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日日出落散文
之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鄰居家的馬大爺總是起的早。起來就劈柴,劈一會柴就坐在自家門前,抽著煙鍋子,曬著太陽,好愜意的樣子。
下午的時候,他又端著飯碗,迎著日落吃飯。飯吃的不快,不像其他的莊稼人。總是一邊吃,一邊向遠處看看,日落的.余暉慢慢沒有了,馬大爺的飯也就跟著吃完了。他對路過的人也都笑笑呵呵。
有人問:“馬大爺吃啥飯?”他說:“瓜飯。”有人問:“太陽都快落了,天冷了。干嘛坐在這吃呢?風大。”他說:“沒事。屋里黑,也冷。有太陽,總比沒太陽好。”
可為什么他不像我們小孩一樣,晚上出來看月亮,捉迷藏之類的呢。有一次我就問他晚上怎么不出來。他笑著說:“那能像你們灰小子一樣。沒那么多精力,曬了日出日落,就夠了。晚上好好睡一覺。明天還有活呢。”
后來馬大爺就去世了。母親和鄰居們說:“天天從那過,突然看不見馬大爺在那曬太陽了。還挺不習慣。怪好的一個人,說走就走了。”
還有人對他兒子說:“老爺子一輩子愛劈柴。你看他劈了這么大一垛硬柴火。不過這些柴也會燒完的。以后就得你自己劈柴了。”
現在回想馬大爺那天說的話:“哪有那么多精力啊。迎了日出日落。自然就沒有精力再去看月亮了。”
這是挺富有哲理的一句話。是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的愛也是有限的。
馬大爺愛劈材,喜歡迎日出日落,喜歡在自家門口的位置坐著。他走了,留下了些別人對他的懷念。
那么我呢?愛的是什么?喜歡的是什么?應該站在什么位置?畢竟迎了日出日落,就沒有精力去看月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