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親散文

時間:2021-03-22 19:20:06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古親散文

  離開故鄉山村已經快二十年了。故鄉的山水,故鄉的人卻無時不刻令我魂牽夢繞,無限眷戀和牽掛。

古親散文

  那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里存積著我童年記憶的全部——那里有我兒時的伙伴, 那里有我全部的親情,那里有我同窗的友,那里有我的良師益友,那里有我的師生情懷,那里有我的勝似親人的鄉鄰——古親。

  置身喧囂繁華、物欲橫流的大都市,領略到了大都市對外地人的冷漠,看慣了歧視的眼神。人與人之間就像隔著一堵墻。身在異鄉的我,每當此時此刻,心靈深處充滿了對故土濃濃鄉情的無限眷戀。故土生活的無限懷念。兒時點點滴滴的往事,漸漸清晰地涌現……

  那時,父母外出做工維持生計,無瑕顧及我們兄弟姐妹,只好向左鄰右舍打聲招乎幫忙照看,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有零食就和自己家的孩子一起吃,不分你我。孩子之間難免有爭吵,他們都不會袒護自己的孩子。

  各家蔬菜水果,互通有無。誰家有困難,只要大家知道,都會幫著想辦法。那些羞于啟齒,不敢講的,只要知道也會幫忙。甚至還會責怪對方不把自己當鄰居。

  一九七五年湖南出現特大洪水,我的故鄉未能幸免。到處山洪爆發,房屋倒塌。財產損失極其嚴重。當時經濟還處在十分欠發達的時候,村里部份村民還是處在解決饑飽問題的年代。許多家庭真可謂一貧如洗。當災情來臨之際,全村(那時還叫大隊)人團結一致,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救災和災后重建的熱潮中。

  我家老屋背后是陡磡。洪水沖倒了豬圈,牛欄。正房內一米多高的泥沙。主墻壁傾斜,搖搖欲倒。四鄰紛紛跑過來幫忙。連忙找來大樹支撐墻體,將屋內的泥沙清理干凈。四五十個勞力,馬不停蹄,揮汗如雨。忙完這家,忙那家。我母親煮了一鍋面條,他們也顧不上吃就走了。

  鄰居九叔家在這次洪水中,房子財產蕩然無存。在生產隊長的組織下,各家各戶將自己家里最好的木料都自行搬來了。飯是從各家自己吃,條件差的就只吃紅薯,甚至連水也顧不上喝。連砌墻的磚塊也是東家幾十個,西家一百個這樣湊起來的'。沒有人分你家我家,沒有財產分你的我的。連半大的孩子也沒有閑著,雜釘把,遞瓦片,端茶送水,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平常要一周才能建起來的房子,三天就完成了。那種干勁,那種激情,是我后來出來在外面再也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爛又遇打頭風”,九叔家是災難不斷。剛建好的房子還不到三個月又遭火災。由于那時全是燒柴草,每家柴房都備有很多柴草。火是柴房引起的,村民雖然及時進行滅火,卻還是在頃刻間燒個片甲不留。全家哭作一團,痛苦無助。村民紛紛勸慰,“有我們大家在,你家就不要怕”,于是再次合力同心,迅速幫助他家建起了一幢平房。

  這樣的故事絕不止一個。八一年六月,隔壁鄰居三伯家在拆舊房、建新房的時候,出了意外,墻壁倒塌壓死了他家正當壯年的兒子和內侄。中年喪子,三伯夫婦哭得傷心欲絕不省人事。幾個平日里領頭的鄰居組織起來,一邊安慰三伯夫婦,一邊捐錢捐物。大家不遺余力,很快就湊齊了費用,自發組織幫他家把喪事辦了,把房子建好。

  九十年代初,我離開了故土。二十年來,在他鄉異地村里人碰到村里人,都如來了至親,倍感親切。噓寒問暖,互訴鄉情。酒酣耳熱,情同至交。來人都會介紹村里的變化,某人衣錦榮歸后修橋筑路,惠及鄉里;某人捐資辦學。村里人都喜歡把從村里走出去的成功者當成村里的驕傲!每提及鄰里舊情舊事,幾多慨嘆。

  山水依舊卻物是人非,當年建的房子已經不復存在。當年似我般半大孩子都已經步入中年;當年的壯漢現在垂垂老矣;當年的老人幾乎全部作古。當年淳樸無私的民風尚在;當年的鄰里深情依然如故。幸福的喜訊一起分享,生活的風雨一起承擔。令我這漂泊異地的游子好生羨慕。

  “三年鄰居當古親”,這是兒時母親教我的,幾十年的人生感悟,使我真正領悟了“古親”情誼,“古親”的力量。雖然闊別故土多年,雖然有些“古親”連名字也難以記全,“古親”之情卻銘刻在我記憶深處,無法忘卻。像那經年的老酒,愈久愈香烈。

【古親散文】相關文章:

念親恩散文05-01

悠悠古泊情散文05-01

給了我靈感的親們散文05-02

夕陽下的南溪古寨散文03-25

孝親尊師征文12-20

《水調歌頭》古詞鑒賞06-16

親若手足成語解釋05-13

《爾雅》爾雅?四、釋親06-14

孝親尊師主題征文12-21

最新孝親尊師征文12-2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偷窥国产女洗浴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