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姐的綠色家園的散文
張姐是我現在工作村里的居民。她那引人注目的住處,時常牽動著我的雙眼,觀望著,凝視著。
清晨,明媚的陽光來到小屋門前,微風吹拂,樹枝搖曳,顫動的樹葉沙沙地作響,令人舒爽愜意,房主張姐興致勃勃地出門,迎接它們慕名而來。那群群的鳥兒,紛紛前來眷顧屬于它們的天地,時而飛往房頂,時而跳躍在小屋旁掛滿枇杷果的樹上。群情振奮,嘰嘰喳喳,跳躍著,歡騰著,又是啄枇杷,又是一同搶食主人灑落滿地的鳥食。張姐隨著它們的興致,悉心呵護,隨意口哨一陣子,又哼哼一曲民歌小調。與鳥逗樂,與鳥同歡。愜意舒暢,實在讓人羨慕,尤其是她的同齡人。
一
如今的張姐,已是70開外的人了。提起她,眾多的贊嘆,讓她格外自豪。張姐眼不瞎,耳不聾,不胖不瘦的體型,敏捷的思維,矯健的身姿,清朗的談吐,看上去,恨不得與年輕人比試比試。
如此的張姐,首先有顆綠色的心態。
那日,我悉心前往張姐的住處,著實打探一下老人的生活狀況。當我來到小屋前,映入眼簾的,挨著小屋由近到遠,是一片村民的菜地,那棵枇杷樹上,歇息著幾只鳥兒,正在忘情地啄食。張姐看到我,示意:“不要驚動它們。”哦,看得出,張姐愛鳥如惜子,對鳥格外鐘情。張姐向我使眼色,到里屋坐,我隨即側轉身子,不聲不響地來到里屋。里屋不大,但收撿得井井有條,家具日用品放置有序,一眼都看得出,張姐是十分愛整潔的人。
見我來了,張姐熱情地為我沏茶,拿凳子,讓坐。與張姐寒暄幾句,她豪不掩飾地與我侃侃而談。
那是20多年前,老伴因得骨癌,花掉家里所有積蓄,連房子都作了抵押,沒能挽救老伴的生命,在極度痛苦中,與世長辭,告別了張姐。隨后幾年,張姐在女兒家居住。
也就在女兒家居住的幾年中,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經濟騰飛,家家戶戶大擴建,老房基建完,就開辟新房基。
這時的張姐束手無策,沒能像村里人那樣,能得到自己理想的地皮,去建一座高樓大廈。
高樓大廈的建立,相互之間的擁擠,晨光晚霞都在一瞬,有的家庭,衣服都靠陰干,想好好的涼曬,簡直成為一種奢侈。
大家也關注著張姐,她往后也得有塊立身之地呀。村里領導征求張姐的意見,張姐毫不介意地說,隨意,只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就行。
地皮下來了,離祖墳山較近,離熱鬧位置較遠的地方,面積大約50平米。
二
張姐看到此處,心里寒酸了好一陣子。
不久,張姐還是在那塊地皮上,蓋起了屬于自己的房子。房子沒蓋那么豪華,也沒找理由去多霸占一點地,只是以自己的高度,一人打一手,房頂滴水全呈45度角,內設廚房、洗手間、臥室,一個能放桌子吃飯的客廳。整體面積,還騰出十來平方,用來栽樹、種花。
在往后的日子,張姐沒事,就精心打造讓別人瞧不起的貧寒家園。
首先,張姐把房前屋后的叢生雜草鏟除干凈,把亂石泥土雜物整理有序,最后就在遠處,一擔一擔地挑回好土鋪墊。
勞累的張姐,心問口,口問心,畢竟是老婆子一人。年輕時,不是沒有家園,為了治好老伴的病,拱手奉送了全部家當。“那時,我是60大幾的人,還得一切從頭來,一切從零開始。越是勞累,越是思念老伴。老伴在,該是多好,我累了,哪怕他為我倒一杯水也是好的,如果他在,即使從頭來,有個伴在身邊,也是一種幸福啊!沒有老伴的日子,白天如黑夜,天晴像下雨,事無巨細,都得面面俱到靠自己一人。”
堅強的張姐,邊干活,邊念著,想著。
一段時間過去,經過整理的房前屋后出現雛型,接下來,張姐就是打算栽幾棵樹苗。
張姐設計,將房子的左前角,栽一棵觀賞桃樹,想必春天桃花一開,映襯小屋,帶來生機。在房子的右前角,栽一棵枇杷樹,因為,這樹村里家家戶戶都有,到時結出來的果實,也是一種收獲感。大門前設計栽一棵梨樹,梨樹開的白花太誘人,會有滿滿的情思。房后栽一棵柑橘樹,柑橘在秋天果實成熟,景色濃郁,就這樣定了。
按照這樣的規劃與設想,張姐到華農林科院,去買回這幾棵樹苗栽種,精心栽培,施肥、除草,修剪,以勞動為樂趣,把現實當理想,立足眼前看長遠,人老志不老,總比搓麻將好。
張姐說,勞動讓她減少一些胡思亂想,寧靜單純,滿腦子的樹呀花的,身體也從沒出現什么異樣,何樂而不為呢。
一年過去,三年又過去,她的家園大見成效。
三
我們邊談,邊到家門前,那株桃紅已落,高興的張姐,還是即興一句:“人面不知何處去。”說完,她望著我,“桃花依舊笑春風。”當我說完,張姐好中意,“你怎么不早來我處,我們一起對花吟詩該多好。”張姐指著那株桃樹,眉宇間露出難以掩飾的憂傷,但還是饒有興致地說,花開時,聆聽花香,賞花開簇簇滿枝。原來,花開并不閑成,反而還忙個不停,觀全程,心隨花開迎晨露,意接薄云送晚霞。她把精神全寄托在花開花落上。這不就是典型的世外桃源嗎?幾年來,張姐對著花開,不知做過多少夢,想到如果老伴健在該多好,老伴生前喜歡花,我們一同賞花,吟花,寫花,畫花,隨意都行。張姐沉沉地思念著老伴,“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
張姐極富詩意,雅興十足,據說,張姐還是文革前的老中專生,難怪言談舉止,深有文化內涵呢。差點讓我出洋相。與張姐的交談,老人滿臉的欣慰,我的心隨著一起欲動。真的,讓我很佩服這樣的樂觀人生,更佩服老人追求中的寬容大度。
隨即,張姐指著那棵梨樹,興奮的我脫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張姐馬上接下句:“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對白,我兩仰天哈哈哈大笑,多愜意啊!那字字漫溢著濃郁的春色。張姐又興致勃勃地給我介紹,那棵梨樹花開更誘人,尤其是在毛毛細雨中的梨花,滋潤的花瓣,潔白雅致,花瓣粉嫩,嬌而不媚,“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張姐見我去了,詩興大發,佳句連連,讓我癡情。是啊!惟愿張姐的日子寧靜祥和。
梨花的花期,一般在半個月左右,看得出,張姐在桃李芬芳的日子里,聞花香撫今追昔,觀綠葉迎客送友,聽鳥鳴吟詩賦詞,愜意人生,梳妝時光。花開時來接不住,花落遠去送相依。只要看到花開,激蕩心中萬千感慨,雖然如今是垂暮之年,看到花開,好像年輕十來歲。
張姐情緒激昂,娓娓道來,讓我聽得如癡如醉。
還有讓我垂涎三尺的是,當枇杷成熟的時候,那些鳥兒一群群飛落枝椏,爭先恐后地啄食,有時,她就躺在床上觀望,不去驚動它們,讓它們盡興,吃飽了肚子,它們就一起飛到房頂上吵架,此情此景看得人發呆。叫人捧腹大笑還不夠。
是啊,張姐的家園,冬有麻雀春有燕,夏有布谷秋有鶯。這些鳥兒們,在張姐地呵護中,也通人性,感恩回報那份真情。難怪問起張姐,你在干啥呢:“與鳥作伴啊。”
秋天的柑橘,一個個黃橙橙的。張姐說,每到冬天就施餅肥,剪枝,結出的柑橘又大又甜,總比別人家的要上乘一籌,成熟的柑橘,既有觀賞性,又甜了嘴巴,飽了口福,別人都夸她是專業培訓出來的。往往大家都過來品嘗品嘗一下。
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賞秋,它是秋天的寫真,也是秋天的縮影。在家就可以看到秋天的'點滴全部,暮秋、仲秋、季秋都在此行中。“柑橘樹苗在冬天猶為濃郁,滿身綠色,裝點我的小屋,生機盎然。它如一幅活的素描,擺在我的窗前,讓我盡情欣賞,遐思與構想并存。秋天的收獲,更多的是一種心情,看著它們,總感覺我的生命值了。”
一番辛苦,一番累,一路付出,一路甜。張姐說:“得虧當初我下力氣把它們種植出來了,如今就是收獲,享受。有志不在年高,勤奮抒寫收獲,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
張姐猶意未盡,看著十分幸福的笑臉,還有更多的話要說。
四
聽雨,觀雪,是張姐的更大樂趣。
張姐說,我的房子小,地勢高,四面通透,下雨天,我的小屋從沒漏過雨,雨聲滴落我的窗前,滴落在樹枝上,叮叮咚咚,像是敲波浪鼓,急促,舒緩,任由之,我心安然,沒有一點危機感。
雪天,從我的窗前,就可以看到全貌,四周白雪皚皚,一樹一樹瓊枝傲然,雪花裹滿樹葉,一掛掛冰凌,壓彎了枝椏,濡養著它們的骨骼,飽吸冬雪的養分,來年春日,妝成樹高。
冬日,陽光照在了小屋上空,這里沒有任何相互的遮擋,大家紛紛把被褥拿到這里來涼曬。傳遞內心那份無言的溫暖。
房前的菜地,四季輪回,鄉親們辛勤耕耘,種出的都是好收成。
張姐的談話,讓我久仰,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張姐歷經蹉跎歲月,人窮志不窮,那副傲骨就是她的象征。
多少比她年輕的人,整天沉溺于無聊之中,頹廢光陰,毀以生命。張姐卻從人生的晚年,煥發出縷縷誘人的青春。
如今的張姐,村里為她辦理了社保、醫保、還落實了獨生子女獎扶政策,居有定所,老人安心頤養天年。
張姐的綠色家園,更取決于那顆綠色的心態,綠色人生。愿小屋祥云常在,花香四溢任芳菲。
張姐并不貧寒,她的精神價值,遠大于同比黃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