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米粿散文
每年的臘月,贛南老俵“忙年”忙的可帶勁哩!除了蒸年酒、煎果子、爆米泡、打捶魚絲等等之外,最隆重最過癮的就要算打米粿了。
打米粿,也就是打黃元米粿。在贛南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打黃元米粿不過年的哦!原先用碓臼打的黃元米粿是一定要使用“大禾米”來加工的,后來科學技術發達了,黃元米粿改為機械壓榨制作,米料的要求就不那么嚴格了,糯米、粳米甚至中谷米都行。而那種使米粿變黃的特定配料——“灰水”,還是得按原始傳統的制作方法來完成的。首先要到農歷的11月底或12月初的.季節去深山密林中砍來黃粘柴(有黃粘藤子、野禾樹子等),無須曬干就堆放在門口坪上摻入桐子殼、橙子皮等燒成黃元灰,再加上黃梔子、槐花,加開水浸燙過濾而成。然后用這種冷卻后的較淡的灰水尾子浸米一夜,次日用飯甑蒸熟成飯骨,再將飯骨拌上灰水染色,攤開晾干后又蒸熟置于大石臼內,用硬雜木棍搗爛成團。起碓后,用手揉搓均勻,切塊做成各種形狀的米粿。由于做工繁瑣,打米粿時都要親朋鄰居走攏來一起相助。機制黃元米果盛行后,現在仍有少數家庭在冬季會沿用手工來“打”黃元米粿。做好的黃元米粿色黃味鮮,通常用灰水浸沒,藏于缸中,可留至第二年夏天。
其實,客家人每年臘月打黃元米粿的過程也是族親聚會熱鬧的過程。記憶中每年的12月中旬一過,就挨家挨戶輪著抬堆臼、打米粿了。打米粿時也別有一番風趣的:青壯男子漢輪番操著那彎彎的像牛軛樣子的米粿棰,圍著那個外方內園的堆臼“嗨喲嗨喲”地使勁的打起來,十分熱鬧。細伢子們年歲小不會做事,只顧看熱鬧、只顧吃米粿,那剛打出來的黃元米粿又韌又軟又熱,糖呀、醬油辣椒呀,由各人喜愛蘸著就吃。糖蘸米粿甜津津容易膩,醬油辣椒蘸米粿吃在嘴里辣絲絲,吞到肚里卻是暖烘烘的。一臼臼的黃元米粿打好了、出臼了,大家便七手八腳地揉呀搓啊,將其用刻有福祿壽喜等吉祥圖案的米粿印子印成米粿餅子或做成米粿柱子,并一個一個擺放在蔑菠子上晾,此時主人便會舒心的望著這黃燦燦的黃元米粿在內心生發出有那么一種特定的年味的感概。當然,那些嘴饞的細伢子沒有那些什么感概的,一團團的米粿只顧蘸著糖呀、醬油辣椒啊吃呵,惹的叔伯大爺們只叫“米粿狗”。
黃元米粿的吃法也是有好幾種花樣的,可以晾曬成黃元干,油煎沙炒,吃起來格外酥脆;也可以用“灰水”浸泡著,等客人來了,撈起來糖拌鹽煮,盛盤子、煮滿碗,吃起來也很有滋味;有的人家的黃元米粿留的時間長了,到了蒔田割禾那時已變為“臭米粿”,能干的婦娘子將這“臭米粿”洗凈后切成薄片,加上農家特有的浸蘿卜浸藠頭等酸菜炒來吃,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連舌頭尾子都會吞掉,呵呵。
20XX.12.09.
【打米粿散文】相關文章:
三米月光散文04-29
雨打花殘殤滿地的散文11-05
清明節包清明粿作文(精選14篇)04-02
米心情日記01-25
艾米加油的臺詞03-25
《全宋詞》米友仁07-04
50米快速跑說課稿11-04
打虎親兄弟 打虎親兄弟作文素材11-11
讀《米小圈上學記》有感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