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落黑土地散文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家鄉美麗富饒。一首《我愛你,塞北的雪》,那飄飄灑灑,漫天遍野的雪花,舞姿輕盈,冰清玉潔,的確激發了我們黑龍江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然而,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延續了太長的時間,久而生膩。好不容易盼來了春暖花開的季節,最先開放的達達香,樹樹鮮花,團團粉白,鋪滿山坡,如祥云籠罩。可惜,好景不長,僅僅七八天的功夫,就凋謝得無影無蹤了。接著,各種野草捧出的野花陸陸續續的開放了,絕大多數都是黃色的,十分單調,而且星星點點,稀稀落落,不成規模,很難遇到繁花似錦的景色。于是,很羨慕南方的春天,百花盛開,花枝招展,萬紫千紅,花團錦簇,一定是非常美麗的。可惜,那時候的我沒有去南方的機會,只能從畫冊上看到南方的花,想象著那些花朵的美麗。并且,拿起筆來,動手描摹,慢慢的,就喜歡上了繪畫,尤其愛畫荷花。畫浮萍,畫花蕾,畫莖葉,畫花朵,都十分形象。以白描為基礎,重彩平涂。先是自我欣賞,后來當禮物送人,再后來,發展到能給別人家的櫥柜上畫玻璃畫,油墨重彩,鮮艷靚麗,形象十分美觀。然而,我畫的荷花都是從書本上臨摹過來的東西,做為北方人,真的荷花從來也沒見過,所以,畫出來的花,只能形似而已,談不上生動,更不敢說有什么神韻了。
參加工作之后,有機會涉足關內。最早看到真的荷花是在北京。那時候沒有照相機,靜坐在頤和園的荷花池旁,觀葉錢,賞花蕾,看根莖,尋蓮藕,里里外外都瞅了個夠,總算把荷的整體形態弄明白了。果然是胸有成竹,以后再畫荷花,對莖支撐葉花的走向,對花瓣與葉片的掩映,對挺拔荷葉與飄浮荷錢的照應,就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畫起來,形似之外,總算有那么一點神似了。特別是給學生上課,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講李漁的《芙蕖》,面對這些在黑龍江長大的孩子,我有資格信口開河,侃侃而談。從導語的激情鋪墊,到導讀的生動渲染,課堂氣氛十分熱烈。然而仿寫練筆時,我不敢設計《荷塘漫步》《觀荷》之類的命題,那樣的話,對這些沒見過荷花的北方孩子太過紙上談兵了。思來想去,只好用“我喜歡XX”放開話題,讓學生隨便寫出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木。有學生問,咱們黑龍江怎么沒有荷花呢?我無言以對,只好含糊其詞地說,是呀,咱們黑龍江省是不能生長荷花的。
時過境遷,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是氣候變暖,還是赤道北移?反正現在的黑龍江,已經不像四五十年前我小時候那樣寒冷了。隨著城市綠化工作的發展,許多原本只能在南方存活的植物,開始潛移默化的逐漸向北方遷移 ,其中就包括我所鐘愛的荷花。最先看到家鄉生長出荷花的'地方是市二中校園。主教學樓右側有一塊草甸子時期留下的水塘,因為處在五臺山腳下,常年有空山水的輸入,從來也不會干涸。不知是哪一位有心的領導向水塘里撒了一些荷花種子,當年沒見荷的影子,第二年還是沒有見到,人們開始恥笑那位領導的異想天開。第三年春天,水塘里竟然有幾片浮萍冒了出來,而且,越來越多。有一些還挺出了水面,分明就是荷花的葉子,水塘真的長出荷花了!不過,直到入秋,葉子枯萎,也沒看見一朵荷花。又是一年的夏天,籃球場大小的那塊水塘已經是“荷葉五寸荷花嬌”了。四年的困惑,四年的期待,人們終于看到了在寒冷的北方長出來的荷花,植物的遷徙真不容易呀。
我的家鄉為了創建山水園林市,市政府投資150多萬元,在萬寶公園的萬寶山下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荷花園。有園林專家的指導運作,當年投資,當年就長出浮萍,初見成效見效。第二年夏天,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里已經成為我們家鄉最有特色的一道美景了。四大塊荷花池,被一千多米長的觀荷棧橋緊密相連,構成了廣袤的荷花園。漫步水上棧橋,盡情觀賞眼前的荷花,密密麻麻的荷葉幾乎覆蓋了整個水面,星羅棋布的荷花,像純情的少女一樣婀娜多姿,爭奇斗艷,在荷葉的陪襯下顯得格外耀眼。置身觀荷亭上,鋪滿水面的綠葉,從沿湖公路一直延伸到萬寶山腳下,令人凈化胸懷,心曠神怡。不能不佩服荷園設計者的大手筆,更不能不佩服家鄉建設者的創造力!再也不用艷羨江南,家鄉就有美不勝收的荷花。興高采烈的連拍了好多張照片,仍然未能盡興,一首詠荷的小詩不禁脫口而出:
昔日江南傍湖長,
而今北國出水塘。
芙蓉花落黑土地,
吳娃遠嫁塞外郎。
【芙蓉花落黑土地散文】相關文章:
夢里花落散文04-30
花落香滿襟散文11-18
笑看花落散文欣賞11-14
雨中花落知多少散文11-09
夢里花落知多少-散文欣賞11-06
花落又花開似是故人來散文12-11
淡寫初冬花落江南的散文11-06
花開花落,誰人奈何?散文05-01
桃花開了桃花落了散文04-12
《楊花落》唐詩鑒賞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