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呼喚散文
我的老家在安徽樅陽縣官山村,南和岱沖村相鄰,共著一口灌溉各自稻田的水塘。岱沖村西邊和菜籽湖相鄰。 村莊周圍的原野算不得遼闊。站在村前平崗遠眼望去,大小山起伏連綿,林冠默默若隱。在東面偏北和西面偏南都留有足夠的開闊處。但見初日冉冉升起,于暮色中紅紅落下,這算是大自然最精心的結構了。此情此景,我不禁附庸風雅題詩一首:晨開爭大道,暮日共天涯。月落醒何處,鄉思不用賒。
在村前,有水泥馬路貫串而出,表達著腳步的追求。村后坡地依次漸高連與毛草山之腳。因十幾年前的植樹造林,毛草山上的樹業已連蔭表功了。可見的小洋樓底層車庫,小洋樓頂上光鮮的太陽能,都是外面世界“不亦快哉”的光顧。附近的官山白茶,龍屋毛尖能使一些雅客慕名而至。最讓感動是老人們,樸實敦厚是外面所不同見的。對于每年只回家兩三次的人來說,更是寄予一份深長而厚重的愛意。見面一串串的暖心話。臨別總不忘說一句:“要常回家”!
我也是一年只回家二三次的人,我回到家的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最熟悉也是從小就聽就慣了的,是母親每每喊我吃飯的聲音。而陌生于這么多年的打拼,我的頭發里竟然藏不住母親的一些白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情形毫無遲疑的清晰。看著媽媽因窮年歲累而留下的.滿臉皺紋,不由暗自低吟“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塵”。
原野在這個季節本不應這樣疏涼,從鮮明的農業學大寨,開荒坡地.人造梯田,過同工同酬的歲月。到責任制承包,崇尚智慧社交,崇尚先富利一些人。到留守老人陪伴兒童。現在山坡上的莊稼地,百分之九十已作隱居。而我們這代人任然被外面的世界呼喚,一如既往的崢嶸歲月。
秋風似乎猜中日子的心情,在收獲的季節,不想平易得毫無顏色,于是便黃了沙田里的蔓草。其間幾束紅透的高粱悠來晃去。我漫步到依傍一棵楊柳,漸黃的柳枝就著風的力量,一次次盡力的觸擊池塘水面,水面盡力呈現一個圓接一個圓的此起彼伏。我把心情漫灑于圓里漾開,在這五彩波光里尋夢。 此時水面浮起一座銀橋。 這橋便是我的路程,一頭屹立著母親的念想,一頭不斷高舉起層樓華燈。尚若城樓明起燈火,我定會看見打工人捧起鄉月,橋升作一道彩虹。
彩虹間有歡樂,有愁惆。有幾代人的期盼在這彩虹間流淌。流淌成美麗,美麗成生活的雅致。愿這美麗也是一種度量,度量出夢與現實只一點點偏差。度量出農村與城市正期近于零的距離。度量出呼喚里的訴求。卻度量不出橋下流水里的情意到底有多長。在這流水聲里,聽一段心語,道一聲珍重!來堅定又一次遠行。
聽,母親又喊吃飯了!
【熟悉的呼喚散文】相關文章:
愛若有呼喚,幸福便永遠都在散文12-05
夢見呼喚的解釋10-22
呼喚的同義詞09-23
大海的呼喚初三作文03-03
對自由的呼喚高二作文09-01
有關熟悉的近義詞01-15
呼喚優秀作文10篇04-05
《野性的呼喚》讀后感(15篇)10-14
荒野的呼喚讀后感400字09-01
呼喚文明黑板報整理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