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土地散文
一
有一位作家說人在三十歲之前不看到大海會留下一種無法彌補的缺陷。
我生在內陸,長在內陸,不久即到而立之年,卻仍未走出過大西南這塊厚實的紅土高原,只能如一棵樹一樣定在土里感受土地。
但我沒有無法彌補的缺陷的感覺,于是對土地非常親切。
二
對于生命,所有的土壤都是美麗的。
廣袤的沃土自不必說,在干燥的沙漠里,也能長出仙人掌;冰雪覆蓋的凍土,也能長出雪蓮;污穢的淤泥,也能長出芙蓉;貧瘠的荒坡,也能長出野草;以至曾經戰火硝煙的土地,也能慢慢地長出森林,愈合戰爭的創痕。
水會凝結成冰,會蒸發為汽,只有土地是永恒的。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晴雨風雪,它永遠是生命的熱土。
在自然界里,生命是十分美麗的。而生命有了土地才美麗,土地是一切美麗的母親。
三
一個對土地沒有感情的人,他對其它事物的感情無疑會是輕浮的。
焦裕祿在蘭考治理風沙、內澇、鹽堿,身患肝癌也不停歇,他心里愛的正是土地。云南民族用粗糙的手,世世代代雕鑿山坡,使哀牢山梯田成為富有生命的畫卷,他們心里愛的也是土地。
再大的城市,再遠離鄉村的家庭,也不會對土地感到陌生。陽臺上的花盆,須盛上肥沃的土壤,才能生出別致的風景。從這盆土,也可看到土地的性格。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許多農民為有了土地高興得伏地而哭。他們和土地感情最深,一輩子撫弄的就是土地。倘若哪天不到地里走走,心里便會寂寞得發慌,這是最為樸素的感情。
四
我想沒有用身體接觸土地,更讓人感到踏實的事了。
農人扶犁吆喝的時候,心情最為舒暢。他們吸吮著掀起的泥土散發的馨香,愉快地描繪著季節的希望。
游人到沙灘上,用沙掩埋赤裸的身體,享受一下投入土地懷抱的溫馨,體會一下細沙從指縫間流瀉的感覺,均是一種美妙的自然享受。
在野花爛漫的季節去踏青的時候,仰睡在長滿野草的山坡上,就能體會到大地的博愛,感到人的渺小。
既便最優秀的水手,也只有借助船才能走進大海與之交流;而土地不同,任何人都能席地而坐,席地而躺,用身體與大地直接接觸進行交談。
于是,我這樣認為,世間最好的溫床不是華麗的席夢思,而是熾熱的大地。
五
其實,最為博大精深的不是大海,而是土地。
大海可望不可及,大海抽象,大海太深奧;而土地隨手可觸,土地踏實,土地樸實無華,土地平易近人,土地感情真摯。——不然海外赤子到老為何要葉落歸根,與故土融為一體方能含笑九泉。
面對深奧的大海,水手是勇敢浪漫的;面對樸實廣博的土地,農民是執著深沉的。
六
心靈懸在空中的不安,原因是沒有觸到土地。只有腳下踏實,心境才會踏實。
盲人看不到光明,卻能感受到腳下厚實的土地。通過足與土地的交流,盲人才能燃起心靈的火花。
我聽說到遠方闖蕩的人們,常常揣上一撮家鄉的熱土,據稱這能消除水土不服的困擾。
再干癟瘦削的土地,人們也不會嫌棄它。比如沙漠,同樣充滿著美麗的誘惑,旅行家依然要徒步去尋找它的風采神韻。比如荒山,近年各地爭相拍賣,昔日的“廢地”已成為產權改革的熱點,相信幾年后這些荒山都會披上綠裝。
再燥動不安的心靈,都會被土地的沉默馴服。比如知青上山下鄉時的不安,慢慢地就被土地撫平了。比如犯人通過在土地上勞動改造,也能成為有用的人。
育兒的父母,不要總是抱著你的寶寶。把他放到地面上赤腳走走,讓他感受一下土地的溫撫,讓土地的氣息滲入他的'肌膚,流入他的心田。這對于孩子的成長,哪會有錯呢?
七
土地是最無私的,無論是誰,只要你給它播下種子,它就會給你帶來收獲。在這一點上,土地如同人民,它與人民血脈相通。治國的人只要象愛土地一樣愛人民,人民就會如土地一般孕育國家富強起來。
民族不論大小,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別人踐踏自己的土地。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會熱愛腳下的土地。
戰士的鮮血滲過的土地是真正的圣土,不論這個國家的民族信仰宗教與否,它都是人們心靈的圣地。比如被戰火硝煙籠罩了十余年的云南老山,伴隨著和平的音符,現在已有不少人懷著虔誠的心到那里旅游。
八
土地是多彩的,黃土地、紅土地、黑土地都展現著同樣的輝煌。
只要有土地,就會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是通過腳踏實地的勞動破土而出的。
我將如森林一樣地定著感受土地,從土地中吸取人生所需的全部養分。
【感受土地散文】相關文章:
土地散文04-30
土地的散文08-20
張曉風散文閱讀感受08-20
土地神03-26
感受高二作文02-22
感受孤單作文03-10
開學感受初二作文02-21
初一的感受作文04-20
軍訓感受高一作文08-18
升入初中的感受日記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