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知道立秋后還熱嗎?那么小編在這里介紹一下,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立秋以后,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日照市的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因此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是到了中午,穿短袖都感覺熱。
雖然進入秋季以后,天氣是一個轉涼的趨勢,但是時有“秋老虎”發威,并且持續時間不短。往年日照“秋老虎”一般都會持續到10月份。當發生“秋老虎”天氣時,天空狀況和能見度一般都非常好,風力不大,中午前后的溫度一度超過30℃,但是悶熱程度遠遠不如同溫度的夏季,這主要是與秋季濕度相對較小,同時氣壓升高有關。不過由于天氣和能見度較好,紫外線強度較夏季明顯加大,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的發病幾率明顯加大,同時由于早晚溫差逐漸加大,感冒發生的幾率也明顯加大。
秋老虎在我國民間指立秋以后天氣短期回熱。現象一般發生在八九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這種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暑熱天氣,人們感到炎熱難受,故稱“秋老虎”。
相關拓展閱讀:秋過后要注意防什么
立秋后的養生知識是有很多方面的,下面先給大家說說三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好立秋的保健工作,讓你過一個涼爽的立秋。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養肺
立秋后,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于衰弱階段,而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要祛暑降溫
立秋后,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后,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于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要防干燥、要養肺、要祛暑降溫。這三點立秋后的養生知識都是非常需要注重的。做好相應的預防,能夠讓你的生活比較的有條理,比較的健康。為了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平常對這些保健常識知道得比較少的男人要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