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家鄉的春節散文

時間:2021-03-30 18:15:19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家鄉的春節散文范文

  一、臘月,年豬,全村宴

家鄉的春節散文范文

   臘月,面對逐漸走近的年關,人們開始積極籌措購置年貨,大人小孩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可是,對于農村人家養的年豬來說,不能不說是黑色的,因為在享受數月安逸舒適的生活后,它們的生命終于走上了盡頭,開始陸續“上路”了。

  殺豬的場面緊張而慘烈。雖然自參加工作后就已經遠離了那種場景,但兒時的記憶總時常縈繞在腦海。

  在我的老家,一到臘月,各家養的年豬便開始陸續要殺了,至于哪天殺,全由當時村里唯一的殺豬匠三叔說了算。只要殺豬,一家人總會忙上好一陣子的,首先要選好場地,一般都在向陽暖和的豬圈旁,搭好支架,在改裝的大油桶里盛滿多半桶水,有婆姨或孩子們生火燒開,等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后便開始請殺豬匠和請來幫忙的人抓豬殺豬了。殺豬的場面很慘烈,我們小孩子是不容許上前觀看的,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被大人關到屋子里,即便這樣,我們還是能聽到豬聲嘶力竭的哀嚎,那聲音悠長、悲壯、凄涼,由高到低,由連續到間斷,每每此時,我們躲在屋里的一群小孩子便緊張地面面相覷,一聲不吭,直到大人們喊我們出去,才一個個飛跑出去。殺豬帶給我們的快樂,除了收拾豬毛豬鬃向游走在山鄉的貨郎換取自己喜愛的小玩意兒外,莫過于玩豬尿泡了(膀胱)。我們常常把豬尿泡里面的尿液傾倒盡后,放到土堆里,用腳踩著,輪番揉,直到豬尿泡的外皮完全松弛下來為止。然后找來一根空心的細竹子插到開口處,我們幾個小孩子輪番向里面吹氣,直到鼓起來如同球狀,再把竹子小心地抽出,扎緊開口,一個結實耐用的“足球”就完成了。踢豬尿泡是件費力又開心的事,因為質輕,不論你使出多大的力氣,豬尿泡都踢不遠,一腳下去,它會隨風飄飄悠悠地滾出四五米,一個豬尿泡,常常會讓我們把玩很久。

  兒時,一家人殺豬,總會熱鬧上一整天。按照當時家鄉的習俗,殺了豬的人家不但要招呼殺豬匠和請來幫忙的人吃肉喝酒,還要邀請村子里同族的老人、小孩們一起來吃肉,對于一些年紀大,行動不便的老人,還要派家里的孩子端一碗肉菜送過去。由于人多,說笑聲、猜拳聲,孩子們的嬉鬧聲,常常讓外來的人誤以為是在辦什么事情,那的確稱得上是全村宴。這種歡樂、融洽、和諧的場景一直持續到全村人家的豬殺完為止。而今,當我蝸居城市擁擠的樓房的時候,卻時常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空間里,很少主動走出去與同單元的住戶們交流談心。很多的時候,不僅僅是我,還有類似于我蝸居的城里人都過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寧靜生活。如果他們經歷了我兒時的那種歡樂,不知道要感慨多少呢。

  我真正參與殺豬是在16歲那年。當時我已經上初三了,那年臘月,該到殺三爺家的年豬時,由于人手少,父親臨時決定讓我去幫忙。此前,我曾多次遠距離觀看過殺豬,但真正參與動手,我還是心存畏懼的。為了防止被豬咬傷,我緊隨在別人的后面,在殺豬匠三叔的統一調配下,我們七八個人很快就將大肥豬摁到地上,還有人將整個身體按到豬身上,即便這樣,這頭大肥豬還是不斷哀嚎著掙扎,四肢不斷抽動著,我和尕爹兩個人緊緊攥著豬的一條后腿,甚怕它掙脫開去。當長長的殺豬刀直直刺進豬的咽喉并直達心臟時,一股鮮紅的血伴隨著豬的哀嚎頃刻間噴涌而出,大肥豬也再次劇烈地掙扎起來。第一次,我終于深切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殺豬般的嚎叫”和“垂死掙扎”了。那是一種絕望的抗爭,更是一種無奈的哀嚎。更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殺豬竟然出了意外,當大肥豬沒有哼聲大家都以為它死了而放手時,這頭大肥豬竟然奇跡般地一躍而起,徑直竄了出去跑上了山梁,咽喉里的血灑了一路,殷紅殷紅,直到跑出去一百來米,才搖搖晃晃地倒地而死。我們都驚呆了,我清楚的記得,當時三叔搖了搖頭,嘆氣了一聲,從此便金盆洗手,徹底不再殺豬了。也就是那次經歷,讓我對殺豬心存敬畏的同時,產生了幼稚的想法,雖然我知道豬們與生俱來就是被吃的,但我想,如果在它們走向死亡的時候,能夠多一分平靜和快樂,讓人們不要再聽到那種徹骨的哀嚎聲,那該多好啊!

  當下,時令又到了臘月,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腦海中總會想起殺豬的情景來。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很多大型的屠宰場已經實施了更為人性化的屠宰方式,為了讓豬的肉質更美,盡量減少豬死亡時的痛苦,他們會讓臨殺前的豬泡溫泉,聽音樂,在不知不覺中采用電極的方式,讓豬在沒有任何恐懼和痛苦的狀態下安然死去,對于豬來說,這不能不說莫大的幸事。我真誠地期望,所有的年豬都能夠早日享受到如此的人性化的待遇,都能夠在快樂中上路。如果那樣,我們在咀嚼豬肉時就會對一份寧靜。

  二、破五,迎財神,討要年錢

  春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在我的記憶里,春節最神秘最刺激的莫過于“破五”和“迎喜神”了。

  在我的家鄉——榆中北山,過春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因此,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各種流傳下來的習俗便被平日里散漫慣了人們重新重視起來,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歡度春節時,都在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處處小心,以防犯忌。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各種禁忌大都解除,人們可以無拘無束地活動了,特別是憋屈了好久的小孩子,更是歡欣的不得了,因此,我們便將初五稱為“破五”

  “破五”的禮儀神秘而又刺激,自從我懂事起,家里“破五”的所有規矩便有我掌控了。這一天拂曉,我會最先起床,漱洗完畢后,拿上早就準備好的鞭炮,從正屋開始,依次在每個屋子里放一個鞭炮。當然,“破五”放鞭炮是有講究的,每到一個屋子,都要先在炕席下抓一小撮塵土,將鞭炮放在塵土下點燃,等所有屋子里的鞭炮都放完后,再在院子中間放一個大鞭炮,然后沿著大門的方向,依次放到大門外。最后放的一個炮大都是“二踢腳”(兩響炮),飛得越遠越好,大體的意思是把自家的“窮鬼”送走。兒時,我們小孩子都特天真,總以為炮飛向哪里“窮鬼”就會跑到哪里,因此,很多的時候,如果我們對那家不滿意就可以朝著他們放,然后急急地折轉身關上大門,生怕“窮鬼”再回來。但不論怎么說,過了這一天,我們小孩子就可以放手鬧騰了。

  做完這些,一家人就準備“迎喜神”了。在家鄉,“迎喜神”大都是“破五”當天的早晨,兒時并不大了解“迎喜神”的內涵,只聽爺爺講過,喜神就是天上的“天喜星”,此星在各月各日所在位置有變,但在正月上旬一般在南方或東南方。在我的印象里,“迎喜神”在家鄉可是件非常有趣且隆重的.事情。除了行動不便的人外,全村的人都會走出家門,拿著香火、饃饃、爆竹,有牛羊等牲畜的人家還要牽著牲畜。牲畜的頭上、角上都扎上絨布做的花或彩條,花花綠綠的,很是耐看。大隊人馬在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者的帶領下,浩浩蕩蕩走岀村外,一直要走出一二里后,選一處平坦的地方放下供品,擺上饃饃,然后焚香,朝南方或東南方的喜神方向叩頭、祭拜。之后,大人們便三五成群地聚攏在一起,高談闊論,小孩子則一邊享用供品,一邊競賽著放各自的鞭炮。也有淘氣的小孩子,將鞭炮仍進牛羊群里,于是,受驚的牛羊立刻炸了營似地四散開去,跑得滿山滿地都是,但大人們并不生氣,任憑牲畜們盡情地撒野。看著他們個個眉飛色舞的樣子,兒時的我曾天真的以為,所謂的“迎喜神”就應該是迎接快樂的“神仙”吧

  兒時,家鄉貧瘠,生活條件很差,對于年的渴望,除了能吃上幾頓白面饃饃和肉菜外,主要的就是能夠穿上新衣,磕頭討要年錢了。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記得兒時大年初一時唱的歌謠:“過新年,穿新衣,磕個響頭要錢去。”其實,那時候,家鄉人們的生活都很拮據,所謂的磕頭討要到的年錢大都是瓜子、糖果一類的東西。為了多討一些瓜子或糖果,初一大清早,我們小孩子都會不約而同地起早,匆匆洗凈手臉,穿上新衣服,相互約上挨家跑到長輩的家里去磕頭拜年。不論到誰家,只要有長輩在,總會或多或少地討得一些好吃的東西的。記憶深處最好吃的是一種帶把的糖果,如同現在的糖餅,只要討得這樣的糖果,我們都會格外珍惜,一般情況下是舍不得吃的,實在饞得不行,我們就會輕輕剝開糖紙,吮吸幾口后又小心地包裹起來。如果天氣好,我們一群孩子還會集聚在向陽的墻旮旯里,比賽誰的糖紙好看,誰討得的糖果最多。當然,如果遇上在外工作的長輩,我們還會意外地得到一兩毛錢呢,別看僅僅是一兩毛錢,在當時我們的眼里,可以算得上時大錢了,要知道,當時的一毛錢能夠買一個帶橡皮擦的花鉛筆呢。

  討要年錢是歡欣的,可磕頭拜年的確稱得上是件麻煩的事情。按照當時家鄉的習俗,只要是春節,從初一到十五這些天里,不論到誰家,進門的第一件事便是先上香。要在主人設置的祖先、財神爺牌位前分別上香磕頭,接下來便是對長輩磕頭拜年了。不論你年紀多大,只要屋里有輩分比自己大的都要一一磕頭拜年,嘴里還要大聲念上稱呼和敬祝詞,如果遺漏了任何一個人,都會招來非議或被視為沒有禮貌的人。最為難堪的是,平時一起的玩伴,有的年齡比自己還小,可因為輩分大,在春節還是要規規矩矩地給磕頭拜年的。我是個急性子,磕頭拜年是最令我頭疼的事,如果屋里有一兩個長輩還好,如果有四五個長輩,起來、跪下四五次,于我,真是難捱的事。更要命的是,在當時的村里,因為我的輩分是最小的,除了自己給長輩磕頭拜年外,但凡有別人進門拜年,我都得陪他們一起磕頭,又由于我個頭小,時常跪在他們的后面,稍不留神,他們起身時屁股就會把我磕翻,惹得滿屋子里的人哄堂大笑。

  我的外家家族人口眾多,每到春節,即便生活再拮據,父母也會想辦法買些罐頭或者自己做一些糖酥、點心等,帶著我們一一拜訪。一天跑下來,要磕四五十個響頭,以至于到最后都快麻木了,也正因為如此,在以后的很多年,我都是找各種借口在春節盡量不去外家,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害怕磕頭。有時候,我也傻傻地想,對一個人敬畏,難道非要磕頭嗎?如果不磕頭,那該多好啊!

  過年,對于我們孩子們來說,是盼望已久的快樂的事,但在父母的臉上很少看到他們會心的微笑。“過新年,放鞭炮,小孩高興大人愁。”這是兒時家鄉人們年關前傳唱的歌謠,當時的我們真是年少不識愁滋味,明明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大人們愁什么呢。而今,當我們也步入生活,為人父母時,我們才發現,過年真不是件輕松的事,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父母為了讓孩子們過個好年,不知道奔波勞累了多少。現在,雖然我們兒時諸如磕頭的習俗早就被摒棄,但我們的孩子還是一如我們兒時那樣快樂、幸福,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在過年時的快樂是我們兒時不曾擁有或不敢奢望的。面對他們快樂玩耍的身影,我也時常想起兒時的自己,想起操勞的父母,然而,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努力盡到一個父親、丈夫的責任,還有一個兒子的孝心!

  而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人們視野與思想的不斷開拓,“破五”和“迎喜神”的習俗在家鄉已經逐漸淡化了,家鄉的春節,多了城市的喧囂和氛圍,少了曾經鄉村的幽靜和淳樸。面對漸行漸遠的民風民俗,我也時常感到惘然。是的,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和發揚,如果在今天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任憑其自生自滅,我們的下一代也許會失去更多,他們的春節習俗將會被剝落殆盡,到那時候,他們還會靠什么演繹春節的快樂呢?

【家鄉的春節散文范文】相關文章:

我的家鄉的小河散文01-03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

家鄉那條清亮的小河散文欣賞11-14

記家鄉的三江釣客散文11-03

火車帶我回家鄉散文05-02

夢圓家鄉話曲陽散文11-16

情感散文范文01-02

路散文范文12-19

我的家鄉作文范文誰有?10-26

我眼中的家鄉作文范文04-2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网站乱 | 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婷婷激情五月天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