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風散文短篇 推薦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薦度:
- 愛情散文 推薦度:
- 贊美教師的散文 推薦度:
- 幸福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小兒受教記之還此彼身篇散文
自從小兒升入小學高年級之后,便一直以“小大人”自居,時不時要和我們掰扯一下“對等”、“對話”、“平等”之類的邏輯。小兒的掰扯方式為“A是A,B是B,倘若A可B,則B亦可A”,很有些直線型的味道。通俗點說,小兒的邏輯是: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做什么,一般情況下他也要做什么,我們要求他不能做什么,則我們自己也不能做什么。如此一來,小兒玩游戲看小說等等超時超量就有了所謂的理論參照——雙休日我們往往也會在手機上看小說玩游戲而渾然不覺,對我們向他提出的在學業(yè)上保質(zhì)保量的要求就會討價還價——認為大人要和他一樣留出足夠多的讀書學習的時間且要讓他看到。如果我們做不到,那就是不公平,就是大人們“以大欺小”的慣用伎倆。
自詡對家庭教育略懂些皮毛的我和一慣以“專家”自居的女人,面對著小兒這種簡單執(zhí)著但實用的`邏輯方式,雖然有時也用些“大人要養(yǎng)家糊口平時要出十分力,休息時間要養(yǎng)力,這樣可以更給力;小孩以后才要養(yǎng)家糊口現(xiàn)在只出一分力,休息時間同樣要出力,這樣儲備更有力”之類的順口溜,暫時給小兒繞得暈暈乎乎,但他很快就會回到原先的“要我做什么大人就得做什么”的判斷標準,讓我和女人一時也莫奈其何。
“要不,用下慕容復的‘以其人之道,還此彼身 ’吧。”熱衷且精通于個中武俠情境的女人滿懷憧憬地說,“要是借比小兒更小的小孩之力,以其之口發(fā)其之力,以子之矛攻其之盾,或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果不其然,某日,在一家面館里,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就在不經(jīng)意間替我們承接了教子的任務,效果甚佳。
當時,我們?nèi)嗽诿骛^點完餐后一落座,便按照慣例開始各忙各的:女人專心致志地看她下載的玄幻小說,我全神貫注地翻閱紙質(zhì)的社會科學類期刊,小兒則迅速地參照我們的做法,拿出手機玩起游戲來。許是游戲較為有趣,小兒一邊玩還一邊發(fā)出自創(chuàng)的“嘿嘿哈哈”之類的配音,坐相也是大馬金刀,大咧咧地坐在外座,占了位置的一大半,擠得和小兒同坐一邊的女人不得不提醒了好幾次“要用同桌的理念相互照顧”。剛提醒時小兒自然有所改進,可才幾分鐘就又固態(tài)重萌了。
正當我和女人有些無可奈何的時候,面館老板的女兒——約莫三四歲的一位小姑娘,搖搖晃晃地從廚房間走出來,在左右巡視了一通之后,許是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可以交流的同齡人,便徑直奔我們這張桌子走過來。小女孩倒也不怕生,自來熟地走到我的身邊,很好奇地盯著我的雜志看了半天,還按照她的標準附帶著糾正了一下我拿雜志的動作。大概我看的雜志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她實在提不起興趣,于是就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我對面的小兒,晃悠悠地朝小兒走了過去。
“你怎么好坐在外面的?小孩子,要坐到里面去!”小女孩陡然說了一句,讓正專心致志于手機的小兒吃了一驚,忙抬起頭來。看到比自己矮一半的小女孩站在跟前頤指氣使,小兒一時愣住了,不知該怎么回答。害羞倒是有的,兩抹紅暈悄然飛上了小兒的臉龐。這時,女人也暫時放下手里的手機,饒有興致地看著小兒。“快點,坐里面去!你要聽話,幼兒園里老師都是這樣規(guī)定的。”小女孩鍥而不舍地監(jiān)督著小兒,小兒嘀咕著想罵句“我去”的臟話,卻又終究不好意思在比自己小很多的人面前撒野講粗話,便乖乖地和女人換了位置。
“小孩子玩手機不能太久,要到外面看看遠處,這樣對眼睛好!”才一會兒,小女孩又對小兒提出建議。“面來了要一心一意吃面,不能三心二意!”等小女孩再次提出批評時,小兒終于按捺不住,便退出了游戲,專一地吃起面來。看到教導有成效,小女孩便背著雙手,很有成就感地走回廚房去了。“以小教大,果然比我們苦口婆心有作用得多。”我和女人感嘆。
“和你說過了,外面冷,站得太久不好,到店里去!”率先吃完面的小兒才到店門外,剛摸出手機,就又被小女孩指手畫腳地教育上了。看到小兒要“落荒而逃”的狼狽樣,我和女人忍俊不禁。
【小兒受教記之還此彼身篇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還君明珠散文11-06
字字知彼,實虛知己散文12-11
還道相逢的散文05-02
抖落一身繽紛散文04-29
鐵軌悠長,夢還彷徨散文05-01
這些事情我還懂散文04-30
秋日之美散文12-05
成功之語散文11-29
春之雜感散文11-26
秋之韻散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