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母愛散文
小時候,在老家鄉(xiāng)下過端午,那可是件相當隆重的事情,每年還老早的,就見母親挎著個竹簍子去河對面的蘆葦林里采摘葦葉了。到了端午的前兩三天,母親就開始張羅著煮粽葉、泡豆子、淘糯米、包粽子……好不忙碌。
每年包粽子。我們這幫饞嘴的娃娃們都會圍在母親身旁看熱鬧,不是給母親幫忙排粽葉就是問這問那的,似乎馬上就能吃到粽子一樣。一般煮粽子都是在端午的前一夜,當母親把一個個粽子細心的碼放進鍋里,然后才注入清水,最后還不忘用一塊干凈的鵝卵石壓起來。這時候,我們總是圍著灶臺轉圈圈,又是添柴又是拉風箱,當聽見鍋里煮粽子“咕嘟咕嘟”的`聲音時,滿屋子里就會氤氳著粽子那濃濃的香味兒,這時候我們這些娃娃們可急壞了,不時地問母親粽子煮熟了沒有。每一次,母親都會耐心的對我們解釋:“你們別著急,鍋里的粽子遲早都是你們的,煮粽子可急不得的,得小火慢慢煮,火太大了就會煮‘開花’的。這煮粽子呀,得煮過夜,第二天才能燜透……”在母親的細心解釋下,我每一年都是聞著香濃的粽香才會依依不舍的進入夢鄉(xiāng)。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幾個娃們家不待大人喊叫起床,就一骨碌爬起來,洗把臉后就急著揭開鍋蓋,撈幾個熟透的粽子出來大快朵頤起來……端午節(jié)當天,母親還總不忘給門楣上別把香艾和菖蒲;為我們這些孩子們每人用針線縫只香包;再分別給我們耳孔里涂點雄黃。說是涂了雄黃就不會有蟲子類的浸入!
自打我步入社會,離開家人后,就很少再有機會感受到兒時那種和家人一起過端午包粽子的濃濃氛圍了。只是每年的端午節(jié),即使我沒機會在家里過節(jié),母親也會通過朋友將包好的粽子為我遠路捎來。為了不讓母親受麻煩,我在電話里多次說過母親:“媽,其實外面也有賣的粽子,您老人家以后就別操心我吃不到粽子了,大老遠的,讓別人捎一回多不容易啊!”“沒事,我在家里包的粽子多實惠,外邊賣的不僅價錢高,還小的可憐,哪有媽包的粽子實在?”母親每次都在電話里對我一番解說。打工在外的許多年里,雖然不曾陪伴家人過端午,但每一年我都是在異鄉(xiāng)里感受著母親親手為我包的粽子,一樣能感受到那種母愛的味道。
雖然我每年也都吃過了母親親手包的粽子,但母親還會特意儲存一些粽葉,待我有機會回家時就又重新專門為我包一回粽子算是補償。每年母親都是不在端午節(jié)里為我包粽子,那種忙碌的氣氛完全不比端午節(jié)里遜色多少。用母親的話說,你回來了,我們包回粽子吃,也算是禿子跟著月亮沾光兒。每當在不是端午節(jié)的時日里吃回粽子,甚至還給人一種異樣的新鮮感覺。我們全家人也都會快樂不已!
【粽子里的母愛散文】相關文章:
《粽子里的故事》說課稿09-21
粽子飄香散文欣賞11-05
圍墻里的狗散文11-10
融入秋的情境里散文11-19
櫥窗里的鐵皮玩偶散文11-12
網(wǎng)絡里的別樣愉悅散文05-02
映山紅里杜鵑啼散文11-12
情迷賽里木散文11-04
左邊災難右邊母愛散文04-30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