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個人在記憶里生長散文
在生活里行走,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人。有的雖然擦肩而過,但相遇時的些微細節會透過視覺折射到心里,偶爾想起依然會蕩起漣漪;有的終日相見,卻往往忽略了他五官的安放是否合乎情理;有的只相伴著走過一程,單這一程卻足可以在心田播下一顆種子,隨著時光慢慢成長,在它沾滿希望的“綠”時,也裝點了你整個生命。
認識他那年,是在讀小學四年級的下學期。感覺他應該也就三十四五歲吧。第一眼見到他,著實為他的長相深感意外:不大的腦袋有點見方、平頭、額頭向前凸起、原本就很小的眼睛越發顯得深邃,皮膚似乎比女人的還白,最有意思的是他那雙個頭偏大的左耳旁多了一串肉,時時撩撥著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源于此,他自我介紹的開場白就是:“同學們看到我之后,一定會再難相忘,因為本人長得與眾不同,尤其還多了這個“拴馬樁”。”邊說還邊用手摸了摸,教室里一片嘩然。不等我們靜下來,他清了清嗓子接著說:“知道嗎,多了這塊肉,就多了福氣。我確實有福氣,教了你們這些優秀的學生……”新學期的第一天,他以幽默的方式讓我們接納并喜歡上了他,這個叫徐海濤的男老師。
徐老師的課堂與前任是大相徑庭,尤其是語文課。每節課上,依乎不一樣的情境,都會有妙語從他的口中蹦跳而出,讓我頗懷疑他那中號腦袋里的容量。遇到自認為上佳的精美語句,他就隨手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用提前準備好的“摘抄本”記錄下來。在我們記錄的過程中,他會聲情并茂地講解與此相關的情境、意蘊、或者典故。在深感語言魅力無窮的同時,更讓我們加深了對他的敬重。為了鼓舞同學們的抄錄熱情,他還煞有介事地給我們講了“巴金和‘萬寶囊’”的故事。其主要意圖是在說明:巴金之所以成為偉大的作家,是因為勤積累、多思考,語文素養的形成靠得是點滴積累,重在朝夕,絕非一蹴而就。講到動情處,他會把話題扯得更遠,甚至會談到一個作家作品的生成過程、相關內容,以及寫作意圖。有時候一節課下來,他只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課文題目。我們則一直都是用崇拜的眼神望著他因激動而興奮的臉,用打掃干凈的耳朵傾聽他聲情并茂的“演講”。我們愛上了他的語文課,也萌生了學習語文的熱情。也唯有在他的課上才知道,在我們生活著的這個世界之外,還有一個更為寬廣的世界,有更精彩的人,在用鮮活的姿態演繹著自己的生活,詮釋著生命的價值!是他,用熱愛給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架起了一座渴望的橋,橋的那端住著夢想。
徐老師的家與我們所在的村小十幾里路,正常天氣,他都是騎著輛自行車上下班。若是夏季里趕上連雨天,可就倒了霉!他會穿著快到膝蓋的雨靴,一腳深一腳淺地邁過泥濘的土路,耗時近兩個鐘頭從家里走到學校。冬天他走進教室時,帽檐、眉毛、以及圍巾上都結滿了雪白的霜,宛若一個圣誕老人。可他單薄的衣服和圣誕老人又是那么不相符。自家做的棉襖外面只套了件藍色的中山裝,一個冬天他都是穿著那件衣服給我們上課,似乎從未臟過。那時的我們從未想過他的艱辛,如今憶起,當年的他真的是不容易!
好在困窘的生活并沒有打磨掉他留存于內心的幽默感。剛一入冬,他就為班級搭起了一個火爐,燒爐工自然就是他了。講課的空閑他會往爐子里填我們帶去的木頭塊、干樹枝、苞米瓤等爐柴。把整個教室烘得溫暖如春,二十一張小臉都是紅撲撲的。課間,他會以嘗嘗為由吃我們帶去的爆米花,然后依次夸獎各自好吃在哪里。到現在我還懷疑,他真的不嫌棄我們的洗不凈的小黑手?午休時,他會把用飯盒裝著的飯熱在爐蓋上。待到飯快熱了時,會故作神秘地說里面是餃子,警告我們不要饞。飯盒一打開他則驚駭地說:“明明是餃子,怎么變成了玉米面餅子?”迎來的自然是同學們的哄笑,在同學們的笑聲里,他吃得格外香甜。那時的我們,未曾知道“樂觀”是什么意思。現在是徹底的懂得了,樂觀就如徐老師: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卻把笑容掛在臉上,在細微的生活中讓日子簡單地過。
相處得久了,就發現徐老師的才情非同一般。偶爾興起,他會信手寫下幾句詩,然后陶醉式地念給我們聽。我們自然報之以掌聲,雖然那晦澀的詩句我們聽不懂。后來,學校里新轉來個漂亮的年輕女老師,課間她經常到我們的班級來找徐老師聊天。他們聊的話題很多,學習,生活,家庭。也是從他們的閑聊中我們得知:徐老師有兩個兒子,最大的和我同歲。那個女老師至今還沒有男朋友。最初女老師來時,我們都很高興,一來因為她是客,二來因為她長得漂亮。但時間久了,我們又有點煩她,因為她一來,老師就不陪我們了。
一天活動課,女老師又來了。手里還拿著一個日記本,說是寫了一首詩讓徐老師看。她走后徐老師就在本子上比比劃劃的寫了些東西。或許是好奇心的驅使,中午休息的時候,有個男生從老師的桌膛里掏出了那個寫詩的本子,翻看起來。怎奈他學習一向不好,沒讀懂,就招呼同學們來看。正當我們搶著讀時,徐老師進來了,后果可想而知。放學的時候,老師留下了我和穎子。問我們是否知道為什么只留我倆,我倆均以疑惑相答。老師則由衷而淡淡地說:“我感覺全班同學,也就你倆能大概知道這首詩寫的什么意思,所以想讓你倆跟我說說你們的理解。”說完,重又把本子放到我們的眼前。現在看來穎子是聰明的,她看了幾遍后,搖頭說讀不懂。而我這個愣頭青則憑著同學們主觀猜測的竊竊私語加上自己的理解,小嘴巴巴地說起來。臨了,老師只說了句:“你倆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語文素質都很好,將來好好學習,一定錯不了。”聽到這句話時,老師的臉是那么真誠,而我分明讀出了許多無奈。
自此事之后,那個女老師就很少來我們班級找徐老師了,但徐老師依然寫詩。在他的感染下,很多同學都偷偷的`寫,他點燃了我們的詩心!自那學期之后,我們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好。如他所言,我和穎子雖說沒有大出息,但畢竟脫離了耕種土地的生活。她在市里機關單位做著文秘,我成為了一名語文教師。我不知道穎子在和文字打交道的日子里會不會想起徐老師,想起他對我們給予的鼓勵和祝福。所謂真正的師生一場,是不是如同現在——二十幾年過后想起,依然感同身受,忍不住用溢出的淚來證明感激、溫暖、以及感動式的銘記。
遺憾得很,徐老師在我們升入六年級時,就調走了。后來聽別人議論說,他申請調走的理由是:他離家太遠,我們這批學生又是他遇到的最好的學苗,讓他舍棄家庭完全投入地照顧我們很難做到,不這樣又于心不忍,他不愿如此“糟蹋”我們的前程。臨走時還再三叮囑校長,一定要讓一個優秀的老師做我們的班主任!現在看來,我們這二十一個農村孩子真是不一般。有十一個通過升學的方式工作在不同的城市。即便沒走出農村的,日子過得也都有聲有色。整個小學歷程,我們換了三個老師。在我看來,他在我們心智成長最為關鍵的一年余,給的東西最多。又是那么“潤物細無聲”般不易察覺,可它的確貫穿于日常中的每一個細節啊。真正的教育,應該如此吧?
讓我能銘心般記住他的,是他“贈”與我的氣憤一腳。
每年秋收時節,學校總有那么幾天時間不正規上課,讓同學們幫助諸如當地書記、村長、隊長家扒苞米。其回報是冬日里給我們送來點取暖的爐柴。為了躲避勞動,我在前一天聽到風聲后,就索性沒去上學。可意料之外的是那天我們正常上課!當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班級,同學們有的用詭異的目光看我,有的好奇地問我頭一天怎么沒來,我不知說什么好。臨出門前媽媽再三叮囑我就說肚子疼,可我硬是說不出口。預習鈴響過之后,老師問我怎么了,并強調了一句要實話實說。我被他小眼睛里射出的光征服了,只好實話實說。話音剛落,他一把把我拽出課桌,捩到講桌旁,朝我的后腿上猛踢一腳,還大聲地喊:“滾家去,把你媽叫來!”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有怕、有疼、更有恨,倔強的我不知哪里來的勇氣竟然說:“又不是你家的學校,憑啥讓我回家?我顧不得拍打粘在身上的土,沒經他允許,就氣呼呼地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本以為他會再次把我拽出去,沒想到他卻笑呵呵地說:“小丫頭挺犟啊。”聽他這么一說,同學們都笑了,我心里也平靜許多。
間操時間,他意料之中地把我留在了教室。卻意料之外地沒有跟我講大道理。而是讓我談談一天里呆在家中的感受。我說出了我的擔憂、不安、后悔諸多情感。他先是夸我會表達自己的感情。然后又認真地說:“即便真的勞動,咱班的任務是固定的,你不來就相當于別的同學均攤了你的那份。時間久了,大家一定會討厭你的。沒人喜歡自私自利的人。任何時候,德都在才之前……”
直到現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會先考慮一下與此相關人的感受,盡管這種思維方式給我平添了許多不該有的糾結著的愁緒。但這已經形成了我的思維定式,根深蒂固,不可改變。我也往往苦惱其中、幸福其中,在這種苦樂交疊的情感中,我享受到的終還心靈安寧所帶給我的美好。
就整個人生而言,一年半的時間,不長,尤其是在那個不諳世事的純真歲月。但就在那段最具希望的年華,徐老師在我們的心里播下了一顆種子,那里面蘊藏著樂觀、豁達、向上、善良、還有尊重。今天,我也在把這樣的情懷傳遞給我的學生。這樣的方式,或許才是對一個人最好的銘記。即便此生不再相見,其實在心里已經活成了樹的模樣。
【總有個人在記憶里生長散文】相關文章:
總有那么一種溫情在彌漫散文11-14
記憶里的燈火闌珊散文11-07
在路上散文05-01
總有一條路,我們很迷茫散文11-28
醉在春日散文11-19
我在等散文11-11
因為你在散文05-02
寂寞在吟唱散文05-01
他在等她散文04-30
為什么胎兒可以在羊水中生長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