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棚與松毛席散文
楚雄彝族地區(qū),每逢辦紅白喜事,都要在自家院子里或者院門外搭建青棚,這反映出彝族先民游牧生活的特點。彝族先民大多生活于山區(qū),游牧牛羊,因地制宜,就砍伐各種青枝綠葉搭建簡易房子,游牧到哪里,就在哪里臨時搭建青棚,住上三五天。青棚取材方便,搭建也方便,很適應(yīng)彝族先民不斷遷徙游牧的需要。
彝族聚居的楚雄地區(qū)密布清香撲鼻的云南松和白麻栗樹、黃麻櫟樹。云南松初發(fā)出的松針鵝黃嫩綠,繼而青翠墨綠,松香味道濃厚;白麻栗樹葉子正面青翠墨綠,背面乳白;初春的黃麻櫟樹葉子鵝黃嫩綠,至夏季則同樣青翠墨綠。這三種楚雄的樹木都不落葉,冬春季節(jié),彝區(qū)人家閑暇,喜歡趁此期間娶媳婦嫁姑娘、豎柱蓋新房。娶媳婦嫁姑娘,都要搭建青棚,一般是砍伐來許多青枝綠葉的青松枝、白麻栗樹枝、香樟樹枝葉,這些樹枝葉清香漂亮,營造出一種濃濃的浪漫溫馨、輕松和諧的氣氛。青棚一般不大,長寬都不過三五米,高兩米左右,剛好夠人在里邊自由走動。
楚雄彝族村寨人家辦婚宴喜事和建蓋新房喜事,一般都是擺三天宴席,全部是鋪撒青松毛為席子,席地而坐,整個農(nóng)家庭院甚至整個村莊村寨因此都飄溢滿濃濃的松毛香酒菜香。從正宴前一天的幫忙宴開始,到第三天的散客宴,都得認(rèn)真準(zhǔn)備,菜蔬都很豐盛,正客正宴那天,主人家的成員和貴客坐席時一般都坐青棚內(nèi)。搭建青棚的材料,都是幫忙的客人在頭一天早上砍伐回家,鋪撒松毛席的青松毛也由幫忙的青年女客男客到山林里采扦回來,一擔(dān)擔(dān)放在院內(nèi)角落里。幫忙的勤腳快手清爽女客們就忙碌著擇菜洗菜,漂洗碗盞,幾個小伙漢子就忙著搭建青棚,一般是選擇院子?xùn)|邊、靠近正房的地方搭建青棚。
搭建青棚,得用有丫杈的`樹干支在地上作為柱子支架,然后用一定的藤條或者繩索鐵線捆扎一下,再在頂上牽絆捆扎一些粗細(xì)適中的枝條作為橫梁椽子,屋架搭建穩(wěn)固以后,就在頂上遮蓋青松枝和青翠的麻栗樹枝、其他香樹枝。
青棚是用于遮擋陽光的臨時性建筑,濾水性差,無法遮擋大雨,適宜在干旱寒冷炎熱的冬春季節(jié)建蓋使用,在多雨的季節(jié)無法適用。如果要讓使用青棚的期限長一些,就得搭建向一面傾斜的斜坡屋頂青棚,或者搭建像瓦房一樣屋頂凸起、向兩邊傾斜的青棚,提高濾水性。但是,總的來說,由于楚雄炎熱,經(jīng)常是驕陽曝曬,青棚上的枝葉很容易枯落,青棚的使用期限就很短,青棚就只能是一種短期性、臨時性建筑。這種建筑,是最自然、最美麗、最和諧、最浪漫的建筑物。
青棚內(nèi)的地面全部鋪撒柔軟潔凈清香撲鼻的青松毛,營造一種節(jié)日喜慶浪漫氣氛,營造一種清新潔凈環(huán)境。青棚和大面積的青松毛席,給人一種吉祥如意感,容易使人興奮快樂。
我媳婦老家是彝族聚居區(qū),家家戶戶辦喜事都興搭建青棚,我們結(jié)婚的時候搭建了很大的一間青棚,里邊正中擺放了兩張八仙桌,角落里擺放了音響設(shè)備,播放著彝族喜慶節(jié)日的一支支歌曲,兩邊擺放了長長的春凳,結(jié)婚典禮就是在青棚里進(jìn)行的。楚雄彝族村寨,新婚燕爾的姑娘小伙子興在青棚內(nèi)喝交杯酒,玩“解松毛疙瘩”、同吃一顆糖、背媳婦等游戲,在青棚內(nèi)給村寨中、家族里、親朋中的長輩尊者敬酒,度過開心浪漫難忘的一天。這一天將叫他們常常想起,終生難忘。我和我的新娘子也曾經(jīng)度過了這樣的一天,我和她都感到很浪漫、很激動興奮、很幸福,這樣在青棚內(nèi)、在松毛席上、在濃濃清香松香中舉行的婚禮仿佛讓我們回到了和諧寧靜美麗美好、開滿鮮花的山野,叫我們終生難忘。
松毛宴大概是天下最美好最浪漫的宴席,清香松軟的松毛席,踩在腳下,有一種軟綿綿、顫悠悠、飄飄欲仙、凌空欲仙、仿佛要騰飛的輕盈感幸福感浪漫感。松毛席還解決了辦喜事時桌椅板凳不足的問題。家家戶戶辦喜事,都得請六七十桌甚至上百桌客,有的人家請的客太多,偌大的院子里也無法一次擺得下那么多宴席,客人們無法一行坐得下席,就得先后擺幾行宴席,每行三四十桌,第一行午宴從早晨十一點左右擺碗,到第三行吃完收碗,已經(jīng)將近下午兩點鐘,下午的宴席從下午五點來鐘開始,最后一行宴席要吃到掌燈。好在主人家一般都會提前做好準(zhǔn)備,在院子里高高的地方掛幾盞數(shù)百瓦的電燈。于是每逢村寨里有人家辦喜事,整個村寨洋溢滿松香酒香肉香,洋溢著彝家人的開心快樂和幸福。
青棚大概是源于早期人類在樹上搭建的窩棚,先在樹上深林間搭建窩棚,后來由于一時找不到適宜搭建窩棚的樹干樹杈,而且在樹上搭建窩棚麻煩,早期人類就逐漸把這個窩棚搬到了地面搭建。
親朋來賓們,不僅在松毛席上盤腿就坐著劃拳吃酒,聊天神侃,還在松毛席上做其他娛樂,成人們爭爭吵吵甚至揮拳捋袖打牌,孩子們開開心心翻筋斗捉迷藏嬉戲,老人們一邊咂煙鍋或者吸水煙筒一邊說古論今談陳芝麻舊谷子。
古風(fēng)保留較好的村寨人家,還得請來幾位嗩吶喇叭手,坐在青棚內(nèi)不停地吹奏娶親調(diào)、迎親調(diào)、彝族情歌、彝族酒歌等歡快的曲子,嗩吶手喇叭手鼓起的腮幫子像青蛙一般叫人們好笑,浪漫歡快的曲子叫大家激動興奮幸福。
歡快開心的姑娘小伙子們,激動興奮起來,情不自禁,就會隨手從松毛席上撿拾起一些青松毛,編織出活龍活現(xiàn)栩栩如生的螃蟹公雞花朵等等東西,討小孩或者小姑娘子開心。
晚上,在場院中央的松毛席上燒起一堆篝火,賓客們就會聚集到松毛席上來,圍著火堆唱歌跳腳,村寨里的姑娘小伙回家抱來月琴三弦,錚錚淙淙地彈起來,咚咚咚咚地跳起來,曲子是彝家浪漫情歌《高山頂上茶花開》《莫給小妹白等著》,大家都很開心,盡情狂歡狂歌狂舞,真的是“阿哥跳破千層底,阿妹跳破繡花鞋”,難說從此又產(chǎn)生了有情有義溫柔纏綿的一對對。新娘新郎有的也會到青棚內(nèi)或者青棚外的松毛席上參加唱左腳調(diào)、彝族情歌,跳一會兒左腳舞,叫做踩青。
讓人產(chǎn)生無限想象、激情和詩意的青棚,何時才能再見到你呢?
【青棚與松毛席散文】相關(guān)文章:
三毛的書散文11-08
《燭影搖紅·松窗午夢初覺》毛滂宋詞鑒賞07-14
人與風(fēng)景散文12-19
遇見與風(fēng)景散文12-01
暑期與夢散文11-20
與茶有約散文11-19
裁剪與制約散文11-17
獨(dú)與立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