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北緯38度的突破勵志散文

時間:2021-04-06 11:08:39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北緯38度的突破勵志散文

  有朋友來訪,我總是為大家泡上一種“厚民晉茶”,并特意介紹:這是我們山西產的茶葉,特別是山西籍的朋友來訪,我必說這句話。這是一種情懷使然。

北緯38度的突破勵志散文

  早年,我曾在山西做過多年新聞工作,同事、朋友以及現在交往較多的,自然大多是山西籍人士。大家在品嘗了自己家鄉產的茶后,莫不交口稱贊:味道居然這么好!緊接著問:這茶具體產自咱山西哪里,什么時候開始出產的?

  山西自古不產茶,這似乎是定論。突然間改變了這個歷史,大家的驚詫,這就不足為奇了。厚民晉茶從試種成功,規模種植,再到批量采收不過十五年時間,在林林總總眾多的名優品牌茶葉中,盡管比不上碧螺春、黃山毛峰、西湖龍井等大牌茶葉的社會知名度,但據專家們的鑒定:品質當與其媲美。我為這位“北國佳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神農嘗百草,茶葉作為一種解毒良藥進入人們的視野,被人們認知。后發現它竟是天下絕好飲品的時候,它便在我國北緯36度以南氣候溫濕地區迅速傳播。

  陸羽一部《茶經》,更是將茶葉的絕美,奇妙渲染得淋漓盡致,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使茶葉的地位迅速攀升,風靡中華,登上大雅之堂,成為高雅的、當仁不讓的國飲。

  到唐代時期,茶葉基本上完成了其在中華大地上的傳播。之后,我國茶葉的生產地域,有則便有之,無則便無之,數千年來幾乎無人改變這一格局。

  由于氣候等條件所限,加之古人對自然規律宿命觀的認同,在北方不能種茶這一觀念的禁錮之下,茶葉沒有向北傳播,因而,山西作為北端省份從來沒有過種植茶葉的歷史。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山西不生產茶葉的歷史永遠地劃上了句號。

  改寫這一歷史的,是一位山東青島人,他叫陳厚珉。

  陳厚珉,一位標準的山東大漢,一米八的個頭,寬肩厚背,一張棱角分明、剛毅的臉。直率、豪爽、豁達、眉宇間常常透著一種自信,一切男人的品質他都具有。而富有挑戰性,有主見,遇事沉著冷靜,這些陳厚珉具有的特質其他人卻不一定都具有。

  陳厚珉自己也不曾想到他竟會成為茶葉的傳播者。

  2002年,在山西霍山深處投資旅游開發的陳厚珉,發現這里旅游并不是想象的那樣紅火,游客稀少,接待量不大。一個下午,望著這里沒有任何污染的山水,絕好的生態環境,陳厚珉突發奇想,自古名山出好茶,霍山乃中華五鎮名山之中鎮,何不在這里嘗試種植茶葉。

  他查閱了資料,這里屬北緯38度,而茶葉種植在北緯36度已是最北限。況且,大山里冬季最低氣溫近零下30度,他也聽說之前曾有人試種過茶葉,因無法越冬這一大關而放棄。

  性格使然,試種茶葉的念頭一經閃出便被挑戰性的性格主導,占據了整個思維,成功與不成功他都要試一試。

  他買來了茶籽,當茶苗按照它的規律鉆出地面的時候,一切都還在按照設定的軌跡行進。可到了九月底,山里氣溫陡降,茶苗全軍覆沒。

  盡管有心理準備,眼前一片凍死的茶苗還是讓他心頭一沉。具體分析原因之后,次年春他第二次下種,待氣候轉涼,他為茶苗搭起了弓棚,助茶苗抵抗嚴寒。遺憾的是,茶苗又一次集體死亡。此事如放在一般人頭上,也許就認命繼而偃旗息鼓了,難能可貴的是,陳厚珉在挫折面前沒有低頭的習慣,卻有在不可能中尋求突破的勇氣。在第三年試種的秋末,防護措施升級,為茶苗覆蓋了雙層弓棚,還時常去查看,預防大風把棚刮開。又一個春天來到時,弓棚內有少量的茶苗居然冒出了新芽,這一發現,陳厚珉喜出望外,同時也增強了他繼續試種的信心。

  艱難的探索

  在北緯38 度茶葉生產禁地試驗茶葉種植,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且不論陳厚珉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業生產,用他的話說,小時候上學都沒有學過農。

  一切從零開始。

  茶苗的成活僅僅是試種的第一個環節的嘗試,并不意味接下來的事情會很順利。

  他選擇了幾處山地作為他的試驗基地,試種中,第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土壤的選擇。土壤的'優劣不僅直接關系到茶的生存和生長,而且對今后能否優質和豐產也起著重要的影響,需選擇適合種茶的土壤;其二是土壤的酸堿度,茶葉種植對土壤的酸堿度很敏感,酸堿度不合適,其它條件即使再好,茶葉也不可能優質高產。茶葉喜歡酸性土壤是因它的祖先原來就生長在酸性土壤中,形成了后代的酸性遺傳。而霍山的土壤卻恰恰屬于堿性土壤,而且每一塊土地的含堿量又不盡相同。而將堿性土壤改造成酸性土壤,并沒有經驗可借鑒,也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可遵循,全靠自己一步一步地摸索,在實踐中不斷地改變和調整戰術,直至到最佳狀態;其三是溫濕度的控制,每走一步,陳厚珉都需耗費了很大精力。為有效觀察茶苗的生長情況,他在試驗田里一蹲就是半天。

  自從試種茶葉開始,陳厚珉便把自己推向寢食難安的境地,甚至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為了處理每一個環節出現的問題,他索性把旅游山莊的繁冗事物推給他人,沉下心來一門心思撲向茶葉試種。輾轉于試驗基地,累了,在車里打個盹;餓了,就近對付一頓。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猶如船只劃到了江心,沒有退路。試種茶葉,遇到的不僅僅是土壤、酸堿度、溫濕度等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有體制方面、管理方面,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協調處理、每一個環節都是未知數。盡管事先陳厚珉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接踵而來的問題還是使他措手不及。

  最初,在山中的幾個林場地塊試種,卻因體制的原因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三年后草草收場。在幫助附近幾位農民試種過程中,當地農民以傳統的種莊稼的方式來種茶,也使得試種半路夭折。難度之大超乎想象。陳厚珉不止一次的嘆息。到底是陳厚珉,天生就有一股山東人的倔勁。困難重重,可他就這樣艱難地走著,不回頭。他知道,只要松了氣,這事就黃了。試種進行到第四個年頭的時候,陳厚珉已經沒有實力再繼續投資已顯頹勢的旅游山莊,索性把山莊關閉,一心一意關注茶葉的試種。

  天道酬勤,當看到茶葉萌發的春天,陳厚珉已經投入了100多萬元。

  零的突破

  試種出的茶葉品質之好是陳厚珉不曾料到的。

  2006年6月,在某試驗基地首次采茶,茶葉的品質一直是陳厚珉心中忐忑之事。他急切地想知道,他試種的茶葉品質到底如何?

  那該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從山東青島和其他地方邀請的茶葉專家齊聚他的山莊,從采摘、殺青、揉捻、干燥到炒制,在專家的注視下,完成了制茶的所有工序。

  接下來也是最為關鍵的,是專家品嘗鑒定評審。現場,每一位專家面前透明的玻璃杯中,隨著開水的注入,茶葉在杯中上下翻滾,房間里彌漫著一股特有的茶香。隨即,湯汁逐漸變為茶綠色,清亮,透明,宛如專家面前擺的不是茶杯,而是一件耀眼的藝術品。稍許,開始品嘗鑒定,只見專家先嗅,爾后嘴吸進少許湯汁,頭一搖,使湯汁均勻分布于每一個味蕾,然后閉上眼睛感覺。突然,年歲最大的那位老專家睜開眼睛,滿溢驚喜,連聲稱道:“好茶!好茶!”其它專家也沉醉于這樣的茗香之中了。

  此時,最為緊張的是陳厚珉,聽到專家的評定,一顆久久懸于嗓子眼的心,落在肚子里。付出如此心血,總算有了相應的回報。那一刻,這位剛強的山東漢子眼中噙滿了淚花……

  陳厚珉與專家們集思廣益,命名此茶為“厚民晉茶”

  之后,專家們與陳厚珉等共同探討此茶為何優質的基因。大家分析,其一,生長環境優,這里山清水秀,空氣良好,土質優良,方圓幾公里無人使用農藥、化肥,無任何污染;其二,四季溫差大,而且晝夜溫差大,茶葉生長周期長,每年六月初開采,等同于南方的明前茶。周期長加溫差大使茶葉芽粗葉厚,促使葉綠素、茶氨酸等主要成分有效積累;其三,制作工藝精良,各個環節把握得當。茶的好壞,除了它自身的品質外,主要看制作水平如何,沒有精良的制作工藝,品質再好的茶葉也做不出好茶。

  獨特的生態條件孕育出獨特品質的茶,而陳厚珉經過反復試驗總結出的獨特的制茶工藝,更成就了獨特風味的北方“厚民晉茶”,茶湯清冽,香味醇厚,色香味俱佳,一般茶只三泡,厚民晉茶可五泡。專家譽之為“北方的龍井”。

  至此,陳厚珉實現的,不僅僅是茶葉在低溫條件下試種成功的突破、制作工藝的突破,而是山西以及北方茶葉生產零的突破,從而改變了中國茶史春秋。

  陳厚珉對山西各地條件是否可以種茶進行了廣泛調查。山西表里河山,乍一看黃土高原,十年九旱,可一旦深入進去,就會發現山西生態小氣候好,青山綠水之地處處有之,有的地方不遜于南方,有著種植茶葉良好的基礎條件。

  2008年5月我去杭州旅游,特意帶了厚民晉茶,邀請龍井村一位對茶頗有研究的茶老板品嘗。他說,茶的色香味與龍井非常相似,但在口味上更為上乘。經朋友口口相傳,上海奉賢區一位老茶友特意前來品嘗厚民晉茶,走時還要走兩袋,他喜歡厚民晉茶的味道。

  茶在山西這方土地上種植已經沒有懸念,陳厚珉沒有停留在茶葉種植成功的喜悅上,他在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制作名優茶。

  當一個人開始做他喜歡做的事情時,他的個性才會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陳厚珉不是一個甘于享樂之人,而是一個奮斗創業之人。在茶葉試種成功之后,他又選擇了一處更為理想的茶葉種植地。

  山西夏縣,這個因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都的熱土,以熱情的懷抱接納了陳厚珉。泗交鎮,因四條小河在此交匯而得名,地處中條山脈,四面環山,植被茂密,云霧繚繞,被譽為“華北天然高山植物園”和“天然氧吧”,生態小氣候更適宜種茶;而且這里土壤原始,歷史上從未使用過農藥化肥,土壤中不含鉛、汞等有害重金屬,水源系山泉,是一處理想的高檔茶葉種植地;更重要的是這里民風淳樸,百姓厚道。天時地利人和,晉茶種植迎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最初種植300畝,積累的成功經驗,使陳厚珉敢于放手大膽地在種植科技上下功夫。他加強與專家學者、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聯系,在他們的幫助下,陳厚珉如魚得水,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辦法。同時陳厚珉有著自己的打算和規劃,堅持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依托土地有序流轉,茶葉種植面積擴張到500畝。

  培育名優產品,陳厚珉心中繃著一根質量的弦:以有機為標尺,一切與有機產品標準相背離的做法一概拒之門外,要做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名優產品。種植上,一切采用原始的生產方式,施肥使用牛羊糞等農家肥,摒棄使用化肥、治蟲使用生物降蟲法,使茶葉絕對沒有農藥殘留。茶葉的制作,始終以作坊式手工操作,每一個環節牢牢把關,這樣成本雖高,卻確保了茶葉的品質。曾有人慫恿陳厚珉添加香精,以利銷售。而陳厚珉有著自己成熟的考慮,不屑做這等自毀其名的事。沿著生態之路,才是正確的道路,才是最睿智最長遠的選擇。

  成功往往青睞于術有專攻的勤奮探索者。經專家再次品嘗,厚民晉茶的品質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山區沒有大塊平整的土地,500畝地大大小小一千多塊。陳厚珉喜歡起個早,站在高處俯視這片茶田,或者在田埂徜徉。這時候,陳厚珉的心情最好,別人是不會有這樣心境的。

  陳厚珉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冬時有幾株長在地埂上的茶苗忘了覆蓋,待發現已是隆冬,于是放棄了。不料開春后這幾株茶苗和其它覆蓋的茶苗一樣吐出新芽。這說明植物也在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茶苗在呈木質化后抗凍能力也在增強,其它方面也在逐步適應新的環境。于是陳厚珉小幅度試驗,嘗試越冬不覆蓋的可能性。

  自從進入泗交,陳厚珉的肩上便多了一份責任——扶貧。

  山區條件差,農民致富門路少,脫貧愿望迫切,陳厚珉以較優厚的待遇雇傭他們,在種植前幾年并無收益的情況下,堅持一個原則:絕不拖欠農民工資。平日相處,陳厚珉事事處處讓利農民,給農民幫個忙的事不勝枚舉。這一點,當地百姓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因而陳厚珉與當地農民、干部相處的十分融洽。大家把種茶的事情也當作是自家的事情來做,使茶葉種植得以順利進行發展。

  2014年6月,是厚民晉茶種植以來的第一個正式采收期,泗交王家河整個山谷都洋溢豐收的喜悅。3000公斤成品,這一數字包含著陳厚珉十幾年來付出的心血。

  智者順勢而謀,從今年起,陳厚珉擴大了厚民晉茶生產的外延,把茶文化與河東大文化旅游結合起來,開辟茶園生態觀光、采摘旅游項目,讓游客體驗采茶到制茶的樂趣。陳厚珉正在擘畫一個茶產業發展的藍圖……

  山西夏縣是個歷史厚重之地,歷史名人很多,最為出名的當數嫘祖、大禹、介子推、衛夫人、司馬光。因為一片茶葉,而今,陳厚珉也成為了這里的現代名人乃至是山西的名人。厚民晉茶,正在續寫中國茶葉新的輝煌!

【北緯38度的突破勵志散文】相關文章:

成功的捷徑勵志散文02-02

當時沒有壓力,只想突破歷史成功勵志文章01-22

突破的同義詞11-27

你的成功你決定勵志散文05-15

我們要成功勵志散文06-28

委曲求全勵志文章散文07-01

新的突破作文(精選22篇)04-21

精選詩文《突破傳統思想》04-20

成功不是贏在起點勵志散文06-28

成功需要轉個彎勵志散文03-2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本之道之视频在线不卡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Aⅴ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 亚洲日韩人人爽 |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