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面包散文
十月初一回家“送寒衣”前一天,做了四個面包。兩個妹妹,一個弟弟,一家一個。留一個上墳,讓父母奶奶和祖宗們品嘗。“活人吃了,先人得了”,從前父親在墳頭前講過的話,總在心頭。
以前兒子吃面包,偏愛“俄羅斯”面包那種顏色配料,有幾次還到外邊城市里買了帶回。6月網購來面包機,試做了幾個,到也有模有樣。現在食品安全信任危機下,自己配料、自己加工到底放心些。七月十五去上墳,帶了一個,妹妹們在祭奠之后嘗了一下,都說不錯。
只是做面包比較耗費時間。一個面包需要3小時,并且,一個烤好后還得待機器冷卻后再烤下一個。第一個面包之后,其他按4小時算吧,總共就得17小時,一個白天也不夠啊。第一個烤好后已是中午,孩子姨來吃中飯。問我能不能做出來,我說夠戧,她自告奮勇說幫我做一個,我說正好正好。
第二個面包是下午下班后才做上,晚8點多做好。最后一個晚9點多才開始運行,到12點多才能做好。恰好,我有一個寫作素材,于是邊寫邊陪著面包機的燒烤,凌晨時分,小說初稿寫出來的時候,面包也做了出來。
每做一個面包,我都按說明書里要求的用料要求,依次足量放上黃油、豆油、牛奶、糖、鹽、雞蛋、面粉,再準備上核桃仁、葡萄干、棗干等機器叫時放進去。烤出來的面包到也爭氣:黃琮琮的,香味撲鼻。
把面包帶給妹妹弟弟的時候,他們都喜形于色,像過去我剛工作時探家帶回糖果糕點一樣的表情。現在沒人惦記吃食了,誰也不缺吃的,但是親人之間,還是把帶些吃的做為傳遞親情的`標志物。就像父母生前,總是把好吃的、應時的食物留下帶給我們,就像妹妹們過節時候、季節到了帶給我的油肉水果,就像弟弟從他工作的地方帶給我的風干肉,就像小妹從遙遠處帶來的特產醋……
我在香火裊裊的墳前和弟妹們一起品嘗了面包水果。我在心里說:爹媽奶奶,你們嘗到了嗎,我們給您們帶來的吃食,是我們親手做的面包油餅炒菜。我們吃了,您們得了嗎……
【四個面包散文】相關文章:
踩面包的姑娘01-19
慷慨的面包商01-19
做面包日記600字03-15
簡筆畫面包步驟圖11-07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個假想敵》的讀后感03-04
面包車簡筆畫步驟圖11-12
為什么包拯被稱為“鐵面包公”07-25
四個聰明的兄弟01-22
用四個時而造句01-18
安徒生童話故事踩面包的姑娘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