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一、活動目的
近代以來,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實現國家建設發展和繁榮富強,無數的英雄獻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勛彪炳史冊,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為引導廣大青少年深情緬懷先烈,學習感悟革命精神,從各個時期的先烈身上汲取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幫助廣大青少年在烈士事跡的熏陶、感染和啟發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增強青少年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引導全省廣大青少年為富強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麗河南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二、活動主題
追尋英烈坐標 傳承紅色基因
三、活動時間
20xx至10月30日
四、活動內容
1.建立英烈地標分布圖。聯合民政部門澄清當地英烈名錄,組織團員青年組成尋訪小分隊,通過讀書、上網、走訪等多種途徑,查閱搜集英烈生活成長遺跡、革命斗爭遺跡、革命事件紀念地等歷史記錄資料,形成圖文臺賬,建立英烈地標分布圖。利用網站、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在電子地圖、實物地圖等載體上開展英烈地標標注活動,組織全省各地團員青年借助網絡平臺互動交流,接受革命歷史教育,追尋英烈革命歷程,在建立本地區英烈地標分布圖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完善全省英烈地標分布圖。
2.開展集中紀念活動。充分利用英烈地標分布圖,集中開展祭拜先烈、講述革命故事、唱響革命歌曲、尋訪革命英雄等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緬懷先烈功績,弘揚革命精神。充分借助網上中華英烈紀念館,以網絡祭奠、發表感言、網絡獻花為主要形式,開展網上祭奠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從英烈事跡中感悟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充分結合以“傳播紅色基因、傳承優良傳統、傳遞理想信念,講道德去庸俗、講文明去陋習、講奉獻去攀比、講奮進去浮躁”為主要內容的“三傳四講”主題活動,開展“祭先烈、贊祖國、共筑夢”主題團隊日活動,組織發動學校、企業、社區、農村等不同領域基層團隊組織,在團員青年、少先隊員中組織開展征文、演講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幫助青少年加深對革命精神的認識,增強團隊意識和擔當精神。
3.深化青年志愿者專項行動。積極組織團員青年、社會公益組織和青年志愿者隊伍走訪慰問退伍老兵、革命先烈困難家庭,全面調查日常生產、生活情況,通過與老紅軍面對面談心、一對一結對幫扶、家庭義工保潔、捐贈專項資金等多種形式,幫助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組織志愿者在本地“紅色地標”開展義務講解活動,引導青少年深刻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共建美麗家園。
4.舉行“青春為祖國點贊”活動。組織廣大團員青年建立青春點贊團,通過開展“我為祖國唱贊歌”活動,利用唱吧、配音秀、微視等新媒體終端向祖國暢述感受、表達感恩,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開展“我向祖國說句心里話”微博征文活動,為祖國虔誠祈禱祝福,許下青春誓言。通過開展“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我和祖國合個影”等活動,發起微博話題互動,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動漫等方式,引導青少年表達對核心價值觀的理想感悟,抒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五、活動要求
1.活動形式上,注重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全省各級團組織要用好“線上媒體”,又要用活“線下實體”。既要充分利用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等新媒體宣傳優勢,在“線上”全方位、多形式開展紀念日系列活動。又要發揮共青團組織動員優勢,充分利用各地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教育資源,以青年喜聞樂見形式開展各類紀念活動,形成線上線下互動,不斷掀起活動熱潮。
2.活動載體上,注重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河南青少年首個烈士紀念日系列活動是共青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形載體。各級團組織既要結合“我的中國夢”、“三傳四講”等主題活動,又要創新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同時開展各類活動,以國家首個烈士紀念日為切入點,以青少年愛聽、愛看、愛講、愛參與為著眼點,注重思想引導、道德教化、精神熏陶,增強紀念活動的實效性。
3.活動內容上,注重示范性與群眾性相結合。各省轄市、直管縣(市)團委要統一在9月30日上午舉行革命英烈地標分布圖啟動、實地祭掃、網絡祭奠、詩歌朗誦、教育宣講等示范性集中紀念活動,要與鄭州主會場的祭奠活動形成聯動有效呼應。全省各級團組織要結合工作實際,把組織開展這項活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因地制宜開展各類群眾性紀念活動,精心組織設計活動載體和環節,努力將活動辦出成效、辦出影響。
篇2:
《安徽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建設規劃(2011-2015)》(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現結合全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弘揚烈士精神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主旨,以對烈士和后人負責的態度,以項目為抓手,以《規劃》目標為引領,按照分級負責、分步實施、分類推進的方法,全面推進全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改造工程的實施,確保《規劃》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不斷夯實烈士褒揚工作基礎,全面提升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建設水平,努力打造“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堅強陣地,充分發揮烈士紀念設施的主題教育功能作用,不斷推進烈士褒揚工作全面落實,為建設和諧社會、美好安徽做出積極貢獻。
二、實施原則
各地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在全面維修改造烈士紀念設施的同時,處理好重點和全面的關系,要突出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提升陵園建設層次、打造精品工程和新建陵園等重點。同等條件下要把資源、人力和資金優先安排給已經開工建設和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
(二)分步實施、量力而行。要根據《烈士褒揚條例》和《規劃》要求,結合本地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現狀,合理確定總體建設目標、階段性目標和建設時序,堅持統籌布局、統一設計,分步協調推進建設。要根據地方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合理確定項目建設規模,要符合實際、量力而行,切忌盲目求大求快,造成建設中斷、資金短缺,影響主題教育功能的發揮。
(三)著眼長遠、規范實用。在規劃實施中,要有發展眼光,堅持設計建設的前瞻性,保證工程一定時期內不落后,避免重復建設和投資。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建設必須符合烈士褒揚工作要求,與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和安全衛生、消防等工程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設計建設要科學規范,注重實用性,方便群眾瞻仰祭奠。
(四)分級負責、明確主體。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分級負責制,各級民政部門為保護建設責任主體,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建設工作。民政部門要主動統籌協調規劃設計、爭取資金、安排建設和監督實施等工作,確保建設質量和建設時序。
三、目標任務分解
(一)總體目標。《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末,使全省烈士紀念設施整體建設管理保護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具體目標任務可概括為實施“四項工程”:一是分散烈士紀念設施集中保護慰烈工程。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34592座分散烈士墓集中遷移保護和368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維修改造任務。二是陵園全面維修保護工程。“十二五”期間,完成全省53所縣級以上烈士陵園維修保護或新建改擴建任務,占陵園總數的73.6%,使之設施齊全、規模適當、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莊嚴肅穆,陳展水平和教育效果明顯改善。三是烈士紀念設施精品打造工程。選擇4所國家級、4所省級、8所市縣級烈士陵園進行重點打造,使之成為在全國和省內有一定知名度的陵園建設示范精品,發揮其帶動和輻射作用。四是陵園管理保護層次提升工程。到2015年爭取申報成功4-6所國家級烈士陵園,6-8所省級烈士陵園。
(二)任務分解。
為確保《規劃》有條不紊地實施,現將上述總體目標任務分解如下:一是關于分散烈士紀念設施集中保護慰烈任務。擬2011年至2014年分別完成總量的20%、30%、30%、20%。二是陵園全面維修保護任務。擬2011年至2012年維修保護烈士陵園9所,分別為金寨縣烈士陵園、霍山縣烈士陵園、池州市烈士陵園、蕭縣烈士陵園、潁上縣烈士陵園、淮南市烈士陵園、寧國市烈士陵園、安慶市烈士陵園、太湖縣烈士陵園;2013年維修保護烈士陵園10所,分別為岳西縣烈士陵園、天長市烈士陵園、馬鞍山市烈士陵園、蒙城縣烈士陵園、利辛縣烈士陵園、固鎮縣烈士陵園、全椒縣烈士陵園、廣德縣烈士陵園、望江縣烈士陵園、宿松縣烈士陵園;2014年維修保護陵園11所,分別為宿州市烈士陵園、來安縣烈士陵園、無為縣烈士陵園、東至縣烈士陵園、譙城區烈士陵園、靈璧縣烈士陵園、碭山縣烈士陵園、壽縣烈士陵園、青陽縣烈士陵園、潛山縣烈士陵園、黃山市烈士陵園;2015年維修保護陵園5所,分別為南陵縣烈士陵園、黃山區烈士陵園、五河縣烈士陵園、阜陽市烈士陵園、旌德縣烈士陵園。另外,新建兩所市級烈士陵園,擬2012年新建宣城市烈士陵園,2013年新建銅陵市烈士陵園。三是烈士紀念設施精品打造任務。擬2013年重點打造蜀山、雙堆集、蕪湖、巢湖、泗縣陵園;2014年其中重點打造皖西、定遠、太和陵園;2015年重點打造涇縣、渦陽、績溪、鳳陽、霍邱、繁昌、石臺、桐城陵園。四是烈士陵園管理保護層次提升任務。擬2012年至2013年和2014至2015年分別爭取申報成功3所國家級、4所省級烈士陵園。
各地要根據《規劃》和本實施方案,編制本地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特別是烈士陵園被列為重點建設、精品打造、提升層次的市縣,要抓緊進行目標任務分解。方案和計劃要具體實在,目標任務分解要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四、建設資金及來源
“十二五”期間,《規劃》總投資匡算約4.3億元,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以地方投入建設為主,積極爭取中央和省財政資金支持。各級民政部門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主動爭取多方資金支持,盡快落實建設資金,確保《規劃》盡早實施。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要把烈士紀念設施建設保護任務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弘揚烈士精神的一項政治任務、民心工程來完成,作為推進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領導,成立工作班子,精心組織實施,全力抓好規劃的落實。
(二)科學規劃,分步組織實施。各地要根據省政府發布的規劃,結合實際,科學制定本轄區具體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依據省廳目標任務分解情況,對本轄區項目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合理確定階段性目標和建設時序,使項目細化到年月、任務到部門、責任到人頭,確保規劃有條不紊地實施。
(三)統籌兼顧,突出精品打造。省政府發布的規劃目標、任務、重點很明確,就是要在對烈士陵園進行全面維修改造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打造精品,提升層次。各地要在全面維修改造的同時,把那些被列為重點建設、精品打造、提升層次的項目作為重中之重來實施,起點要高,目光要遠,使國家級陵園在全國有影響、有地位,省級陵園在中部省份有特色、有亮點。
(四)嚴格標準,注重項目質量。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均有嚴格的等級標準,國家級、省級、市縣級標準各不相同,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盡可能按照更高的等級標準進行維修、改造和新建,努力爭取上層次上水平。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本著對歷史和世人負責的態度,嚴格按照工程建設程序,依法進行,確保工程質量,以告慰英靈。
(五)多措并舉,確保資金投入。規劃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資金落實。規劃項目建設投入資金初步匡算約需4.3億元。各地民政部門要積極向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主動搞好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他們的重視和支持。堅持政府主導,擴大社會參與,輔以市場手段,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資金籌措機制。省政府發布的規劃要求,地方財政是經費來源的主渠道,必須切實履行職責,列入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動員社會廣泛參與,捐資支持,形成合力,確保資金落實到位。
(六)明確責任,嚴格績效考評。要建立規劃項目全程跟蹤、進度報告、量化管理和績效評估等制度,加強督查指導,加大推進力度。堅持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主體,將項目建設與雙擁模范城(縣)考評掛鉤,確保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