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雞散文
前些日在飯店吃了一份口水雞,口感十分不錯,又想吃了,卻舍不得花去幾個臭錢。我不是局長,沒人請客,也無處報銷,便想到自己做一份。口水雞是一道涼菜,更是一道名菜,講究的是皮脆肉嫩爽滑可口,麻辣鮮香,不過我追求更多是前者——脆嫩與爽滑。
看著甚是復雜,但若細較下去倒也簡單的很。我先置一盆水放進冰箱備用,第二日買來三黃雞一只,專門挑選了一番,太肥肉質會比較柴,太瘦又沒爵頭,一斤半左右最為合適,我把它洗凈,剁去雞爪前面的指甲,本以為很簡單的'工序,做下來卻是個細活,買來的三黃雞雖說是脫毛漂洗干凈了的,細細察去還是有許多些小絨毛,保不準賣我雞那人是個馬虎的主,淡黃,純白、細細軟軟、長短不一的汗毛,雖稀疏卻是整只雞都有,或貼在上面,或立起,稍隔遠些還不容易發現。特別是雞頭我用拔胡須那鑷子整整拔去了大半個小時。原本這些細毛放液化氣之上燒去,傾刻既好,再清水沖洗幾遍便可大功告成,而我卻嫌棄灼傷雞表皮,一則影響美觀,二則口水雞講究的便是皮的脆嫩爽滑。心想,既是自己動手了,那么色香味形都該是講究為妙,再者,食佳肴美味若能融入進去些烹飪過程,也還別有一番滋味的。
于是便也顧不得那么許多麻煩了,拿一個盆兒,一個鑷子,坐沙發之上一本正經的拔上了雞毛。小心翼翼的,不敢傷其皮,還是那句話,口味固然重要,但品相也是必須的。
媽媽笑道:都像你這么吃雞,一天啥也別干了。我自是不做多的理會,告訴她:你見誰家兒子這么認真的幫你燒菜了?
不多會兒,大功告成,沖洗過后整雞放進高壓鍋內,清水漫過,拍一塊生姜放鍋內,液化氣燒開后燉三分種關火,蓋上高壓鍋蓋悶熟。
等待過程我便準備一些配料,少許花生米粘碎,芝麻炒香備用。滾油淋花椒十數粒取其香撈出,其油潑辣椒面兒致香后放置碗內,加入姜末,蒜蓉、調進雞精、味精、生抽、香油、陳醋少許,鹽乃百味之王自是少不了的,遂以筷子攪勻,放置備用。
20分鐘后高壓鍋撈出整雞,橙黃橙黃、滑嫩嫩,放砧板之上似豆腐般。我用刀從正中一分為二破開,再砍去大腿一側,刀落之際、肋骨內血四賤,紅而稠。啊哈,一切恰到好處,剛剛好。這是最關鍵一道工序,多一分會老,少一分會生。
然后以冰水侵泡待涼透,這是第二關鍵部分,剛從鍋里撈出遇冰水皮肉緊縮后才顯皮脆滑嫩,口感甚佳。所以我才提前準備了冰水。接下來便是砍成小塊兒擺盤,再淋上之前調好之醬料。
鄙人嗜好不多,窮講究乃其一,也就是說拘于形式,也不拋舍內容。所以我雞身切小塊置盤之中,再以雞頭置前端,雞翅各切三段擺兩翼,雞腿切小塊置盤尾,雞脖棄之不用。再自上而下淋醬汁,任其自然向四周散去,紅亮醬汁浸雞之淡黃,色澤之鮮足以可餐,我再以備好的花生芝麻撒面增其香,還不夠,香菜切斷、紅椒切末,添紅增綠。漂亮,色香味形具佳,不忍去嘗,媽媽嘗去一塊,伸出一個大拇指:妙,就是一敗家子,那么長一雞脖子不能吃嗎?
民以食為天,早已經完成了吃飽到吃好的過度,吃是享受,燒菜更是一門藝術,完美無瑕的藝術永遠都是以不計成本,注入巨大心思而完成的。
ok,大功告成,我很滿意,特留此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