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散文
一直以來,自認是個書法愛好者,喜歡寫,也喜歡看,偶爾還會不知深淺地品評別人作品。對那些匠氣十足而不自知,到處懸掛污人眼目的作品,我會毫不掩飾自己的反感甚至厭惡。
“什么破字,還敢掛起來讓人看!”
這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自己寫不了,又看不起別人。
都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最近與朋友聚會,座中有長者說學書有五個階段,即“唐宋元明清”,并問我目前到了哪個階段。問得我一頭霧水。
于是聽到了一番“妙論”,對照之后,知道自己原來還在初級或者說原始階段。
長者言:凡學書者,大抵須經過五個階段,而這五個階段恰好與中國歷史朝代相一致。
一是“唐”代。“唐”者“搪”也。初練書法,最怕人看,也最怕人知。有人看,自然心慌,提筆比劃,無從下手。而無人之時,方可潛心靜氣,悶頭苦練。所以有人問起,只顧搖手,滿口搪塞。
二是“宋”代。“宋”者“送”也。時日一長,臨帖背貼皆有基礎,粗細濃淡像模像樣,左看右看是那回事,接下來虛榮心就如雨后春筍,時時冒出,按都按不下去。于是有意無意自露馬腳,表面上是請高手指點,內心里是衡量效果,最后便腆著臉皮現場書寫,送給大家玩玩。此為“宋”代。
三是“元”代。“元”者“錢”也。有恒心者,日日揮筆,不說家有筆塚墨池,也是耗費筆墨無數了。先是小圈子里有了名氣,后是各類書展也參加了不少。有職有權的,還可順勢在附近書協掛個虛職,如書協理事之類。寫字送字一如往常,不過漫不經心間,已開始有了假設詢問:假如放到市面上,不知值不值幾元錢?不是缺那個錢,而是實在想知道自己的字有沒有價值。
四是“明”代。“明”者“名”也。數年之后,各級書展掛上了大名,杯子大獎也拿回不少,書協會員的'本本上也蓋上了紅戳戳,有圈子里大家相互提攜,甚至媒體上也有文章開始介紹吹捧了。這時候要的就不是錢,而是“名”了。
五是“清”代。“清”者“請”也。偶有大成者,此時已能博采眾長,自成一體,可以立門戶、招徒弟、稱大家了。這時有人來求“墨寶”,再手癢也得捂著,再豪爽也得矜持。遇登門請字者,總得找借口一再推辭。要知道,書法這東西,越難得越珍稀,越稀少越昂貴。咱要的是清譽,而不是那幾個角子。
呵呵,本人是個書法愛好者,雖已老大不小,但目前還在“唐”朝徘徊。
特此相告諸君,莫謂言之不預也。
【我在唐朝散文】相關文章:
我在等散文11-11
我在人群,望海散文11-11
我的思緒在雨中散文05-01
我在濟南,混的不好散文11-19
在路上散文05-01
就讓讓我在夢的路口等你散文11-14
我在遙遠的地方給你寫信散文欣賞11-12
今夜,我在鐵索橋上想你散文11-05
我一直在情可在散文04-29
此時此刻我在懷念你短文散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