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韻關山散文
出生關中平原一個不起眼小村莊的我,從記事起就已聽說過一些關山小鎮傳奇故事,只是耳聞,其切身沒有與這個古風濃郁色彩小鎮實際接觸。那個時候,在我的想象當中,關山應該是“關水云長峰莽丘壑起伏巍峨迤邐山脈”。可現實確是恰恰相反,關山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但沒有奇峰和山嵐,而是關中平原囊謙之腹。關山小鎮位于閻良城東15公里,地處蒲、富、渭、閻之交。這讓我想起了本地一度流傳過的一句順口溜“關山沒山,富平不平,三原不圓”,這句順口溜的來源,取決于它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從容應征的我投筆從戎,離開了自己的家園熱土地。在此之前,投筆從戎的我,曾聽說過關于關山小鎮些許神奇傳說故事。與關山小鎮實際接觸,還算得上99年從伍轉業回到家鄉閻良,在一次拜訪戰友途中,與這個富有濃郁神秘色彩古鎮交臂相逢。當車輪碾扎進入關山小鎮境域,映入眼簾的是一馬當先遼闊的腹地平原。“井字形”的農田,麒麟式的農莊戶院,會使你的眼線,隨一縷幽幽清風起舞飛揚。站在肥沃土地上,遠視關山小鎮韻墨色目野長廊,關山小鎮如同一位亭亭玉立青春少女一般,以她豐韻的肢體體囊迤邐徜徉在關中平原幽幽綠色清洲之央,處處富有青春生命不息的神韻和氣息。
與關山小鎮實際接觸之前,我曾翻閱過一些文史資料,從書頁文緒得知,這座富有青春生命不息的神韻和氣息的小鎮,也曾有過她的遠古傳說和神秘。據《西安府志》載:“關山鎮、界蒲、富、渭之交,舊名上寨。”明萬歷初改為關山鎮,建有城池。據一些老人回憶,關山舊城西門石額上為明萬歷丁丑年,該年為萬歷五年即(1577年)。明時到民國年間,關山一直是臨潼縣渭河以北的重鎮。老人傳說,關山城建設在一個“臥牛穴”上,四周微高,中間略低,牛尾在西北,牛頭朝東南。雨過天晴,從渭河岸上北望,幾十里路外的關山城雄踞在荊塬之上;走進一看,卻不見蹤影;爬上坡頭,雄偉的城墻又突現眼前,如同地域冒出一般。如今,隨著土地平整和空氣能見度減低,此種“臥牛穴”的現象已不存在了。植入我們眼簾的是,工業區,產業園,商業住宅小區,教學區,一座彩色富有青春生命氣息小鎮,沐浴著金色般的朝陽,如同徜徉八百里關中平原一顆璀璨的東方明珠,正以她飽滿的姿體陣容,拼湊著向新時代奮發的號角。
我們的.腳步再度挪移,特別是進入每年度四五月份這個季節來到關山小鎮境域,幽幽莊稼田園豎起一道道乳白色的帆船。當我們視線透過道道乳白色的風帆,豐碩景致間蜂蝶飛舞,一個個躺在深綠色藤蔓間的白娃娃露出甜美的笑顏,這就是美譽全國多份省市的萬畝無公害甜瓜生產基地,遠遠地就能聞道一股濃郁甘甜爽口的瓜果飄香,由遠至近撲面而來。或許,正直瓜棚忙碌時段,走進田園近地,萬畝可以看到迂回穿梭忙碌在溫室大棚田園的農民大爺大嬸們,他們跌踏的步履,時而彎腰探足,時而搬挪著藤蔓,用楚澀的汗水澆灌著豐收的喜悅和歡喜,令人感嘆不易。
九月,是秋天最美麗的季節。我們伴有蒙蒙細雨來的到石川河沿岸,一股濃郁的誘人的棗樹林會進入你的視線,一顆顆青里透紅棗兒隨風搖晃這腦袋露出羞澀的笑臉,禁不住走了過去摘下一顆填進嘴里,那種醉美的香甜侵入你的心窩,讓人醉意連篇。據說,這醉美的棗樹已源于上百年的滄桑,歷經風風雨雨走到今天。一片片棗樹林與石川河沿岸綠濕地相匹配,愜意間,聆聽石川河潺潺流水、蟲作蟬鳴,淋漓蒙蒙細雨之中,遙望著一地深綠色青州,使人感到不是江南盛江南秋雨景致,那種詩意化的美,真是美不勝收。
遠古緩緩走來的關山小鎮,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新時期的空間轉換與變遷,催發人腦海浮想聯翩。進入新時期,跨入新時代,關山小鎮正以她飽滿韻色姿體和陣容,城鎮優美起伏跌踏的旋律音符,煥發出別樣的青春生命氣息,編織著關山小鎮的明天、未來和夢想。
【墨韻關山散文】相關文章:
墨韻獨釣賞散文11-03
山韻散文11-09
汝河釣韻散文11-07
秋之韻散文02-03
往事如風墨染流年散文11-15
煙花易冷,墨染流年散文11-10
水韻菊瀾的散文11-04
輕叩流年夢,墨潤繾綣情散文04-30
墨染指尖憂落花滿地傷散文04-29
月光里的《海潮文韻》散文欣賞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