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漁汛的散文
在黑龍江的漁業捕撈生產中,春汛和夏汛是緊連在一起的,時間從4月下旬開江起,到6月10日禁捕期止,共50天左右。在這短短的50天的時間里,卻是捕撈生產的最盛期,產量約占全年捕撈量的70%--80%左右,因此說:春汛一刻值千金。
春汛又稱“桃汛”、“桃花汛”。是春季江河水位上漲的.現象。多因春季氣候轉暖,冰雪融化而引起,也因冷暖氣流交替,霪雨霏霏所致。清朝黃景仁《送陳理堂學博歸江南》詩之三:“聞道宣房未筑宮,下流春汛頗洶洶。”這是形容春汛的水勢。而談魚汛的也有:“桃花水下春汛臨,揚帆喜得開江鱗。”春汛生產打好開江捕撈第一仗至關重要。諺語說:開江冰排響,魚兒窩中藏。開江后及時下江,瞅準魚窩子下網,可網網見彩。1985年4月22日,勤得利江段大江冰開,漁工于庭本等二人,在大楊樹網窩子開下淌網,一網捕鯉魚近兩千斤,創下至今網捕鯉魚最高記錄。
春汛又是捕鰉魚的最佳時機。因為在魚窩子里“貓”了一冬的鰉魚,大江初開,江水乍暖尚寒,身體還不太靈便,容易被制服。1965年春汛生產中,勤得利農場漁工韓春厚,用淌網在額圖網灘,一網捕到鰉魚5尾,其中最大的一尾540多斤,總重量近2000斤。而且,至今在勤得利捕撈史上捕撈到4尾體重超千斤的大鰉魚,有兩尾產自春汛。
夏汛又稱“草芽子汛”。其時百草萌生,江水大漲,急于覓食的鯉魚、鳊花、鰱魚、鯽魚等,紛紛進入河汊、草溝、草泡“啃青”;鲇魚、懷頭等肉食魚類,也乘機來此捕食其它魚類。這是很好的捕魚時機,漲水時將網下到后面,撤水時將網移到河口、溝口,便天天都有好收成。
在夏汛生產中,除用淌網堵截進河汊、草泡的魚群外,有時還會得到意外的收成。
1967年夏汛時,有漁工發現,焦家亮子島內一個大草泡子里進了不少魚,但通江的草溝水深不到半尺,網船進不去。漁場領導知道后,用汽船運來一隊人馬,人背肩扛把小拉網運到島內,結果一網捕魚一萬多斤!
1968年6月初,大江開始漲伏水時,一天休班,我帶領北京知青關建光和當地青年于先頓,由我們三號張網隊去外江的二號張網隊串門,到接近外江處一個淺水泡子時,見淺水里躺著一片大鯉魚,拍著尾巴跟著漲水往前行。我們忙跑到通江的小水溝處,3人一起用手扒土,堵住了魚的去路。于是,我們各執棍棒,脫衣下水一陣“狂轟濫炸”!到2個小時后,大江漲水沖毀了我們筑起的土壩時,已棒打鯉魚1800多斤。
夏汛又是胖頭、花吉勾魚等喜集群活動的時機。特別是胖頭,性活潑急躁,受驚易跳躍,出水后由于跳蹦出血易死亡。胖頭魚的這一習性,曾使兩位劃船過江的漁工,差點江中喪生。
那是1962年夏汛時,漁業三隊兩位老漁工,劃著掛子船過江,兩個人剛劃船到江心,突然船的四周躥出無數條銀白的胖頭魚,紛紛落在船艙內。起先兩個人非常驚喜,慶幸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來身外之財。可是,魚越跳越多,爭先恐后地進了船艙,眼看小船就要被壓沉,這時兩人才慌了手腳,劃前棹的人忙放下雙棹,拼命的由艙內向江里扔魚,就是這樣,等小船靠上對岸,船艙里的魚,幾乎將小船壓沉。
時至今日,江里的魚雖然不如過去多了,但春、夏汛仍是漁工們重視的捕魚季節。在勤得利水產公司年捕撈250噸產量中,有200噸左右產自春、夏漁汛。
【春夏漁汛的散文】相關文章:
春夏秋冬的古詩04-04
描寫春夏秋冬的成語01-15
校園的春夏秋冬作文04-21
關于春夏季節景色的成語04-15
描寫春夏秋冬的成語大全01-15
春夏秋冬600字04-02
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句合集02-09
讀了陸建華《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有感10-16
描寫春夏秋冬的四字成語集錦05-19
卑微的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