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晚年散文
晚上,婆婆走到我們臥室,對他兒子說:“明天你給我買點瘦肉,我想吃涼肉了。”老公忙問:“壓肉嗎?”婆婆說:“不吃壓肉,壓肉不好吃,要不就買個豬心吧!”老公說:“好的.”臨睡前,老公再三叮囑我:記著明天一定要給媽買肉。看著老公對她媽的話那么上心,心里真不是滋味。自從我嫁給老公,發現他就是一個大孝子,對母親的言聽計從。甚至有時會不分青紅皂白和我大動干戈。如今公公不在了,人家對母親更是百依百順。我從小就是一個心底善良的孩子,知道尊重別人,孝敬長輩。這么多年也一直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老愛親。在平日生活里,對于婆婆的一些做法盡管心有不滿,但從不和她發生爭執。尤其是現在我更能體會一個女人的孤苦與無依。
十四年前,我的父親撒手人寰,留下母親和三個孩子相依為命。那時候為了供孩子上學,家中唯一的房子都賣掉了,我們只好擠在一間不大的土坯房里。秋天,秋雨綿綿,一下就是二十幾天,雨水從屋頂漏下來,家里案板上、炕上到處接著盆子。有時遇上大雨滂沱,我們一家四口只能在炕上坐一晚,每每這時母親自言自語道,要是你爸爸還在就能上去給咱修一修了。
迫于生計,弟弟妹妹都出去打工,我每周要到離家十幾里遠的小鎮去教書。每周才能回家一趟,教書的日子白天忙碌,晚上躺在炕上牽掛著媽媽。那時信息閉塞,家中沒有電話,只要一下雨我就不敢睡覺,生怕房子塌了把媽媽壓在下面。
媽媽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在用尼龍袋做的包里裝上兩個饅頭、一瓶水,趕著牛羊就出發了。直到太陽西下,夜幕降臨才趕著牛羊回家。別人都是兩手空空,她還要在坡上拾一捆柴,每次放牛回來他肩上都要背一捆柴,村里人見了就說,你就勺的很。(陜西方言勤勞的意思。)媽媽笑而不語,只有他知道自己不干誰干呢!放羊回來又要給牛鍘草,墊牛圈,鍘草本來是兩個人干的活,一個人把草放到鍘刀下面,另外一個人壓鍘刀耙。媽媽只能一個人,蹲下放一把草,再起來壓一下。每當到了晚上,更是孤獨傷心。媽媽說,她時常等不到天亮。一個人想東想西,愁我和妹妹找不下個好婆家,愁弟弟娶不上媳婦兒,日子一天天過去,媽媽也習慣了孤單,習慣了沒人陪的日子。
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和妹妹都找到了婆家,媽媽為我們做好嫁妝,讓我們風風光光嫁了出去。弟弟很爭氣,外出打工找到了媳婦,可對方要3萬塊錢彩禮,3萬就3萬。媽媽二話沒說,就賣掉了家里的五頭牛,湊足了弟弟的結婚錢,看著我們一個個有了自己的小家,媽媽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但也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第二天我為婆婆買來了煮熟的豬心,涼拌了一盤,還做了幾個拿手菜: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香辣蝦水煮魚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現在我沒你爸了,我要吃好穿好轉好,家里的事你們自己干。”婆婆口無遮攔地說著,淚水頓時濕潤了我的眼眶,嗓子像被什么東西卡住一樣,筷子似乎也變得千斤重,再也提不起來。看到我停止夾菜,夫君問:“怎么了?”:我說:“沒事。”辣椒太辣了,我先回臥室了。
躺在床上腦海中全是媽媽的影子,不知她現在在干什么呢?這么多年,弟弟在外打工,給家里蓋房子,加上去年才買了房,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幾乎很少給媽媽錢。媽媽和弟弟的兩個孩子一直由我接濟著,也許過慣了苦日子,媽媽總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加上身體一直不好,我給上幾個錢兒,也拿去送給醫生了,媽媽我心中永遠的牽掛,一連幾個晚上我都睡不著覺。
吃過午飯我給媽媽買了些日用品,給侄子侄女買好零食,坐上公交匆匆來看媽媽。秋天的正午陽光明媚,太陽還是像夏天一樣,火辣辣的照在我身上,頓時臉上全是汗,十幾分鐘后就到了我的老家,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頓時覺得家鄉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道路兩旁的野菊花開得正艷,白的像雪、紫的像霞、黃的像金子。一朵朵菊花宛如一個個小姑娘在風中翩翩起舞。我加快了回家的步伐,恨不得一下子就飛到媽媽跟前,見到朝思暮想的她,來到屋前,剛好門開著,我喊了一聲,“媽!”媽媽馬上飛奔出來,邊走邊對侄子說:“你姑姑來了。”接過我手中的東西媽媽說,房里太涼,讓我在院子里坐一會兒,這么多年,每次到媽媽那兒,只要晴天,他都讓我在院子里坐一會兒再進屋,她知道我從小體弱多病。和媽媽在院子里坐下后,我才發現媽媽手里拿著一塊發霉的月餅在吃,邊吃邊問我這月餅好著嗎?明明壞了你還吃,趕緊扔了吧,吃壞肚子怎么辦?“不怕扔了怪可惜的……”我一把奪過月餅扔到了垃圾桶.抽泣中略帶責備,你就知道省吃儉用,你一輩子吃過啥穿過啥?人家和你一樣,今天要吃肉,明天還要母親節禮物呢?后天又說她心情不好,別人把她沒當回事兒。媽媽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也許是壓抑了太久,這一刻所有的情緒都像火山爆發一樣,發泄出來,等情緒緩和后,我從盒子里掏出剛剛買來的月餅遞給了媽媽。
媽媽笨拙地尋找著月餅的開口,顯然她視力已經不好了,盡管她還不到50歲,我的心一下子揪的生疼,記憶一下子拉回了15年前,那時爸爸生病癱瘓在床。妹妹和弟弟外出打工,年僅13歲的小弟因為交不起32元的學雜費輟學在家,和媽媽一起在家里干農活兒,負責地里的春耕秋收,放牛羊割草,還利用農閑之余開著拖拉機給村里人拉玉米,掙幾個小錢補貼家用。也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弟弟懂事能干,和村里的幾個二十六七歲的小伙子關系處的特別好。一天晚上,他對我和媽媽說,明天他要給村上的.小魏家幫忙拆房。小魏想讓我開著拖拉機給他家拉磚呢!話未說完,我搶著說,那活兒太危險了,不能去,誰知小弟非但不聽我的勸還氣憤地說,你不讓去,咱爸癱瘓在床,咱家以后有個啥事?誰管呢!看他不聽,我也沒有好氣地說,你愛去你去吧!我才不管呢,隨后憤憤不平地離去,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第二天噩耗傳來,由于去的4個人都是小孩沒有經驗,竟然從房頂拆起來,失去根基的墻坯一下子倒了下來,4個人全壓在下面,等人們救出來時,弟弟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其他人都是輕傷送往醫院搶救,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隕落,人世間最悲傷的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留給我們無法撫平的傷痛。那些日子媽媽沒日沒夜的哭,整日精神恍惚,一時間蒼老了許多,頭發也一夜之間白了,從那以后,媽媽再也看不清東西,聽不見旁人正常說話的聲音。
“平,你怎么哭了?”媽媽問。
“沒有,我的眼睛是迎風流淚。”我說。“媽媽,以后,別那么節儉了,現在我們的日子都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你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你吃了一輩子苦,我們還等著你享福,安享晚年呢!”
看著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月餅的頭發花白的媽媽,我的眼淚再一次流下來,這淚水中有開心、有幸福、但更多的是自責與內疚,同樣都是媽媽,同樣都是失去了老公,可她們的生活卻是截然不同。我再一次被媽媽的堅強、樂觀打動,真心希望媽媽能長命百歲,子孫滿堂。
【不一樣的晚年散文】相關文章:
齊白石晚年的感悟名人故事11-26
齊白石晚年自省名人故事08-04
女皇武則天的晚年生活07-09
蘇東坡晚年流放中的春節名人故事01-31
不一樣的風景作文08-20
我,不一樣的煙火作文08-07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