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里的牡丹花的散文
晴日風暖,賞牡丹。大佛寺的牡丹開得好。
不是長假,沒有游人,樓閣勾心斗角,佛像妙相莊嚴。牡丹長在后園。世上人家建筑不可只有前堂,沒有后院。前堂端儼尚敬,后院風光無限,所以杜麗娘才會游園驚夢,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這里的后園果然也是天上人間。
牡丹開得好,開得高。走進牡丹林像走在森林里的感覺,鉆出來,一身黑衣沾滿金黃的花粉,像蜜蜂。牡丹多葉少花,紫紅的花瓣,繁復到讓人敬重,好像古代女人裙襖鞋面袖帕上精致無兩的繡花,透著人世安閑繁華。
再往前才真正看到牡丹叢,矮蓬蓬的葉,海碗大的花,淺紫淡粉、瑩白絳紅。花很香,不是蘭花的香,也不是梅花荷花的香,是那種甜到嗆喉嚨的香,“一枝紅艷露凝香”的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香。
一步步走,一朵朵看,真漂亮,真漂亮。
同行的'朋友已經走遠,我還在步步留連,因為生怕自此一別,再來已是明年。而到了明年,再開出來的花,也已經不是這一朵、這一瓣。再見不是再見,此別即是永別。
帶著母親和小女,來看大佛寺里演“千手觀音”。漂漂亮亮的女孩子們穿著明黃尊貴、寬腿瘦腰的衣裳,擺出觀音的姿勢,就那樣行云流水一樣的身姿一會兒一換,一會兒一換。
一時想遠。孫悟空造反,對佛祖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讓玉帝老兒搬出去,我要住他的天宮。佛祖說你這猴兒說話不知輕重,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當時讀書,讀到這個“劫”字,不痛不癢,如今人世歷遍,人情冷暖,再回頭想這個“劫”字,方曉得他不知道經歷了什么樣的傷痛。或許殘缺,或許失怙,或許受辱,或許被騙,或許遭打,或許入監,或許砍頭,或許戍邊,或許受屈含冤,一時急痛怒恨,恨不能把天咬個窟窿,就這樣一世世腳踩火炭,頭戴荊棘冠冕,熬啊熬,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出頭那一天。這一刻真恨不得替他大哭一場。觀音救苦救難,那必也是她歷經了數不清的人間苦難,方才和世人有了通感。別看她此時美妙清歡,身上串串瓔珞不是淚,是血。
有首老歌唱“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真是,哪朵花開都不是憑空綻放,都是寒冷、寂寞、艱難苦恨打底繡出來的光華明艷。
而此時,它們還等在后園。
母親老了,卻也在花叢留連。女兒還小,也在花叢留連。我又來了,可是我所見的,已經不是昨日牡丹。花還是那朵花,是那朵花的昨日已經不在。一眼萬年。
母親掐了一枝花苞帶回來,拿一個礦泉水瓶,滿盛了清水,長長的花梗插進去,它就這樣吸飽了水,一點,一點,綻開。朵大如碗,又香又甜。陽光不烈的時候,我把它放在窗臺,陽光強烈又移到床頭,早起向她問安,次次夸她漂亮。貓小鼻頭湊上去嗅啊嗅,也愛聞她的香。
這是一個旅游的季節,朋友又相約去趙縣柏林禪寺。去得早,游人少,進門處那棵像丫鬟的抓髻似的大樹丫還在,還是挑著一串串的爬山虎葉,像一串串的綠珠釵。數年前與另一個朋友來--如今那個朋友已經往生。那次也是春深,柏樹茂盛,竹林也茂盛。卻獨有一叢枯竹,在一個很冷的角落,風一吹,悉里嗦啰的響。此次來訪,它已不在。
寺院不大,片刻看完。要走了,卻留連,檐前鐵馬輕輕的聲音響起來。心里說再見,再見。
回到家,床頭牡丹已凋謝,它自己落了花瓣,層層的艷紅鋪在水瓶四面。不忍扔,不忍埋。
世情紛繁,人生突變,再不愿意離開的地方也離開了,再不愿意讓它開敗的花也已凋殘。花朵如佛法,沒有什么是常住不壞。人的生命,也不過是從花棵上被命運掐下來的一朵牡丹,插在塵世的水瓶里,該怎么開,就怎么開,該怎么謝,就怎么謝。
【滿城冬】
冬天的北京真不叫北京。那叫一個冷。
這次是去公干,查古籍資料,記住了一個叫文津街七號的地方,國家圖書館的老館所在。不曉得原先是什么用處,反正院里有華表,門外兩尊石獅--尋常人家不會拿它鎮宅。樓宇古色古香,院內少有人行。屋頂竟然有烏鴉“啊啊啊”的叫聲--這種鳥的這種叫法。魯迅先生寫荒墳前一只烏鴉原先鐵鑄似的停在樹枝上,忽然“呀”一聲大叫,箭一般筆直地射遠了。可是這里的烏鴉卻叫聲頗溫柔,并不覺不祥。
這么舊的書,存在這么舊的地方,光陰好似也是幾百年前的光陰,寂寞安詳,任憑別處流年改換,鶯鶯燕燕。
出門東復東,又向南行,路過一片水,遠處又有白塔和紅色的宮墻。兩旁槐樹蛋圓的葉子盡皆落盡,只余僵枝如焰,灼燒著天空。天上一輪冰月,似乎敲起來有銅磬聲,看顏色就覺得冷。
是真的冷。像有火在燒,臉上火燒火燎。棉服像是紙做的,腿和腳快沒有了知覺。
大約七八年前,來看冬風蕭瑟的頤和園,一汪凍水,滿塘蘆葦。風從身后吹來,亂發飛揚。可是奇怪,竟是不覺冷。因為那時還年輕。
不知道老北京的人怎么過冬。教書的,賣報的,叫賣“半空兒”的,擺小攤賣紙煙的,拉洋車的,冬天穿著厚墩墩的棉襖棉袍,老年人攏著袖子蹲墻根。大家伙兒早晨吃豆漿油條,中午吃烙餅卷大蔥,有錢的吃鍋子,銅鍋涮羊肉,蝦米皮豆腐熬白菜。
現在的北京沒那股味兒了。人多。車也多。樓也高。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人聲喧闐,也沒有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因為知道天上沒有人。
現代人的現代科技殺死了古老的想象和天真。
天明去故宮。腳下踩的磚坑坑洼洼。皇宮里講究“金磚鋪地”,其實不是金磚,是質地極細又堅硬如鐵的青磚,原來也抗不過風雨和時間。什么人在這些磚地上走過?皇上么?王公大臣么?后妃格格么?宮女太監么?如今公卿已變塵土,美人早成枯骨,宮娥宮監拋家別母的辛酸淚眼也早湮滅進浩浩煙云里面。
那金絲楠木的皇座,據說五六百塊錢一克。那藍色的景泰藍香爐,說是幾百年都沒有生個銹,褪過色。那皇后鋪在炕上的錦緞,紅紅白白的龍鳳和祥云朵朵,金線銀線織就,巧手繡女不曉得要勞碌多少個日日夜夜。繡女入宮做活,從少到老,不許出宮,只為巧手誤平生。皇后睡在這樣龍鳳呈祥大紅喜字的床帳里面,她可歡喜?她亦是一入宮門深似海,此生再也不能出宮來,而自家男人,此刻不定睡在哪個妃嬪的溫柔鄉。
御花園里有一棵死樹,長滿疙里疙瘩的樹瘤,好多人照相,導游目不斜視走過,一邊說:快走,快走。過后他說皇宮里怨婦多,一腔怨恨無處訴,就對這棵樹說,這棵樹就長滿了毒瘤似的東西了。
真是殘酷啊。真是殘酷。
金壁輝煌的皇宮院,棵棵柳樹映在碧藍的天上,枝子被日光曬得成一條條金線,抬頭仰望,如飛瀑流瀉。滿城冬色宮墻柳。
真冷。可真是冷。
【水瓶里的牡丹花的散文】相關文章:
圍墻里的狗散文11-10
牡丹花好空入目散文01-31
櫥窗里的鐵皮玩偶散文11-12
網絡里的別樣愉悅散文05-02
融入秋的情境里散文11-19
月光里的《海潮文韻》散文欣賞11-16
記憶散落在夏日里的鄉村散文11-14
成長是開在荊棘里的花散文11-09
骨子里飄著家的味道散文11-08
記憶里的燈火闌珊散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