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散文
幾年前在大山深處的一戶農舍,遇見一本手抄本,豎著寫的字體里,密密麻麻寫滿了中草藥的名字。老農的祖上因為懂得些醫術,這些本子就一代代的傳了下來。一行一行看過去,很多中草藥的名字都那么動聽且美麗。白薇,半夏,木香,茯苓,單看這些字都會讓人浮想聯翩。
一直覺得自己的性情應該是屬于植物類型,否則為什么如此喜歡一些木質的東西。種些花草,佩戴木質飾品,喜歡與植物交往,還有稀奇每一種花草的名字。木是自帶香味的,那些木香經年都在身邊縈繞,我是與木香同行的人。
有一日在蘇州園林城市的博物館里,半面墻壁被一種美麗而又散發香氣的植物鋪滿,原是循著香氣才找到了這些茂盛的花兒,站在花架下,深深的呼吸,滿鼻香氣,不忍離去。剛好博物館的保安路過,就問了這些美麗的花叫什么名字,保安輕聲細語的說出兩個字:木香。當耳際觸碰到木香的時候,心底的花兒已經開了心間。哦,原來是木香,這個早就種植在我心底的植物。
落筆寫木香,是在五月一個大雨傾盆的中午,窗外的雨聲響起,初夏在筆尖。隨身佩戴著一掛沉香,幽幽的散發出木質深沉的香味。貼著肌膚的沉香,味道比任何一款香水都好聞。伴著雨水,聞著木香,想著偶遇的木香花,筆端流出的文字,都是香氣漫漫,經久不散。
“寫作就是寫自己。”看著那種用文字沉淀出來的沉著氣質,我知道自己選擇寫作是多么正確的事情。有人對我真摯的說過:“只要是你堅持自己寫下的文字,我都愛讀。不管好壞,真實的文字就是最珍貴的。”懂你的人無需解釋,讀的人入心,寫的人用心。所謂的'樸素而堅定,就是對理想追求的最好的定義。越古老越沉香,真想成為一顆千年的香樟,歷經風雨而情懷不減。
下雨適合聽歌,在眾多歌手中,就是喜歡劉若英和樸樹。他們兩個有個共同的特質,不急不緩,淡定從容,卻飽含深情。在一段旋律中說盡生活與情感,我把這類歌手稱為植物類。耳機里循環著《清白之年》,做一個安靜的寫字人。
做一個植物性情的人,不急不躁,不在春來時張揚,不在春去時氣餒,就這樣在風雨中堅持自己,陪著四季和年輪的成長,把自己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木質自帶香氛,鉆木取火,就算是微小的火星,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木質的醇厚香氛,像極了一個飽讀詩書的人,溫和敦厚。
深夜看花開,習慣了臨睡前看看種植的一些小植物。與木為伴,連呼吸也順暢了許多。給孩子們講桃李滿天下的故事,那一張張向陽的臉龐,在未來都是國家的棟梁。仿佛聞到了一份千年的木香,來自于此刻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粗布棉麻,這些來自植物的芳香穿過學堂的光陰,迎著千年的文化,所言所想所做,都是經年的木香,在歲月里言傳身教,舉手投足自帶芬芳。
有文化的人,生來具有一種沉靜的氣質。與這種人相處,會覺得是在菩提樹下,相遇的多年老友,一話到天明。樹木是大地寫給天空的詩,再低頭聞聞手上的木質手串,那多年沉積下來的木香,在五月的雨中,綠樹成蔭。
時光有情,草木生香。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沉香的往事,一個難忘與時間深處的人。每每品讀,會撫平光陰里的惆悵。木香花開在五月,木香在腕間項上。君子若如楠,木香永存。
【木香散文】相關文章: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
花期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