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煤油燈散文
凡是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以前農村的人,可能都會記得煤油燈,那是家家戶戶天天離不了的照明燈,燈火雖不大,但是在漫長的農耕時代,那可是起了大作用了:它既是天天夜晚人們生活上使用照明,也是學生們夜晚學習必備的工具。所以,我對煤油燈很有感情,盡管已經30多年沒使用過,甚至也沒見過了,而它伴隨著我走過的前20年艱難歲月,至今縈懷,歷歷在目......
煤油燈有許多種,而我見到最簡單易做的是:用一根像一支香煙長的薄鐵皮卷成圓筒,里面用棉線合股擰成燈芯,在鐵圓筒的上部外,套一個銅錢厚的薄鐵片,牢牢地鑲嵌著燈芯。然后找個用過的玻璃瓶,里面裝滿煤油,燈芯放進煤油瓶里浸一會兒,用火點燃燈芯(也叫燈捻子)后,就會發光發亮照明。大的煤油燈,是用500克吊針瓶做的,盛的煤油多,燈芯粗,火光大,一般為家庭用。最小的是用墨汁瓶做的,一般是學生自己用,火光小,攜帶方便,節省煤油。我在上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一年級時,在學校上早晚自習,就是使用這樣的小煤油燈,燈火如豆,稍微見風,燈火就會搖搖曳曳,甚至熄滅,還容易倒瓶豁煤油。這種燈使用長了,擤鼻子時,會看到黑黑的煤油煙子,非常不利于身體健康。可是,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要想讀書上學,也只能在微弱的燈光下讀書,影響視力更是在所難免,也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啊!
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點煤油的燈有了很大的進步,多種多樣。有一種叫馬燈,因有提攀,也叫提燈,構造上稍微復雜一些。首先是有玻璃罩,可在室外用,封閉好一般不怕風,能防火,燈捻大,可調劑大小燈亮,耗油,使用方便,往往生產隊里好買,使用得起,一般是集體飼養員用于夜間喂騾馬用的多,可能是叫馬燈的由來。因為馬燈造型美觀,鋁合金制品,堅固耐用,亮度高,也很受家庭歡迎使用。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大包干生產責任制后,我家養了兩頭牛,一頭驢,父親就專門買一盞馬燈,用于夜間喂牲口。所以,這盞燃燒煤油的馬燈,被父母使用幾十年,可以說為我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1975年,我當上民辦教師,夜晚辦公批改學生作業,不再用自制的簡易煤油燈,而是升級換代,使用高腳玻璃燈,燈捻是專制品,薄薄的長方形布條,大約半尺長,3厘米寬,穿進鐵質燈頭內,點亮燈捻后,要戴上特制的玻璃燈罩,一是聚光,增加亮度;二是大約半尺高的玻璃燈罩,可把點燃的油煙送到上空,避免吸煤油煙,保護身體健康,這種燈體積也不大,花錢也不多,很受沒用電的家庭和機關學校普遍使用,只是也有明顯的缺點,就是上下面的圓柱形中間,鼓形的玻璃罩容易破碎,為了增加亮度,還要定期檫拭玻璃罩上的煤油煙,比起亮堂堂的汽燈或電燈,還是缺點多多,所以,這些煤油燈,現在都成為了老古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只能成為博物館里的藏品啦!
盡管煤油燈還有那么多的缺點,但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特別是“文革”初期,連點燈煤油都是憑票供應。為了節省,有的農家晚上干脆不點燈,或早吃晚飯早早睡覺,或有月亮的大晴天,借助月光干夜晚的活。可是,像我愛讀書,一天不看書,就像是少吃了一頓飯,白天忙家務不得閑,夜晚為了節約,我就和晚上紡線的母親,共用一盞小煤油燈,在上小學和初中時是這樣。可是,到了高中畢業,發了“75.8”特大洪水后,我和奶奶共住一間低矮的茅草屋,奶奶知道我為了看書學習,甚至利用月光,她心痛我眼睛看壞了,自己夜晚從來不用點燈,夜里起床都是摸黑,而是把家中唯一的一盞高腳玻璃罩燈讓給我,在煤油燈下,我如饑似渴地閱讀了,當代著名作家浩然所著三冊的長篇小說《艷陽天》和《金光大道》等古今中外,感興趣能找到的文學作品;也為迎接1977年恢復高考應試而天天挑燈夜戰。假如說參加首屆高考,我能有幸被師范錄取的話,除了平時愛讀書有一定文化基礎知識外,那一個多月沒明沒夜地突擊復習,煤油煙算是沒白吸。所以,我非常感謝父母,沒有因為我熬夜費油而責怪,相反,對于我夜晚讀書學習,給了我大力地支持。時至今日,我都有個壞習慣,就是愛熬夜,那就因我年輕時養成的晚間讀書寫作,我是煤油燈下的常客,不到夜12點睡不了覺。即使是早已不用煤油燈吸煤油煙了,我的這一生活壞毛病仍非常頑固,在電燈照明如白晝的情況下,更是變本加厲,甚至是過夜12點多才休息也不在少數。
煤油燈,它只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生活中須臾不能離的照明工具,也是無數像我一樣莘莘學子,不不可少的助學照明工具,盡管它很不起眼,但是,它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曾經伴隨我走過懵懂無知的童年,也走過那青春年少的青蔥歲月;它又像是我人生征途中的一盞指路明燈,照亮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沒有煤油燈下的十年寒窗苦讀,哪來今日的人生得意生活幸福呢?沒有煤油燈下的父母紡線織布,哪有我們兄弟姊妹7人的遮體衣物呢?
俗話說,“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這里是說的煤油燈,點燃一段時間,燈捻會銹住頭,需要用針撥一撥,也叫挑燈花。只有把燈花挑開,才會使再點燃的燈捻,燃燒的火苗更旺,燈光更亮。煤油燈以它燈芯的完全燃燒,正向人們做出無私的奉獻,不但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更方便了學生的夜晚學習。只要保持燈捻不燃完,燈油永續,沒有風等外力的干擾,煤油燈會永久地燃燒著、照亮著,有一份熱,發一份光。人們也應該學習煤油燈的這種精神,只要永不滿足,就會永續不斷。
煤油燈,最終被電燈所取代,它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社會飛速發展變遷的見證,更是人類從農耕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個縮影。雖然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我將牢記它的歷史功績,感念它的無私奉獻,像一件珍寶,終生珍藏在我的心里!
【有關煤油燈散文】相關文章:
煤油燈下散文11-09
那盞煤油燈散文欣賞11-05
有關經典散文日記11-20
有關唯一散文11-19
有關散文作文四篇07-22
有關散文作文4篇02-28
有關散文作文3篇02-27
有關陪伴的散文分享12-03
有關六月散文11-20
有關回不去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