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咸鴨蛋的散文
在人的一生中,能牢牢地記住另一個人,其實很簡單,只要他打動過你就行。我記住了初中同學楊慶洲,就是因為一枚咸鴨蛋的打動。
那是1959年,我在膠東老家讀初中的最后一個學期,端陽節那天,走讀生楊慶洲一到校就找到我,說過節了,我給你帶來一只咸鴨蛋。說著就把鴨蛋塞在我手里。那時我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全班住宿生那么多,他單單送我咸鴨蛋,可見對我是“情有獨鐘”。再說,那時的農村,家家的日常消費,指望的就是“雞屁股經濟”,養幾只雞鴨生蛋,只能看看,卻舍不得吃進肚里,只在端陽節這天,按風俗全家人才能吃上幾枚。而慶洲分得的不會多的幾枚中,卻送我一枚,在我的眼里那是很重很重的情誼。
1959年,我初中畢業后來到了北大荒,雖然從此和楊慶洲失去了聯系,但一枚咸鴨蛋的情誼卻始終銘記于心。特別是退休以后,走上了“老年人靠回憶”的時段,我對慶洲和一些老同學的思念越加深重。于是,我“主動出擊”,四處打探,終于先后與十幾位老同學取得了聯系。可“遍尋故人只缺君”,始終未知慶洲同學的下落。
今年春節前夕,我又向老伴叨咕咸鴨蛋的故事。老伴說,你老叨咕有啥用,這么想他就給他村去封信試試,興許就聯系上了。老伴的話提醒了我,于是我提筆寫了封短信,寫上我的電話號碼把信發走了。老伴的`辦法真是靈驗,20多天后我終于盼來了慶洲從威海打來的電話。他說,信是由村里人轉來的,剛剛讀完信就給你打電話。我們高興地互通了各自的情況,我當然要提那枚咸鴨蛋的事兒,他說,都快50年的事了,你還記得,我可早忘了。
現在,我雖然身在北大荒,可和老同學們電話一撥,立刻鄉音繞耳,像回到故鄉一樣。一聲同學,讓我倍感親切,又像回到了學生時代。與老同學重建交往,感覺真好,給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歡樂帶來了溫暖。
【一枚咸鴨蛋的散文】相關文章:
一枚銀毫01-19
一枚鉆戒勵志文章06-02
一枚熒光蛋寓言故事06-23
收獲一枚好師兄高二作文03-10
安徒生童話故事《一枚銀毫》12-14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