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舞獅散文
舞獅是一種很常見的民俗游藝活動,在節慶日子里,流動的舞獅隊伍,在住家或商家的門前配合鑼鼓的節奏舞弄,討取彩頭,主人則向舞者贈以紅包作為酬謝,以此增添熱鬧的喜慶氣氛。
舞獅分為南獅、北獅兩種,各自流行于大江南北。南獅在華南一帶尤其盛行,由李連杰主演的香港電影《黃飛鴻》,影片中經常出現的舞獅場景,就是標準的南獅。而在過去,本埠稍具規模的廠礦企業,幾乎都組織有自己的舞獅隊,每逢節日喜慶,都要舞獅助興。我尚幼時,在街頭的扎紙裝裱店,也常可見到已經制作好的舞獅獅頭,這種手工店鋪,可以根據顧客所需定制獅頭。
獅頭乃是以竹子、鐵絲為骨,外面裝裱各種裝飾物,然后描繪上艷麗的色彩,分別以三國人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京戲臉譜為參照原型。在舞動過程中,獅頭的眼睛和嘴巴都可以開合,由此表現獅子的不同神態。新的獅頭在啟用前,還要進行一個點睛儀式,通常是由一名老者,持毛筆飽蘸朱砂,在獅眼的`瞳仁上輕輕一點。仰借此力,獅子也就有了生命。
舞獅隊通常由七八個精壯青年組成,或敲鑼,或打鼓,抑或作為輪換的替補,各司其職。每年的春節期間,就會有許多舞獅隊攜帶著道具游走于繁華街市,身后也經此會尾隨著一長串看熱鬧的小孩子。如果遇到有人家要舞獅,舞獅隊就列開陣仗,為之舞弄表演。最受歡迎是舞獅技藝好、動作娛樂性高、道具光鮮精美的舞獅隊,生意會特別好;而道具服飾粗陋、動作簡單的舞獅隊,則不為人所喜。
舞獅之前,主人家會用一根繩子縛一株生菜,一個紅包,然后用一根長竹竿挑在空中,離地數米高,舞獅者要將之取下來,謂之“采青”。表演開始后,舞獅者由一人頭戴面具,扮演一個眉開眼笑的大頭娃娃,手持蒲扇在獅子前引耍逗弄,另兩人則分握獅頭獅尾,配合著鑼鼓,翻躍舞動出各種動作,以取悅觀眾。在舞動過程中,主人家還會燃放鞭炮,適當增加獅子“采青”的難度,制造喜慶氣氛。
在硝煙彌漫、遍地炸響的鞭炮中,舞獅者靈巧地閃躲騰挪,完成既定的套路動作之后,就進入到了“采青”環節。由舞獅尾的人蹲下身子,舞獅頭者則站在他的肩膀上,兩人相疊,將懸掛在空中的“青”吞到獅口中。若是兩人相疊也未能達到相應高度,就要多疊一層,最多可疊至三四層。舞獅者必須一次就將“青”采到,才算是好兆頭,因此,主人家也不宜把“青”掛得過高,需量力而行。
采到“青”后,舞獅者要把生菜拋還給主人。生菜音諧“生財”,乃討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的口彩。然后,獅子在鑼鼓聲中躬身拜謝,就完成了一次舞獅助慶活動。
【正月舞獅散文】相關文章:
關于舞獅作文三篇04-14
正月15賀詞10-29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01-17
《正月十五日夜》唐詩鑒賞06-15
唐詩正月崇讓宅賞析07-22
正月十五看花燈的歇后語02-17
正月拜年祝福語(精選130句)02-14
正月十五鬧元宵黑板報內容03-01
正月初一拜年作文10-28
正月十五鬧元宵四百字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