析03-08
無名指上的戒指散文11-18
《汾上驚秋》唐詩賞析05-29
汾上驚秋唐詩賞析08-29
《上三峽》唐詩賞析03-09
郁達夫散文《故都的秋》原文賞析11-27
關于灞上秋居的詩文賞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