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散精神霧霾散文
學習以“高原情懷、大山品質”為核心的云南精神,培育提煉鳳慶精神,為推動鳳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已成為鳳慶廣大干部、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結合自己五十年閱歷,要培養堅定、擔當、務實的大山品質,我體會就必須吹散“精神霧霾”,長一點志氣,從現世修來世。
吹散“精神霧霾”。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上、工作中,有時難免感到迷惘、郁悶、糾結,患得患失,精神焦慮,看不清方向,找不到目標,把不準舵盤,以至于不能明辨是非,對問題的認識也會出現偏差。這種社會心理——精神的霧霾,對個人生活、事業害處多多。如何調適心情、驅散霧霾?我的'一劑良方就是拜鳳慶詩詞大家“東山”為師,借助詩詞的力量,以詩明志,以詩養心,以文怡情,以詩化人。因為詩是精神的燈火,是思想的引擎,是發展的動力。所以,詩歷來就被視作精神的提升器、思想的凈化劑、心靈和意志的磨礪石。
長一點志氣。我應該感謝“東山”的地方很多,尤其是教我學會一種詩眼觀世法。我過去缺乏冷靜客觀的態度,毛病都在從“我”這一副著色眼鏡看世界,一切事物都失去它們本來面目。現在學習詩眼觀世法,丟開著色眼鏡,讓“我”跳到圈子以外,不當作世界里有“我”而去看世界,還是把“我”類似“我”的一切東西同樣看待。
豬往前拱、雞向后搜,人求幸福。人與雞豬不同,在于人有理想、追求幸福。幸福是什么?具體答案因人而異,一言蔽之,幸福是一種享受。但是我們也須明白:肉體享受不是人最上的享受,而是人與雞豬所共有的。人最上的享受是心靈的享受。哪些才是心靈的享受呢?就是真善美。人如果在學問、藝術、道德三方面達到最高的境界,同時也就達到最幸福的境界。人不甘變成行尸走肉,就得不斷努力改善精神生活。在改善精神生活中,首要解決靈與肉的沖突。不能水沖輪子跟著轉,而要糾正價值意識錯亂。樹立正確幸福觀:學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立志,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從現世修來世。吹散“精神霧霾”,長一點志氣,我想培養自己一種冷靜、沉著、穩重、剛毅的鳳慶人格,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從現世修來世。具體談,就是學習朱光潛先生20世紀30年代“三此主義”做人信條:此身,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此時,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此地,凡此地(地位、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再做。
【吹散精神霧霾散文】相關文章:
冷風吹散文欣賞11-17
霧和霾有什么不同03-18
霾歸去了哪里散文11-16
為什么會形成霧霾天氣06-05
高二關于霧霾的英語作文(精選)12-19
一年級關于霧霾的作文200字12-20
描寫霧的好詞04-14
志愿精神座右銘03-31
鐵人精神01-18
長征精神征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