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散文
看過西方一則笑話:一位應征入伍的士兵在回答招兵官員的“有何學習經歷”時,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大串,什么專科、本科、函授、培訓之類,官員在表格“學歷”一欄上鄭重蓋上印章“識字”。落差大才有笑料,笑話當然是虛構的,但其中蘊含的有關“簡化”的道理卻可以引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許多問題需要簡化--如果我們鉆到事件的表相中,就像誤入魚網的魚兒,總是找不到路;而成語“提綱挈領”一詞從另一方面說明,要想快速收起魚網,只要抓住其主要的框架就行。簡化,就是這樣的神奇。
就像前段時間《甄環傳》流行時,有人便模仿劇中甄環說話的口氣,云:方才在精練上看到一道數學題,出法極是詭異,私心想著若是這題讓你來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練度,對你的數學必是極好的。"說人話!"我這道題不會做。"其中,“說人話”便是要求其簡化句式,“這道題不會做”便是剛才繞來繞去的中心內容。這樣的模仿很多,也很搞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在此不贅述。
簡化的力量在于,能夠讓我們立即從現象中走到本質上來,從而實現不為物所馭的.效果。
交往的奧妙,不外乎利益的沖突與共贏;如果將所有的現象歸結到這一個道理上來,就容易解開許多困惑。別人取得了成績、走運、有快樂的事,簡化一下,就是別人的“好”,這個“好”,自己也有幾種態度--自我世界豐富的人可以熟視無睹,善良或真正親近的人可以欣賞悅納,心胸狹隘者也可以失衡抵觸。三種態度,都可以簡化為自我對他人的“好”的反應,都可以理解。但選擇哪一種,與性格、心胸、經歷有關,結果當然也各異。不了解這一點,也就無法談及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而沒有這個前提,一切的熱情或對抗都是盲目而幼稚的。
自己對事物的態度也可以簡化一下,比如對某件事總是憂心忡忡,簡化一下就是自己對這件事產生了畏難情緒,再簡化一下,就是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以輕易解決此類事;而容易莫名其妙的發怒、失落,簡化一下,就是沒有自己的目標,故容易受到消極暗示與干擾。至于那些樂打斗不疲者,也許可以簡化為其能量的旺盛與頭腦的簡單吧,就像一只斗牛,一塊紅布就可以將其引得左沖右突,自己卻不知為何會這樣。
所以,喜歡情緒化的人,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性情中人”,一定要學會簡化事物,一定要學會從情緒走向理智,從感性走向理性,從一味的內心掙扎走向對事物規律的把握、本質的駕馭、癥結的認知。也許當我們把那些暫時解以理清、難以取舍的事物簡化到與手邊的茶杯、桌上的紙筆一樣的層次時,我們才可以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果斷堅決。
世界上不能缺少情緒,因為那是人類快樂的底色;但更不能缺少對情緒的簡化,因為那更是我們走出幼稚、膚淺,走向深刻、成熟的階梯。
【簡化散文】相關文章: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
花期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