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年俗散文
一擔上臘月,天氣愈發冷起來,但人心卻漸漸熱乎起來,因為快要過年了。過一個年,人就會添一歲,也離死更近一步,但我依然如小時候一樣喜歡過年。中國人一直有過年的老傳統,但各地的年俗往往有所差異。對于外地的年俗我了解不多,但對于西府的年俗卻再熟悉不過,因為我從小就生長在這里,每個年也都是這里度過。
西府,指的是陜西關中的西安以西、寶雞以東的涇河和渭河之間的地區。這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山川秀美、人杰地靈、民風淳樸,傳統文化積淀相當深厚,年俗尤其講究。
臘月八日這一天,早上要吃“臘八粥”。西府臘八粥的主要食材是玉米脫皮以后打碎的比苞谷糝子要大一些的顆粒,然后加入紅豆、花生仁等輔料煮成。吃了臘八粥,算是進了年關。
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祭灶,也叫“掃舍”,就是婦女打掃屋子,掃去一年的灰塵,把房檐屋角的蜘蛛網劃掉,再把廚房里的壇壇罐罐搬到院子清洗一番,再整齊擺放回去。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西府人大多住的是土胚房,往往還要和一些泥水把屋子的土墻里里外外粉刷一邊。舍掃完之后,開始祭灶:把灶房里供奉了一年的灶王爺畫像和兩邊的對聯取下來燒掉,把香爐里的積灰倒掉。
從臘月二十四日起,男人們就去鄉鎮的集市上置辦年貨:要割上幾十斤豬肉,買回成捆的大蔥、木耳、黃花,以及各種蔬菜、鞭炮,再稱上幾斤花生、瓜子和水果糖,最后還要請幾張家宅六神的畫像,這樣年貨就算是備齊了。家庭主婦們開始拆洗炕上的被褥床單,這是個麻煩活兒,往往要用好幾天時間,一個人忙不過來,街坊鄰居的妯娌、媳婦就相互幫忙。過去,西府人的屋里安裝的是小木格子窗,到了年跟前要糊上窗花,這是女孩們干的事情。她們用彩色紙帖剪成各種寓意吉祥喜慶的字樣、圖案和花邊,然后抹上糨子,一點點貼到窗格子上,屋里的年氣一下子就濃了起來。
臘月二十八日,蒸饃。西府人平時就愛吃饃,但這一天蒸的饃不是平時吃的那種碗大的饃,而主要是“羔羔饃”。羔羔饃,其實就是把踩好的面團用手搓成棍子一樣粗細的圓柱,用刀子切成一個個半乍長的段兒,然后放到鍋里蒸。有時也會蒸一些包子,糖包、菜包、肉包都有。過去,西府人到年跟前要蒸好幾鍋,倒在一個直徑近兩米的笸籃里,正月里待客用。現在人待客大多是在外面買那種很白的饃,很少有人自己蒸了。
臘月二十九日,煮肉,煵臊子。煮肉很簡單,但煵臊子卻很講究。臊子要切成指頭蛋兒大小的肉丁,清洗干凈之后,加上各種調料,放幾根干辣角和大蔥,倒在煎油鍋里慢慢煵,直到七八成熟的時候才往里倒醋,不然肉不容易爛。醋要好,而且要出頭,這樣煵出來的臊子才會香。煵好的臊子裝在瓷罐里,等到正月里吃臊子面時用,也可夾在熱饃里吃,這就是“肉夾饃”,香得很!
除夕這一天,吃罷中午飯,大家就開始忙活了。男人們在村上找毛筆字好的人寫對聯,女人們要把屋子、院子灑掃一遍,孩子們開始貼對聯、門神以及其它家宅六神的畫像。小時候,我們家里的對聯全是父親寫的,他的書法很好,也經常給鄉鄰們寫,我則在一旁幫下手。上了初中后,我的字兒也寫得很好,有時候父親忙不過來了,我也會提起毛筆寫上幾幅。對聯寫完后,父親和村里其他男人一樣,在腋下夾一沓燒紙,手拿一把香燭,去墳地請先人去了。我則開始忙著貼門上的對聯、門神以及家宅六神的畫像。過去集市上賣的家宅六神的畫像兩邊沒有小對聯,要自己用紅紙帖去寫。我從小就跟著父親寫對聯,對于家宅六神兩邊的小對聯記得非常清楚,從來沒有貼錯過一回。具體內容如下:
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土地爺:進門一老仙,四季保平安。
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川。
土中生白玉,地內產黃金。
井王爺:龍泉供百口,福水養萬家。
倉神爺:年年取不盡,月月用有余。
天王爺:太平原有象,造物本無私。
財神爺: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
一切就緒,就等著除夕之夜的到來。往往是太陽還沒落山,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叫嚷著從炕褥下取出了暖好的'炮仗。西府說法:村里誰家的炮仗放得最早,誰家的日子就過得最紅火。放炮太危險,大人一般不讓小孩子放。大人放炮手上夾一根點燃的香煙,先點“二踢腳”,再放長鞭炮。孩子們東家跑西家,撿拾落在地上的尚未燃爆的鞭炮,然后手里捏一炷香火一個一個燃放。只要有一家炮聲響,就能聽見方圓幾里的村子的炮仗也都此起彼伏地鳴放起來。這時,關中西府的大地就沸騰起來了!
放完炮,一家人就進廚房開始吃年夜飯。飯是臊子面。面是細若牙簽的鍘面或掛面,湯里放了各種調料、大肉臊子、蛋花、韭花、木耳、黃花、海帶及紅蘿卜等蔬菜。面煮好以后,撈進一個盛了涼水的盆子里,再挑一筷頭面到碗里,最后澆上臊子湯就可以吃了。第一碗臊子面須由家里年紀最長的男人端到大門口、家宅六神及先人神位前潑灑一下,表示對諸神的敬奉,求得他們保佑平安,然后家人才能各自享用。西府臊子面有九大特點:“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一般人能吃七八碗,飯量好的人能吃上一、二十碗呢!對于西府人來說,臊子面應該是最可口的飯食,平時不太吃,只有逢年過節或過紅白喜事才能吃上。
吃罷年夜飯,主婦們要逐個給家宅諸神和先人焚香、燒紙、作揖磕頭。然后,全家人圍坐在熱哄哄的火炕上,一邊吃著花生、瓜子和糖果,一邊說笑著看央視的“春晚”。期間,小孩子要給長輩磕頭作揖,長輩要給小孩們發壓歲錢。除夕的晚上要守歲,全家的男女老少不過零點不能睡覺。當“春晚”上的零點鐘聲敲響時,新的一年就算正式開始了,全家人個個眉開眼笑,內心里祈盼新的一年是個幸福年、豐收年。
正月初一,天還沒亮,家家戶戶早早地搶著放完鞭炮,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就等著吃臊子面。飯后,全家的人幾乎都出門了,沒人在家里待。上了年紀的男人就三五成群地蹲到村口的路邊丟方、斗花;年長的婦女會拿著香火結伴去村里的廟里燒香,討喜祈福;年青的小伙子在村口擺開架勢,敲起了鑼鼓家什;小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花衣服,奔跑著、笑鬧著,吃著糖果,放著花炮。在一陣陣歡快喜慶的鑼鼓聲中,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西府鄉村里散發出濃濃的年氣。
初二開始走親戚。先是媳婦回娘家,過幾天又是舅舅給外甥送燈籠。這些天,鄉間的道路上隨處可見南來北往、東走西去的人群提著大包小包走親戚。以前,人們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如今是騎摩托車或者開小車走親戚。平時大家都忙顧著各自的事情,親戚之間走動較少,趁著年節,大人們在一起拉拉家常、敘敘舊,打打牌;小孩子們則三個一群、五個一堆,無憂無慮地在一起嬉戲玩耍。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過元宵,打過燈籠,耍過社火,放完煙花爆竹,新年才算過完了。
【西府年俗散文】相關文章:
西府詩人之美現代詩歌08-01
四首西府詩人之戀現代詩08-01
我們的年俗作文高二07-29
必知的年俗國學常識05-17
必知的年俗國學常識08-13
瑙西卡01-19
瑙西卡01-19
《西溪悵望西溪水》唐詩原文及注釋07-04
詩人李義府生平簡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