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大漠中的傳奇散文
敦煌,兩個承載了千年滄桑與鼎盛的文字雕刻出來的輝煌,一壺上古老酒喝得天昏地暗,歷史的腳步滾滾向前,駝鈴的輕搖搖出了絲綢之路的萬里長廊。
敦煌,是一杯烈酒,是在茫茫大漠中醞釀的烈酒,是一杯喝了可以醉千年的烈酒,青稞酒是用青稞醞釀的,然而敦煌這杯酒是用刀功石刻集天地萬物日月星辰共同釀造的,正是因為釀造方式和產物的不同才決定了其味道的不同,正是因為如此釀造,才有了一杯醉千年的神秘,一醉千年全世界也不會喝明白,只有這樣的酒才配得上西北的粗獷豪邁,才配得上胡楊三千年的悲壯。
真正想去敦煌這座綠洲城市是去年的7月12號,那時我在蘭州阿干鎮,無意間在電影中看到一個貪婪的外國人要去敦煌淘寶,說了一句“我要去敦煌,”那一刻我平靜的心微微一震,“我要去敦煌”就在我內心深處深深扎根。今年的五月為了工作來到了酒泉,然而還是可望不可及。那時候對敦煌的了解也就只有“莫高窟”,“月牙泉”,“飛天”,還有讓我感到震驚的是敦煌的方言竟和我千里之外的老家方言完全相同,還有最后了解的就是敦煌大劇院的鋼結構是我們酒鋼生產的,是為了迎接9月20號的文博會所建。
初到敦煌是7月5號從酒鋼5萬多職工中脫穎而出去青海出差,途經玉門,瓜州,敦煌,一路走來看到的幾乎都是粗獷的沙漠,鋪天蓋地的黃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盡收眼底。到了敦煌才看到了這方神秘的圣土,層層黃沙記載了千年歷史的厚重,狂風撩起如霧如煙的飛沙,更讓我吃驚的是千年的黃沙為什么沒有將夾在三座大漠中的綠洲城市掩埋。敦煌是個迷,是一本無法讀懂、解開的經書,是安放心靈的沃土,是在千年風沙中走出來的傳奇。
來到敦煌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擔心飛沙走石會在轉眼間將這座城市淹沒,敦煌也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一座沙漠逼出來的城市,也正是沙漠給的壓力使這里亙古荒涼,以超然的氣質屹立在沙漠之間的歷史必定會歷經滄桑,也許是刀光劍影留下的歷史的塵埃,雨雪洗掉了無盡的刀劍歲月,太多的悲愁壯志被風沙層層淹沒,數度春秋,昔日沙場的金戈鐵馬,縷縷狼煙,座座烽臺隨著歷史的風沙在空氣中墜落大漠,長嘯地廝殺和刀光劍影早已遠去,千年的邊關被千年的風雨洗禮得只剩下殘垣斷臂,讓后人所能看到的只要荒蕪蒼涼,西風蕭蕭,黃沙卷起太多愁,時代的足跡是那樣的空靈純凈,幾千年的風沙細吹留給人們的也就只有一片觸目驚心的慘景,千年前的大唐已在時光的.細沙中,在微風的鋪助中,永遠埋葬在了沙漠的深處。
我不知道在沙漠緊緊包裹的荒涼中怎么會生長出葡萄,敦煌的綠化在西部的沙漠中讓人稱奇。在北京的五個月從來沒有喜歡過北京一分一秒,在秦皇島也沒有喜歡過渤海,然而在敦煌不到一天一夜卻對這座城市愛得深沉,因為敦煌不僅是雄性的,更是血性的,落日與地平線在大漠中相撞碰出萬丈光芒,人們不了解西北,更不知道野性的狂風將敦煌吹得百里淡黃。
如今能夠承載敦煌的也就只有莫高窟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就濃縮在了一座座不見天日的洞穴中,這座名震世界的寶庫,只有用無聲的語言向后入默默語重心長地講解著曾經的過往,我不看佛,因為我不相信它的存在,也不會去頂力膜拜,更不明白千年的時光巨刀雕刻的藝術,我寫不出更好的句子,因為我不知道千年前的盛唐,更不是作家,沒有撰寫千年的大筆。
莫高窟在風沙中靜靜的守候千年,我是那顆被風沙無情吹來的塵土,莫高窟在干風吹拂中無聲無息沉睡千年,我心中凌空欲飛的思緒在這里綻放了一株絕世千古的幽蘭。莫高窟承載了太多的苦難,是一座風沙中悲傷的城,在斗轉星移中顯得從容,無數次的災難也無法摧殘它根深蒂固的靈魂,彈指一揮間,千年歷史灰飛煙滅隨風而去。如果說有一個人能夠改變敦煌,那么這個人無非就是王道士,今天,世人對他的只剩下抱怨,但是,他也盡到了自己應盡的責任,然而一個時代的衰敗往往是建立在位高權重者的手中,事與愿違,王道士也就只有心灰意冷。整個中國都被外國人欺壓,國家都扛不起的東西,一個微不足道的道士的肩膀怎么能扛得起千年的重擔。余秋雨《文化苦旅》卻將所有的不滿全部推卸在了手無縛雞之力的道士身上。我想大聲地問問為何不去責問那個軟弱的時代,那是一個被人宰割的時代,那是一個沒有風骨的朝代,如今世界有這么一句笑話“敦煌的藏經,英國人最全,法國人最精,俄國人最多,中國人最爛,最不完整。”是啊!多么精確的一句話,字數不多,但刺痛了華夏的心,千年的遙遠真正成為了觸不可及的遙遠。
敦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將它改變,只要時光的沙漏將它細細去打磨,慢慢去精雕細刻,它的美真的在于沙漠中肆意生長的高端大氣。
【敦煌大漠中的傳奇散文】相關文章:
大漠高二作文02-16
云娘的傳奇故事12-14
呂后傳奇06-21
武媚娘傳奇的經典對白01-12
北魏馮太后的傳奇故事06-12
以記憶中的暑假為題的散文11-20
小學在困難中求散文11-14
靜從動中求散文欣賞11-04
婦好傳奇的愛國故事09-29
李小龍傳奇的經典臺詞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