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滄桑散文
每到一座城,就想奔著它的滄桑去。
到常州,便去淹城。到蘇州,便去山塘街。到南京,便去了秦淮夫子廟,還有古城墻……踏著古老的石板路,看著長滿青苔的瓦舍,心里不再是滄桑,似乎只剩安靜。我喜歡這樣安靜著的滄桑。
許是到了喜歡滄桑的年齡,每一次回故鄉去,似乎有意無意地都要想起從前的事,還有物。
石橋。古井。紡車。老廟門。還有小時候常爬過的老槐樹……就覺那些都是記憶里無法割舍的美。
走回堂屋,看著西墻上亮了近半個世紀的馬燈,還有收藏在門后的犁耙、石磨,心里不免涌出一股股暖來。撣去厚厚的塵土,摸一把涼颼颼的過往,心底咯噔一聲,就覺時光之快,快過匆匆流年,不免生出聲聲憐惜來。
打開木箱,又見到兒時的小人書、鐵環、竹笛子,還有鏈條火槍。童年的面孔,一張張呈現開來,老虎、小兵、嘎子、黑蛋、革志……然而有幾個再也看不到了。小時候總希望長大,長大了才覺有太多的遺憾。離開故鄉時間越久,仿佛越覺得陌生,陌生得一個個都要遠離去。
忽然想起,曾經的小河,曾經的葦塘,曾經的打麥場……轆轤聲和趕場的號子似乎已經是遙遠里的事。不知哪一日,自己也要靜悄悄地走。和父親一樣,躺在那個長滿蒿草和開滿槐花的山坡上。
真是沒出息的,年紀輕輕偏要喜歡起滄桑來。
果真是要老了嗎?不知什么時候起,便覺滄桑竟也是一種美了。
喜歡滄桑,是因為那一處滄桑的背后,可能歷經過太多的辛酸過往,也可能曾經蘊含著數不盡的無限繁華。那時的'繁華,一定是車馬喧囂和霓虹千丈的,譬如我故鄉的老街。故鄉的老街上,有圯橋,有浮屠寺,有白門樓,有關羽拴馬的千年古槐……鄒忌來過,張良來過,劉關張曹都來過,還有李白,李商隱……想起這些,一直都覺得自豪。
就像村子里的那棵老槐樹,還有那座古老的石橋,雖是青苔朵朵,仍然是不間斷地想起。說起她們,一種親切感就會撲面來。其間,仿佛陳釀著一種濃濃的思鄉愁緒。
無論走多遠,每次都要想起它們。每次回,都必是要去看看它們。它們在,心就安。即便滄桑得不成樣子,仍然覺得這些都是故鄉曾經的一份美好。
如果哪一天這些東西都沒了,我不知道鄉愁是不是還在?
前幾年,有一位江南的書記調來本縣,為發展縣城經濟,一再堅持要把這些古老的東西移到數十里外的縣城去。父老鄉親不同意,拼命地要保護著這樣的一份古老。拗不過,后來才未能成行。當時我也想,根深蒂固的東西,怎能說移就移,鄉愁又豈能移植得了啊?無論你怎樣仿造,你都不可能造出那種原汁原味的滄桑來。因為所有的滄桑都是經歷之后的,那份經歷的背后,該是一份怎樣的厚重啊!那花窗,雕著從前的印記。那石板,刻著曾經的過往。即便是風雨打磨去了棱角,可那還是一種古老啊。假的東西永遠都是假的,它不可能再撰寫出古老而又美麗的故事和傳說來。
走在故鄉老街的石板路上,你仿佛是走在漢代。
那一塊塊斷瓦殘磚,可能都映照著秦時明月。
你摸一下那墓碑,它可能不再是一塊墓碑,而是唐朝。
這樣的一份古老,原本是屬于我的故鄉的。有了它們,才覺故鄉是真正的故鄉了。
清明去橫店。橫店是座新興的城。城里新添了許多古老的東西。說是新興,只是近十多年的事。說它古老,是把許多古老的建筑一次性移栽來。那里有秦王宮,有清明上河圖,有明清宮苑,有江南民居……別人看它仿佛處處都是唏噓贊嘆,而我偏覺得那只是一種擺設。新修的殿閣,新刷的板門,新砌的街道,新栽的花草……那樣的新,似乎還散發著濕漉漉的油漆味。看著,會讓你一時什么都想不起來。
兩日周游,似乎沒有一點激動。眼前除了一間房,還是一間房,讓你想不起來這一間間樓臺殿閣里,曾經演繹著一場場驚心動魄。
回到老家,我又坐到了故鄉的那座石橋上。一坐就是大半天。風里,有太多的鄉愁撲面來。
【我熱愛滄桑散文】相關文章:
滄桑古城散文欣賞11-07
不泣離別不言滄桑散文11-09
我熱愛地球03-28
陵谷滄桑成語解釋05-15
我真想散文11-17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我在等散文11-11
我不是英雄散文11-09
我的想念散文11-05
我依我戀散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