灄水如江南散文
我從北邊往南走過來時最先遇到的是灄水,灄水并不寬闊無邊,只留幾尾陳舊破船,等不到撐船人,也等不到和我一樣將要過河去的熟人,我只能坐在灄水河邊呆呆地遠瞭著五月里翻涌的河水。一場大雨過后的灄水樣子大概是和平常不太一樣,望著腳下已經被淹沒了半邊的殘缺碼頭,我終于知道沒有人來等渡船的緣故了。
灄水水質極差,昏黃的水體沖刷著堤角邊上綠油油的野草,很像國畫里潑墨繪法達到的效果。還好兩重顏色對立明顯,讓水體更顯放肆,讓野草更顯柔弱。放肆和柔弱的物體都出現在灄水,這就好比此刻放肆的陰雨天和柔弱的我一般,天大地大,如果我不堅強起來,逃到哪里都是枉然。
灄水河邊的風景在陰沉天里顯得蒼茫又暗淡,因為少行人的緣由,尋常小路和寥寥人家都變得清冷又落寞。天色陰沉,并不下雨,空氣和道路仍是濕漉漉,一個季節給一座小城的影響磅礴的讓凡人瞠目結舌。路過的行人多是做短途旅行,皆不看好時下天氣;走遠路的少,從遠處來的就更是鳳毛麟角。
客棧小二送走的行人一撥又一撥,他是樂此不疲,他眼里的灄水似乎是個很豐富的地方,得人待見,自有特色。只是五月是個不宜渡水的季節,因而滯留在此的人多起來,小二閱歷豐富,他一眼就瞧破了我是南下的人。
南下之人在灄水轉行,是兩湖之地人千百年來的養成的傳統,撐船過灄水的,都是本地百里挑一的能手,而且每次出行前,撐船的主兒都要殺雞拋血,祭告河神。小二的話說的神乎其神,他講道,若沒有撐船主的這一流程,看似窄窄的灄水河還渡不過去。我在心里盤算著,需不需要為這次所謂的江南之行而等待,仆告,甚至虔誠叩拜。
店老板和小二的意思完全相反,他自己就是位地道的江北人,他去江南的時候正直青春年少,后來,輾轉反側,還是退回到了江北,沒有容身之處,只有守在這一方灄水角落,主持著這個無名無姓的小店。小店對著灄水碼頭,在長風萬里的煙波江湖里,沉沉寂寂,也算是對得住常年蟄居于此的尋常人家了。
江南江北一路遙!
都說江南江北只是一路之遙,可真要過去的時候,也確實不是個易事。留戀處的江北風景,沒有想象里那般云淡風輕,就只好寂寞地過到河去,一睹江南的風華正茂?晌业降字溃瓉硭^行程路途,風景依稀,總是要歷經些磨難才能甩掉那些叫人不爽的,點滴故事。江南的距離尚在遠方,江北的土地卻沒有跨出哪怕只是一步的行程。
灄水這里的衣食住行,在有雨的天里也顯得尤為潮濕,還好書籍是干的,我抱著一摞書,守在床窗前,聽著濤濤水聲,也會興趣盎然。詩詞歌賦里的句子其實都是源自于這般真切的生活意境,想象有多豐富,生活就有可能變得多么豐富。灄水像一面鏡子,也像一位安靜的旁觀者,觀望世人的言談舉止,世人做什么它都會心知肚明。
詩詞里寫的江南之地是要跨過灄水的`,灄水浩淼幾十里,盡是渺渺潮雨,都說春潮帶烏雨晚來急,詩詞里寫的就是要唯美些,依我看那,這唐突的幾片雨花之境里,哪里有什么早晚之分。都是一群來自江北的人,也都是要渡過灄水,往江南的依稀境地里去,既然去的地方一樣,又何必分的那般清楚。
江南給我的印象多半模糊,是因為我未曾去過那個地方,倒是之前從駢賦里聽過,說什么“人人都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本渥永锍涑庵鴮δ菈K土地的贊美之辭,真到了灄水之境,卻也莫名感受到了距離江南咫尺后的物候變遷。雖然詩句里“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境況在灄水表現的不盡如人意,也不是十全十美,但透過波瀾的一條河,一寸土地,一間客棧,透過來來往往的路人,還是將江南的距離和風華還原的淋漓盡致。
灄水五月的景致有特別濃郁的冷清氣質,和炎熱的氣溫比較,冷清的人氣似乎不占據主流,這使得路過的人還是對季節的特性習以為常。于是穿長袍的人依舊穿長袍,著布鞋的人還是一幅素衣素食,他們慢悠悠地由遠處而來,走近灄水,露出黑白分明的服飾。與灄水邊上的盛綠色相比,黑白的行裝輕巧無比,天空不下雨的時候,來回的路人沿路折返,是為灄水河邊一道最婉約的風景。
巧巧也是從江北之地過來的,要去的目的地在江南,巧巧和我的行程相同,我猜測,大抵這路上未啟程的都是和我一樣要去江南。我不知道江南為何有這般偉大的魅力,讓天南地北的人都趨之若鶩。巧巧說,江北的土地在五月天里沒有一絲甘霖降下,她只得隨著家人逃難過來,直到來了灄水,她才見到,原來這世上真的會有濤濤如洪流的甘霖河,是灄水給了她美好的希望。
巧巧說,她沒去過江南,但可以想象的到,那里一定是處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地方。呵呵,其實我何嘗不是那樣想象的,但客棧老板的話,又讓我倍覺心酸。他說,江南看似美好,卻是個容易辜負青春,容易衰老記憶的地方。那些從江南離開的人,多是風燭殘年,有些人甚至都沒有在生平之年離開過,不是不愿意,而是沒有了動力。江南雖然美,可是美的太柔弱!
美的柔弱!
柔弱的樣子是江南的妝扮,是她潛心溫情文靜的一面,而對于灄水這里的一草一木,染盡的都是江北的凌厲和風行。會有人不畏辛苦,千山萬水,由北而南,滿世界的尋找,只為在一處類似江南的地方停下,隔著山川河岳遙望另一片地方,假想另一種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