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閑話平庸散文
在這個萬花筒般的人世間,祖父和祖母就是再寵愛、溺愛、疼愛自己的孫男地女,也替代不了小孩子的親生父母,這是連鬼神都無法更改得了的事情,這是人類以及所有動物都固有的這么一種亙古不變的自然屬性。
平庸自從還認(rèn)不準(zhǔn)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的那個時候起,他就已經(jīng)跟著爺爺和奶奶一起生活了。祖父,對于平庸來說就好像是他的父親;祖母,對平庸來說就好像是他的母親,可遺憾的事情是,這幾十年來的社會生活,足以證明了他的祖父和祖母永遠(yuǎn)都代替不了他的親生父母。所以他好跟他周圍的一些青年人說:“作為父母的人,無論生活多么貧困艱難,多么富有高貴,一定得親自撫養(yǎng)自己的兒女們,否則就不要結(jié)婚成家,以免坑害了孩子。”
平庸小的時候就很少回他爸爸他們的家。為什么?難道是他繼母的緣由?是,其實也不全是。主要原因是平庸從小就不喜歡他爸爸,不愿意跟他這個一年到頭都見不了幾面的爸爸說話。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時候,平庸只要是見到他爸爸,他就會不由自主地躲藏起來,離得遠(yuǎn)遠(yuǎn)的。
平庸從稍微懂事的時候開始,也曾經(jīng)想過試探著要和他爸爸去親近親近,去熱乎熱乎,去說上那么幾句話,可他從心里頭就是怎么也和他爸爸親近不起來,熱呼不起來,他和他爸爸就好像是兩個陌生人似的。幾十年以來,平庸和他爸爸從來就沒有坐下來說過什么家長里短的話。他爸爸從來就理睬不著平庸,在他爸爸的眼睛里、心里面,好像是從來就沒有過平庸這個大兒子。曾經(jīng)有過那么一段時間,平庸的心里面莫名其妙的還產(chǎn)生了這么一個疑問,這個爸爸究竟是不是我的親生父親?這個近乎荒唐的想法,曾經(jīng)困惑了平庸好多年。
平庸小時候,耳耳呼呼地聽見過他們家族里幾個長輩,背地里嘁嘁喳喳地議論他的生母為什么拋棄他的事情之后,他就私下里跟自己發(fā)誓,將來長大了,就是他媽媽死的時候,他也不會去看望這個貪圖享受,愛慕虛榮,自私自利,無情無義的狠心媽媽。
平庸長大了之后,稍微地懂得了一些世事人情,盡管他已經(jīng)記不清楚他媽媽的模樣了,可有的時候,他還是從心里頭想念他的'親生媽媽,他認(rèn)為他爸爸才是一個十分可惡、自私自利,一輩子不務(wù)正業(yè)、思想庸俗的這么一個社會底層的生活混子。
平庸和繼母的關(guān)系一直是彼此客氣,相互不關(guān)心。平庸從小到大,他的繼母就沒有和他說過一句暖心窩子的話,就沒有給他端過一碗熱呼呼的大米飯,就沒有給他買過一雙襪子,買過一雙鞋。這么多年來,平庸的繼母在他們家庭里的那一些言行舉止,那一些所作所為,都讓他感覺到繼母是個心性不平活,心態(tài)不好,心眼歪,自私又霸道,為了金錢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女人。
平庸的爸爸和繼母從來都看不見他們這個大兒子,平庸的心里頭也從來就沒有多想過這兩個所謂的老人。長年累月的,即使就是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都團(tuán)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平庸也沒有回過他爸爸和他繼母的家,他也想不起來這兩個老人是誰,甚至有的時候,平庸連他們倆長的是個什么模樣都記不清楚了。平庸跟他爸爸和繼母之間的關(guān)系始終都很冷淡,簡直就好像馬路上那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似的。
小時候,平庸因為自己的親生父母離異,遭受盡了街坊鄰居們的歧視,他經(jīng)常受到家屬區(qū)里一些孩子的欺辱,他幾乎是成長在別人的白眼球子和吐沫星子里。他把自己所遭受到的一些人格、心靈上的屈辱,統(tǒng)統(tǒng)地都?xì)w罪于他的親生父母,有的時候,他從心里敵視、仇恨自己的親生父母。
在祖父和祖母的養(yǎng)活下,平庸?jié)u漸地長大了,參加了工作,娶了媳婦,成了家,做了丈夫。自從平庸當(dāng)了父親之后,他才又漸漸地體會到,原來生活并不是他以前所想象的那么簡單,尤其是一些男女之間的情感和夫妻之間的那一些恩恩怨怨的生活故事,局外人是永遠(yuǎn)都弄不明白,說不清楚的。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平庸對親生父母的那一些深深的怨恨之意也就慢慢地淡化了。但從他的內(nèi)心深處來講,還是有一些芥蒂,他仍然還是和他爸爸親熱不起來,就不要來說他的那個虛情假意又喜歡耍弄小心眼的繼母了。
平庸自小從心里就羨慕左鄰右舍那些男女老少和和睦睦,歡歡喜喜,平平淡淡的家庭生活。每當(dāng)他放聲朗讀朱自清的那篇《背影》散文的時候,他確實是絞盡腦汁地去捕捉、去琢磨人世間里的父子情懷,可他怎么尋找也尋找不到一點點父愛的情絲,怎么用心去感覺,去感受,也感覺不到,感受不到他爸爸的情愛,他時常會陷入一種迷茫、惆悵、傷感的漩渦當(dāng)中不知所措。
平庸每當(dāng)閱讀高爾基的那部《母親》長篇小說,無論他怎樣用心去尋找,去感覺,也尋找不到,感覺不到人類固有的母與子之間的深情厚愛,他總是感覺著自己的情感生活始終是三九嚴(yán)寒的風(fēng)雪天。
按道理來說,父母是每個人都能夠看得到的世界本原與起源,是每個人心靈上的大宇宙。可平庸這多半輩子也沒有弄明白,天氣該冷的時候它不冷,天氣該熱的時候它不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但他卻朦朦朧朧地知道了違反自然常規(guī)的天氣是敗壞莊稼,敗壞人類,敗壞社會和諧生活的罪魁禍?zhǔn)住?/p>
平庸最近這段時間,每天晚上都喜歡看《春天后母心》這部電視連續(xù)劇來灌注自己的孝道心。他覺得孝是倫理道德的起點,重視孝道的人是個有愛心的人,講文明的人,是一個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人。
平庸自從學(xué)習(xí)了《論語》、《孟子》之后,他就想去做個大孝子。可惜的事情是,當(dāng)他懂得了一點孝道,有了自己的經(jīng)濟(jì)生活能力之后,他的祖父和祖母就已經(jīng)相繼地過世了。無可奈何之下,平庸就轉(zhuǎn)過頭來想去孝敬他的父親,孝敬他的母親,孝敬他的繼母,可困惑他的事情是,他就是從心里頭孝敬不起來他們這幾個老人。有的時候,平庸孝敬他們這幾個老人,孝敬得挺空虛,孝敬得挺痛苦,孝敬得挺煩惱,孝敬得很累心,因為他天生就不是一個虛偽做作的人,他天生就不是一個會說謊話的人,他的心里頭根本就沒有他們這幾個所謂的老人。
我這輩子既然從精神上,從情感上孝敬不起來他們這幾個老人,那我就力所能及地從物質(zhì)生活上來孝敬他們這幾個老人吧。
這些年來,平庸就像是為了完成一件什么工作任務(wù)似的,努力地讓自己做到這一點。每當(dāng)他為這幾個老人大把大把花費他口袋里的鈔票,幫助他們做完一些事情的時候,他的心里頭就有一種挺輕松、挺快樂的感覺。究其原因,深一層地琢磨琢磨,這不外乎就是平庸已經(jīng)慢慢地從內(nèi)心里懂得了親情濃郁的滋味,知道了重視孝道的家庭關(guān)系牢靠,明白了親情味淡薄的家庭結(jié)構(gòu)脆弱,容易解體。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長大了以后像他一樣成為一個情感上、心靈上殘缺的畸形兒。他從心里頭想要力所能及的去做個形式主義上的大孝子,他從心里頭想要力所能及的去做個實實在在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好丈夫,做個有威嚴(yán)而又慈祥的好父親。他不愿意自己是個自私自利的動物,不知道感恩的人。吃水不忘打井人,他不愿意自己做個忘恩負(fù)義的小人,他不愿意做個讓左鄰右舍,親戚朋友,老婆孩子都看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