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丹陽散文
丹陽上的龍鋼的委培,是姑父用自己子女的名額八八九九求領導得來的。姑父的日子也過的緊巴巴的,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 姑父和姑媽只是本分的吸收著過去爸爸的教訓,只是老實巴交的干活掙錢,養家糊口,想過的好一點,也就只是多下苦,再多下苦。
丹陽是唯一一個考上大學卻要上委培的。為了能有個照應,姑媽和姑父 又是托關系,又是找熟人,送禮咱又送不起,也不會送,不送嗎沒人給你辦事,幾次都被人家推在門外,原因很簡單,丹陽不是你的女兒。
這一年正好企業在改制,最后姑父找到經理,“這個娃算我的,我娃苦啊,,,,,”說著就抽泣起來,經理被姑父的情義感動了,發了一句狠話,這個問題一定給你解決,誰有意見我頂著,這么老實的人在龍鋼干了幾十年,誰再收你的東西,那簡直把心死了。看看誰敢收你的東西,咋沒人給我送。
其實這也不能怪誰,在那個年代,整個社會都在向前看,作為社會一個分子,一個企業,誰又能扭轉乾坤,你不隨波逐流就只有停止不前,甚至滅亡, 要想企業發展起來,還要帶領大家趕超,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當時最流行的一句話,不換思想就換班。你要代表大家要辦成事,要發展,可能要給別人送禮,但你不能收別人的東西,為了企業的發展,為了大家都有飯吃,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只有拼自己。姑父說,不論誰當領導,能讓一個企業平平穩穩的運行十幾年,能讓幾千職工有活干、有飯吃,就是好領導。
是啊,包括家屬在內要養活幾萬人呢。但如果出了什么問題很可能就犧牲他一個,或幾個領導了。這也算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吧!
那個年代領導更是責任重大啊!
姑父是在生產現場碰見過幾次經理視察的,以前見過幾次所說的話加起來都沒有這次多,姑父只記得,這個領導與以前的領導一樣,也比較親民。曾經在抓渣現場的那一片水中握著他的手說,有什么困難你找我。沒想到竟然辦成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年的大學生活一晃而過,在這期間,小心心出生了,姑媽和姑父如獲至寶。姑父還被評為勞動模范受到了表彰,姑媽也因此招工進廠當了工人。
幾年之間企業亦是飛速發展,原來的八立方,二十五立方的高爐已經不見了,拔地而起的.八座一百五十立方的高爐,原來的十五噸轉爐也急速的擴大到五十噸, 配套的還有燒結、軋鋼、熱電、制氧等,企業還上了許多新的項目。
企業從小都大的積累著,一發現一個成熟的項目,立刻全盤復制,這也是中國中小企業的一個共同點。所以才會有八座一樣的高爐,四座一樣的轉爐,基于狹小的空間的龍鋼,在寬僅三公里,長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努力的排列著自己的理想,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可以說第一年是一座高爐,第二年就是兩座,第三年立馬就是八座了,企業是在成幾何數字成長,作為一名老工人,一切都歷歷在目,經過的,路過的,聽過的,一切也都匆匆而過,接著又大踏步的進入下一個路口。
龍鋼,也像一個彬彬有禮,心地善良、舉止優雅的紳士。不斷成長著成倍的熟練員工,應用著新技術新應用,不斷的兼并著多家企業,又招聘著無數的新人進廠,從而養活著周圍社會數以萬計家庭!
在上學的這幾年期間,每年放假,特別是暑假 ,丹陽總是一刻不停地謀劃著干點啥的,在南門外擺過地攤,賣過圍巾、襪子,當過超市的理貨員,給別人幫過灶等,的確還真有幾件令她難以忘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