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散文
父與子散文1
燈火時分,空中仍刮著呼嘯的風,顯得格外陰冷。但也許是因為放寒假的緣故,廣場上的游人,倒比先前多了不少。除了鍛煉的之外,整個廣場幾乎成了孩子的天下,有放鞭炮的,有放煙花的,好不熱鬧。
一個小男孩站在廣場的邊上,手里拿著孔明燈,焦急地等他的父親為他點火。但由于風大的緣故,父親手里的打火機屢點屢滅,但最后還是點著了,小男孩終于興高采烈地撒了手。
不巧的是,孔明燈剛一升空,就被一陣旋風吹著,一下子掛在了廣場邊一棵半枯的銀杏樹上。銀杏樹是去年夏天從某一單位的拆遷工地上移栽而來。據知情人講,這棵粗大的銀杏樹,當年那單位購買的時候,少說也要一萬塊。但由于過了最佳的移栽時間,此樹遲遲不肯發芽,眼看就要枯死了。后來在幾場雨的催化下,才終于從枝椏間稀稀疏疏發出幾簇嫩綠來。
那個小男孩見孔明燈掛在了樹枝上,“哇”的一聲就哭了,而且在地上撒潑耍賴地讓他父親立馬爬到樹上給他摘下來。他的父親就哄他說:寶貝,你看!那棵樹馬上就要被火點著了,這不比孔明燈更好看嗎?小男孩抬頭一看,孔明燈果真變成了熊熊燃燒的火團兒,正在烘烤著干枯的樹枝,于是轉悲為喜,拍著小手連聲說:好玩,好玩!
廣場上不少小朋友,也紛紛來到樹下,靜靜地等著孔明燈把枯干的樹枝點燃。大家歡呼著,雀躍著,眼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火越燒越旺,那棵垂死掙扎的銀杏樹,眼看就要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時另一對父子,大手牽小手來到了樹下。他們見火勢越燒越猛,立刻做出了一個決定。父親蹲下身來,而胖乎乎的兒子,也心領神會地一躍站在了父親的肩頭。隨著父親的站立,那小男孩“蹭”、“蹭”、“蹭”,居然快速爬到了樹上。他用胖嘟嘟的小手,使勁搖動樹枝,孔明燈被搖得四零八落、分崩離析。火星飛濺而下,樹下的人紛紛避讓。唯有那父親仍然堅持等候在樹下,他仰著頭,焦急萬分,顯然是放心不下樹上的兒子。抖落下來的余燼猶存的殘枝,狠狠打在了父親的臉上。
火終于滅了,旁邊不少的觀望者,紛紛鼓掌致意,父子倆如釋重負地笑了。而那對始作俑者,悻悻然地走開了,嘴里還小聲地嘟噥著:今天真是掃興!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不同的父親,潛移默化影響教育下的兒子,一定會是不一樣的人生。
父與子散文2
這篇課文主要講: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一位父親沖向孩子的學校,當時學校已塌,孩子生還的機會渺茫,別人都放棄了尋找孩子,只有一位父親堅信兒子在等著他的救助。父親不停地挖掘,終于聽到了瓦礫底下孩子的聲音,在路人的幫助下,開辟了一個出口,救出了孩子。
地震發生后,在學校倒塌的廢墟上,一位滿臉灰塵,雙眼充滿血絲的男子趴在瓦礫堆上挖著、挖著、、、、、、當我讀到“挖至第38個小時”這兒,我不禁在心里贊嘆:天哪!38小時就是一天零14個小時,是什么力量促使這位父親不顧安危和疲勞,去挖掘學校的廢墟救兒子?是偉大父愛和他作為父親對待兒子的責任心!繼續讀,我認為兒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信任父親,相信父親,相信父親對他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是和你在一起。所以他就這樣,等待著父親來救他,而且,他不斷給予同學們鼓勵,讓同學們有信心。最令人驚嘆的是他說的一句話,“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無論發生什么事,你都會和我在一起。”7歲的孩子,竟然會在如此危險的關頭,讓同學先離開危險,若沒有對他人的那種責任心,他一定會先顧著自已上來。
相比,我十分缺乏這種信任,別人好心要幫助我,我生怕人家把事情搞砸了,所以不領情;還有幾次,我讓媽媽給我買東西,由于當時沒時間,媽媽許諾下次給我買,但是我不相信,硬要她當時給我買。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對別人要信任,要有責任感;在危險時,要給人以鼓勵和自信心。
父愛,偉大!
父與子散文3
爸爸:
來到深圳有3個月了,這3個月是我上大學之后的幾年中最開心的3個月。
我們是一家人,家本是一個讓人安穩的避風港,但我的家卻只是一個讓我不忍離去的枷鎖。這么多年,我從未說過一次真話,因為我覺得那很殘忍。我不否認你們愛我,我也愛你們,但愛不是那么簡單的,愛要講求方式和責任。當你們以愛為理由去傷害我的時候,當你們把所有的錯誤都歸于你們愛我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們的愛真的很自私。
我從未怪過你們,真的,因為我知道我們都是平凡的老百姓,我不可能讓你們去達到一個超乎你們能力的境界。我從小到大,沒要求過你們什么,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我唯一需要的就是一點自由的時間,憐憫也好,放縱也罷,無論你們是以什么樣的心境對待現在的我,我只希望你們可以給我一點自由的時間,僅次而已。
我知道你想讓我以你為傲,但我做不到,即便你是我的父親,你的東西始終是你的,不是我自己努力得到的,我不需要。榮譽是你的榮譽,自尊是你的自尊,除了祝福,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做人的原則很簡單:我不做自己看不起的事,就這么簡單。不要拿別人的榮譽來炫耀,這是自尊的第一步。
我們本是一家人,可家人應該是快樂而融洽的,但我們家不是。仔細想想吧,這么多年,我們有沒有一家人一起真正開開心心的笑過?我們有沒有一家人一起快樂的過完一個新年?是你出了問題,爸。
回想一下你的過去,我知道你很難,也很努力,但你卻總是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下。你對我說的那些鼓勵的話,都離不開那些曾經藐視你的俗世小人。在你的記憶里,你唯一可以讓你努力的就是他們對你的'傷害。許多年之后,當你成功的站在他們面前,用事實奪回自己的尊嚴的時候,我為你驕傲,但你的一生就是為了讓那些鼠目寸光的小人自慚形愧嗎?難道許多年的努力只是為了多年前的那一次傷害嗎?如果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次輝煌的頂點,那么,你一生當中最輝煌的一刻到底在哪?
你心高氣傲,希望我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但你卻忽略了一點,要做一個偉人,首先要做好一個普通人。你符合一切成功的條件,有毅力,有膽量,有人品,有夢想,卻缺少了一個普通人的心境。
如果你沒有耐心等待成功,你就只能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面對失敗。等待不是無所事事的墮落,而是安靜的蛻變。每個成功的人都需要一個蛻變的過程,一帆風順的人永遠也不會站在事業的巔峰,因為他們缺少失敗的經驗。經歷本身就是一筆財富,我想在我還年輕的時候,去經歷那些我應該經歷的事,在我還能看到希望的時候,安靜的蛻變,快樂的生活。
沒有人知道結局會怎樣,人生猶如探險,還沒出發就想著回家的人永遠贏不了。大海是無邊無際的,難道要出海之前要先造一艘不會沉沒的船,你才會出海嗎?沒有什么東西是永遠不變的,世界上不存在永不沉沒的船,所以,許多人一生都無法走出自己心中的島嶼。想出海遠航的時候,揚帆出發,能看到希望,就足夠了。
從小到大,無論是學習還是交朋友,你們沒有為我解決過一次問題,所以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自立。我的缺點很多,墮落的時間也已經很久了,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青春還未完結,希望還未消失,我還有膽量正視自己,我還有膽量面對未知的將來。雖然現在我什么都不會,什么都沒有,不過沒關系,成功者誰不是白手起家,也許,許多年以后我沒有成功,甘心沉淪,不過沒關系,至少那不是現在。現在,我還年輕,現在我還有希望,現在我還能去追尋我渴望得到的東西。
我在家里學到的東西已經足夠了,我學會了責任,學會了善待別人,學會了包容,學會了付出。大舅和姥姥所教給我的,足夠我受用一生了。先做好一個普通人,承擔起我應該承擔的責任,我的一生就不會后悔。
在我出來之前,你們已經把最壞的結局都告訴我了,我能接受,連最壞的結局我都能安心承受,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不要怕浪費時間,成功是一種沉淀,而不是劇烈的爆發。尋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哪怕是同行中最低級,最蹩腳的職業,我也會欣然接受。人活著不是為了炫耀。自尊是你周圍的家人和朋友給你的,只有了解你的人才能給與你真正的自尊。
人的生命猶如一個獨立的宇宙,你能承擔多少,你能接受多少,你能付出多少,你能擁有多少,你永遠沒有辦法知道,除非你去嘗試。
20xx年X月X日
父與子散文4
兒子:
你今年二十五歲,已經不小了,但也不算太大,完全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現狀,更改自己的人生方向。俗話說,選對老師智慧一生,選對行業成就一生。
兒子,你不是我的私有產品,我并不單純地認為你就是我的生命延續,可你是我的希望,是我的驕傲。我希望你能夠早一天成為你自己,希望你能夠努力地活出一個真正的你自己。
兒子,平時我們父子之間溝通的不多,我在你的心目之中可能是個不務實,喜歡講大道理的人,實則不然。你還不了解你爸爸,也理解不了你爸爸。說白了,你現在還不成熟,你還沒有自己的人生思想。其實,你爸爸到現在也還沒有真正地形成自己的人生思想,并沒有什么能力來訓導你,可我有資格和你嘮叨嘮叨,嘮叨一些大道理給你聽一聽,希望你不要心煩,因為這些年來的現實生活告訴我,社會上的許多大道理,往往都是一些大實話。
兒子,人生有三大幸運:上學遇到一位好老師,工作遇到一位好師傅或者是一位好上司,成家遇到一個好伴侶。人生最不幸的就是自己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缺少遠見卓識的人。有句話說得挺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經常和誰在一起。”雄鷹在雞窩里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藏獒在人群里成長,就會喪失藏獒的本性。在這個現實生活當中,你經常和誰在一起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將來的成長軌跡,決定你這一生的成敗。你經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你經常和勤奮做事的人在一起,就不會懶惰。你經常和思想積極上進的人在一起,就不會消沉。你經常與智者同行,你就會不同凡響。你經常與高人為伍,你就能登上人生的巔峰。
兒子,你是學生物的,應該知道,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高級動物。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良好的影響,能激發人的內在潛能,能發揮人的超常水平,能使人進取,催人奮進。你從小的生活環境如何,你現在應該有所感悟了吧。庸俗的溺愛,消極的暗示都給你帶來了什么,我想你現在也應該知道個一二三了。有關家庭環境這方面的事,我就不想和你多說些什么了。
兒子,我希望你遠離思想消極的人,否則,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把你的人生夢想給偷走,讓你變得平庸,變得俗不可耐,變得頹廢。思想積極的人,就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思想消極的人,就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兒子,現在不是有這樣的觀念嗎,大多數人都帶著未演奏的樂曲走進了墳墓。你原本挺優秀的,可由于你周圍那些思想消極的人影響了你,使你缺乏了蓬勃進取的人生精神,喪失了前進的動力,這難道不悲哀嗎?
兒子,如果你想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鷹一起飛翔,而不要與燕雀為伍;如果你想像藏獒一樣在高原上馳騁,那你就要和那些藏獒一起奔跑,而不能與一些乖巧的寵物狗同行。正所謂“畫眉麻雀不同嗓,金雞烏鴉不同窩。”
兒子,一個人的社會價值高低,是由他周圍的朋友決定的。朋友越多,意味著你的價值越高,對你的事業幫助也就越大。有思想、有能力、有道德的朋友,是你一生的寶貴財富。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于與人相處,攜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處則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兒子,一個人只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那是不行的,什么事情光去想而不去做,去做,適適量量地去做,那也是不行的。不論是什么事情,想三年,也不如腳踏實地的去干上三個月有自己的心得。做人要有精神,要有激情,對他人的成功,要像對待自己的成功一樣充滿熱情,如果你具備了這樣的心胸,你就會有燦爛的人生。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想干點事業的人,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就得學會借人之智,成就自己,這是人生的一條成功之道。
兒子,不要認為自己年輕可以亂闖亂博,要知道現實生活當中往往很多人抱有這樣心態,導致自己走向了歧途,最后悔之晚矣!你如果要闖要博,就應該圍著正確的目標,本著對自己的人生道路負責的心態去做事。不要總是想在什么事情都等到自己親自經歷中得出結果,很多事情在現實中是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的。成功的人是把握時間,把握機遇,而且不會因為身邊的挫折而影響自己的計劃與目標。
兒子,為什么那么多的成功人士要和有經驗的人互相交流,因為他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失敗上面去。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沒錯。但我的看法是,這句話只不過是對一些失敗者的一種安慰而已。現實社會生活當中的競爭是相當的激烈,并沒有過多的時間讓你去試驗、去體會失敗,你只有拿出自己最大決心與恒心不斷要求自己,不斷控制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同時把握時間與機遇,成功的彼岸肯定會有你。平時寫人字的時候,只需要兩筆,一撇一捺,簡單至極。可你要想做一個大寫的的男人,你就得要努力一輩子才行。好了,兒子,爸爸不準備再跟你多說些什么了,昨天晚上我比票畫葫蘆填了三首自度體詞作為這封信的結束語吧。
父與子散文5
仔細想來,每當我父親想訓我“不成器”的時候,引用最多的就是他自己上高中那會兒的事了。
那些都是我和母親早已聽爛了的。
“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和你一樣不懂事。”他說。
“我可能比你還不讓大人省心,成天帶著當初手下的那群狐朋狗友玩玩打打,不務正業。”他說。
“我的數學成績一直非常好,但中考英語只考了二十一分,于是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他說。
“我上了高中還和以前一樣,不久學校就決定要把我開除。”他說。
“你爺爺知道這個事后下血本買了兩條煙,跪在校長面前,為我求他。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發奮的。”他說,聲音顫抖起來。
然后,我就不耐煩了。然后,我就替他一股腦兒說了。
“然后,你就考上了大學。”我說。
“然后,你找到了工作,但不滿足于那個工作,每天睡四個小時的覺考進了現在的單位。”我說。
“然后,你把一大家子人全部接到了城里。”我說。
“然后,你……”我說。
父親聽得越來越冒火,眼睛和鼻孔瞪得一般大,提高音量沖我吼來:“你你你!你什么你!我是你老子!”
我是被父親打大的,雖然我的父母都不承認,但我每次和人聊起來自己的童年時都無比心酸地這樣說。母親說我是只白眼狼,她說我的父親可能是天底下最心疼孩子的父親了,比一個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還要無微不至。她說我小時候吃零食時,父親一定會先過問這是什么零食,然后看后頭的配料,現,地查看這些配料對身體是否有壞處。這個年頭,零食里都會加些雜七雜八的添加劑,父親定當會一個一個查明白,然后像發表學術論文似的說:“這個有問題,這個小孩不能吃,這個吃多了不好……你以后注意點行不行,不要再給他買這些零食!”所以,母親說我小時候常常會為了一袋看的到卻吃不到的零食大哭大鬧。
其實,從我能記些事開始,生活里就充滿著父親的巴掌和拳頭。他在我十多歲的時候打我都是不分場合的,我那時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尊心,曾多次哀求他“能不能回家再打”,他聽了反而打得更厲害了。打完了還命令我必須趕快把眼淚擦干,不許讓外人看到,說什么“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流血不流淚”、“要哭只許在家里哭”。他唯一認同的家訓應該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了吧,每次想到說這句話的人我都恨得牙根直癢癢,我現在還時常笑著跟母親抱怨:“你以為我真是長這么大的么?這肉啊骨頭啊什么的都是被他打了,然后腫的、脹的。這都是我的童年陰影啊!”
我向來對這種“家暴式”的教育深惡痛絕,一開始只覺得不想忍受皮肉之苦,漸漸地,發現更難以忍受的其實是壓在權威之下的精神之痛。每次與朋友們議論于此,我都會用鄭淵潔的話義憤填膺地暗自還擊:“打孩子的父母都是懦夫!你打孩子并不能說明孩子不行,反倒是說明了你自己不行。”這話我裝作一個男人的姿態嚴肅地跟父親提起過一次,他愣了一會兒,然后像吐了一喉嚨煙似的說:“鄭淵潔是誰,我不知道。”于是,我在他面前就再也不提這句在他看來也許似是而非的話了。
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與他孩提時期的家庭氛圍應當是息息相關的,畢竟教育這種東西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這一輩多少會受到上一輩甚至上上輩的耳濡目染。可我爺爺過去是個好脾氣的莊稼人,來城里后做了菜農,這一輩子都在跟米和菜打交道。說得準確一些,他也不能算是好脾氣,他只是會忍,而且是個慢性子,好像永遠都不會發一點火,生一點氣。母親說父親小時候沒挨過什么打,唯一的一次就是走路上渴了,摸著去別人的菜園里頭偷偷摘了一根黃瓜吃了,回去拍著肚皮跟我的爺爺說這件事,本以為會被夸獎精明聰慧,不料爺爺竟第一次打了他,這就是他的唯一一次。因為這件事,我對自己的日記痛罵父親,罵他是瘋子、文盲、變態。可罵得再兇也不會解恨,反倒是恨得越來越厲害了。
許多年后,這居然成了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想為父親說一點點開脫之詞的伊始。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發現爺爺和父親之間的關系變得不如他們的過去那樣平和安寧,而是多了大場小場的戰爭。父親是被公認的孝順兒子,但這未能絲毫緩和他與爺爺之間的緊張關系。直到前不久,我還能常常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和他的父親在一個屋檐下吵得火熱,似乎要把房頂掀翻,家人們也只有在一旁擔驚受怕地看著,不敢吭聲。也許父親與他的父親之間從一開始就并不是鎮靜的,他們之間的安寧不過是一種表面的圖案,內心卻幾乎沒有過明明白白的真切的交流,于是隔閡便應運而生。這樣的隔閡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和諧的,但它不會永久地和諧下去。一定會有一天,父子倆同時發現了這道潛在的隔閡卻苦于無法逾越,從而引發戰爭,一如此刻。相比之下,我會覺得父親當年的打罵雖不得當,但向我表露了他的真誠坦然,父與子的隔閡打一開始就明著攤到桌面上來,于是給爭吵和愛的表達都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窗口。我想,我與父親之間是因愛而生恨的,終有一天會因恨而生愛。當我與父親一樣步入中年時,父與子的關系應當是別樣好的。
我的父親是一個飽含熱淚的人,但很少落淚。他曾多次笑著跟我說起我母親的淚水,但我明白他當時也一定是哭泣著的,至少心里是哭泣著的。印象最深的幾次落淚是在中高考完后和把我送到大學校園分別的時候。如果說中考是人生中與朋友的第一次告別,那么我與當時眾多的朋友該是分道揚鑣了;如果說高考是決定人生命運的考場,那么我的一生該是徹頭徹尾地敗了。我的叛逆期在高中是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我父母的憂慮也是在高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的。父親原以為還能拿以前的那套“家法”對我嚴加管教,直到高二最后一次打我后父與子的關系降到冰點。我那時陷入到兩個極端,要么就像一株植物一樣坐到書桌面前看書寫作,要么就像一個神經病一樣廝混到各種各樣的娛樂場所,生活讓我對自己說:再也不要理父親一言一句。
父母送我到大學之前多次地說:“我們先去看看,如果不滿意,回來復讀不遲。”我表面上點頭答應,實際上早已下定了留在那兒的決心。不為別的,只為逃離。逃離一場戰爭,或者說持續一場戰爭。那天,在日頭快完全落下的時刻,我們站在一棵粗壯卻孤零零的樹下,分別。父親說:“你去看看你媽媽,你媽媽流淚了。”其實父親的眼睛也有些泛紅,我有一些不舍,卻難為情地站立在風中,像面對著兩個過路的人。我突然意識到我與父母之間始終存在的愛,可太久沒表達愛,竟忘了如何去表達了。
父親與爺爺之間的終于休戰大概是緣于一種自然的力量。那天,像往常一樣的,我們數著日期去看爺爺奶奶,父親和爺爺又在飯間吵了起來,他以命令式的語氣阻止爺爺奶奶再去賣菜,說他們是“吃飽了撐的”、“活得太安逸了”。爺爺扭頭說道“跟你有什么關系”、“老子怎么養了你這么個東西”。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他們的語氣比起先前緩和了許多,更像是用罵來表現愛了。回來的路上,我對父親說:“爺爺的頭發白了許多。”他的內心百感交集,吞吞吐吐地確認:“白了?”我說:“是,和上次不一樣了。”他嘆了口氣說:“以后讓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然后望向身旁不遠處的一棵光禿禿的枇杷樹。
父親和他的父親見面還是吵得多,但我明白,父親已經向他的父親做了最偉大的一次讓步。我總想著父親什么時候才能讓我一下,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我與他之間的這場戰爭,可他一直沒有,當然,我也一直沒有。他像眾多中國的傳統父親一樣,嚴肅、嚴厲,時時刻刻想左右著孩子的選擇和思想;我也和眾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樣,叛逆、逃離,一心追求著自我,渴望擺脫父親的精神束縛。
我們尚未回歸到最為和諧的父與子的關系中,但為彼此愛的表達都留下了一個方式。從熱戰到冷戰,再從冷戰到熱戰,我無法判別這兩者哪個好哪個壞,但雙方終究是會握手言和的。我只希望這一天來得更快些。
【父與子散文】相關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06-30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11-22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12-21
讀《父與子》讀后感600字10-28
父與子讀后感優秀3篇03-16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精選06-20
《地震中的父與子》優秀教學設計06-16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課件設計09-12
父擔散文05-01
人教版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