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鳥鳴聲聲散文

時間:2021-03-18 18:59:10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鳥鳴聲聲散文

  從小在農村長大,聽慣了鳥叫羽鳴。有些鳥聲轉瞬即逝,如過耳清風:有些鳥聲則如余音繞梁,經久難忘。鄉間的鳥聲就像地里的莊稼,也帶有鮮明的季節色彩,聲景交融,直抵心扉。數十年后的今天,隨著那一聲聲美如天籟的鳥鳴在腦中回響,故鄉的舊景亦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歷歷在目,清晰如新。

鳥鳴聲聲散文

  一、布谷啼春

  在季節分明的北方老家,春天無疑是鳥兒鳴叫最歡快的時節,從早到晚,從村里到村外,到處都有鳥兒的歡聲笑語。鄉間的農人們,也早就習慣了一天到晚享受百鳥演奏的生活。在我幼時,樹木要比現在多得多,不僅整個村莊被綠樹掩映環抱,而且村外墓田、河岸、塘邊、村口等處,也都有成行成片的大樹,包括古柏、國槐、柳樹、桑樹等,枝葉密茂,成為各種鳥類棲息或歇腳的樂園。三春時節,鄉親們不管在家里忙活,或者下地干活,都會有動聽的鳥聲相伴。走在街巷或鄉間小路上,清晰的鳥鳴聲更是不時從林間或草叢傳出,脆如水音,勝似天籟,抑揚頓挫,千轉百回,讓人百聽不厭。尤其在每天清晨,說不清的各種鳥鳴如同一首詠春的合唱,或高或低,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急或緩,或歡快或哀婉,響徹鄉間。由于鄉間樹林、草叢茂密,鳥鳴即使近在咫尺,但也只聞鳥聲,難見鳥蹤,從而更加令人神往。

  在三春百鳥的大合唱中,有一種鳥鳴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這便是布谷鳥的叫聲。

  在我幼時的記憶中,布谷鳥是一種異常神秘的精靈,每年春天都能聽到它的叫聲,卻少有鄉人見過它的真實面目,更不清楚它是偶爾路過還是安家于此。說來也怪,布谷鳥的叫聲似乎只出現在春天里,而且通常是在清明前后那段時間,也正是生產隊播種谷子(小米)的時候?磥碓谖业睦霞,布谷鳥之稱可謂名副其實。布谷鳥的鳴叫一般出現在凌晨,“布谷——布谷——”的叫聲節奏分明,極易辨聽。由于此時其它鳥類都還沒有亮展歌喉,鄉間極其寧靜,布谷鳥那獨一無二的鳴叫聲就越發顯得清晰。但同時,那種叫聲又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既有一種穿透力,又有一些神秘感,讓人印象更加深刻。

  對于當時尚無鐘表記時的鄉親們來說,布谷鳥的叫聲同雞叫聲一樣,成為催促早起耕作的號角。春天雖為一年之始,但夜晚仍長,勤勞的農人們就必須早起下地,抓住春時播種插秧,為豐年打好基礎。布谷鳥的叫聲不僅是鬧鐘,也是天氣預報:農人們只要聽到布谷鳥叫,連想都不用想,便知道一個陽光明媚的晴日即將開始,從而趕緊早起忙活。在布谷鳥的叫聲里,男人們會扛著鋤頭,到農田里松松土;或拿著鐮刀,到村外割把嫩草;或什么也不干,就到田野里走走看看,吸一口帶著青草清香的清新空氣,瞅一眼頂著露珠的嫩秧幼苗,查看一下土壤墑情,端詳一番莊稼長勢。女人們則在布谷鳥的叫聲中抱柴洗米,準備早飯。等到飯菜好了,男人們也回到了家,一起吃完早飯,繼續到農田里忙活。那時候,雖然除了少量自留地外,農田都歸生產隊集體所有,但許多農活其實都已分到各家各戶,大家都知道抓緊時間干活,不用生產隊長催促。

  布谷鳥的叫聲似乎與我有緣,沒有因我離開故鄉而遠我而去。十七歲那年,我參軍來到南方,隨部隊駐扎在深山里,四周稻田圍繞,遠處山林環抱,常年無雪,氣候宜人。春天的早晨,幾聲“布谷——布谷——”的熟悉聲音,讓我從睡夢中醒來,如真如幻,感覺好像身處故鄉一般。春日凌晨站崗時,布谷鳥那清脆悅耳的叫聲更是不時飄入耳中,讓人如癡如醉。由于南方氣候溫暖,布谷鳥的叫聲來得更早,春分之前便能聽到,這也正是當地農人撒種育秧的'時節。南方山區春天雨水特別多,晴天的日子很少,因此布谷鳥的叫聲顯得特別珍貴。對我來說,如果是在睡夢中聽到布谷鳥的叫聲,就知道離起床出操不遠了。

  二十多年前進入城市生活后,我再也沒有聽到過布谷鳥的叫聲。這期間,雖然數次回過老家,甚至有幾次還正值清明時節,卻仍然未能再聽到那“布谷——布谷——”的叫聲。聽老家的鄉親們講,如今布谷鳥的叫聲已非常難以聽到,不知是因為村里村外的樹木大量減少,還是由于布谷鳥本身變得珍稀。其實眾所周知,布谷鳥并非完美無缺,甚至它那豐富多彩的故事中,還有好吃懶做、損人利己的一面,與勤勞的名聲大相徑庭,顯示鳥類與人類一樣,也有說做不一、名不副實的主兒。但盡管如此,布谷鳥那“布谷——布谷——”的叫聲,卻與老家的春天一起,已深深銘刻在我的心中,那是一首屬于春天、農村和故鄉的歌。

  二、雛燕唱夏

  在我的記憶中,燕子是與農村田園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田野、楊柳、飛燕、農家,是那么渾然一體,密不可分。記得小時候春夏時節,只要一抬頭,或是從窗口往外一瞥,就會發現那些黑背白腹的小精靈,在天空或樹間輕盈地穿梭飛行,或從頭頂上從容地掠過。老家燕子中數量最多的,就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家燕。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在農村長大的我,從記事時候起,就知道燕子是候鳥,每年春天從南方飛到北方,秋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年年如此。在我老家正房前面的屋檐下,就有幾個大大的燕窩,是由同一對燕子夫妻壘筑的。每年燕子夫妻從南方歸來后,都會在里面生兒育女。燕子雖然每年春天早早就飛回這里,但夫妻兩個卻總是飛進飛出忙個不停,不是修補舊窩,就是筑壘新窩,忙得好像連竊竊私語的時間都沒有,更談不上大展歌喉了。然而夏天一到,燕窩里準會探出幾個毛絨絨的小腦袋,傳出輕輕的呢喃聲,那是出生不久的小燕子,在等候媽媽喂食。隨著一只大燕子站到窩上,小燕子的叫聲也加快了頻率,像是一首美妙動聽的旋律!每到此時,家里似乎也增添了歡樂。燕子雖是喜愛自由的精靈,但也喜歡與人們相處。有一年夏天,我從屋檐下的燕窩里抓出一只小燕子,放到鳥籠子里,每天帶到田野里抓螞蚱來喂養。沒過幾天,小燕子便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天到田野時,它自己飛出去捉蟲吃,飛回時就落在我頭戴的葦笠上。養了十多天后,我怕因此疏遠燕子母子關系,便把小燕子送回了燕窩。但從此以后,每當我戴上葦笠準備出門,或戴著葦笠走進家院,小燕子都會從窩里飛出落到葦笠上。有時,我就抓幾只螞蚱別在葦笠上,專門獎賞懂事的小家伙。老家的人都說燕子有靈性,看來一點不假。

  與我家燕窩不同的是,多數燕子的窩都是壘在農家正房廳堂的屋檁上,從而更加安全。在燕子出沒的季節,農家的房屋是很少關門的,燕子可以暢通無阻地出入其間。不僅如此,許多農家房屋后墻還留有一個小小的窗戶,方便燕子進出。面對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鄉親們都懷有喜愛之情和包容之心,把燕子視為吉祥物,呵護有加。家燕是一種非常講究衛生的鳥,從來不把糞便拉在窩的外面,因此盡管燕窩高懸于頭頂之上,甚至下面就是飯桌,但人們可以放心地吃飯,從不擔心會有糞便掉下來。與家燕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燕子叫“屎燕”,由于隨處拉撒糞便,人們都不允許它把窩筑在家里。有一年,鄰居二叔的家里來了一對燕子,在屋檁上開始筑巢,等到二叔發現是“屎燕”時,燕子的巢已基本上大功告成。二叔起了側隱之心,便讓燕子住下來,結果每天都是糞雨不斷。二叔便在燕窩下面接上一個盆子,誰知燕子得寸進尺,竟然站在盆沿上排泄,照樣弄得滿地糞便。無奈之下,二叔只好把這對燕子請出了家門。家燕與“屎燕”的外形差不多,但家燕只有黑白兩色,“屎燕”的背部卻有一塊淺淺的褐色,細看之下才能分辨出來。

  在老家,燕子被視作益鳥的典型代表,倍受保護。老家甚至還有“玩小燕子變禿子”的說法,告誡孩子們別打擾燕子的生活。在鄉親們的心目中,成雙成對的燕子,是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的象征。看著它們幸福地出入,自由自在地繁衍后代,人們都會無比羨慕,也無比欣慰。燕子作為只吃“活食”的益鳥,環境和季節對于它們非常重要,小時候農村廣闊的田野里到處都是飛蟲,為燕子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食物,這也正是它們年復一年回來居住的主要原因。千百年來,燕子一直是鄉村的重要元素,缺少了它,鄉村的色彩就不夠完整,鄉野的繽紛就不夠亮麗。燕子也是農家的朋友,沒有了它,農家的生活就略感孤寂,農村的生活就稍顯欠缺。夏日里燕子的呢喃,無疑是農家最喜愛的音樂,似乎是在告訴人們:這里的景色最美麗!

  三、大雁吟秋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天空那么藍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锾斓搅恕!边@是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學的一篇課文。這篇朗朗上口、淺顯生動的短文,把大雁與秋天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給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半個多世紀后仍無法忘卻。

  在四季分明的北方老家,每個季節好像都有自己的標簽,而深秋時節的標簽之一,便是那壯觀的長空雁陣和凄婉的聲聲雁叫。也許老家正位于大雁遷徙的通道上,每年深秋那些日子里,路過的雁群特別多,甚至空中同時出現幾個雁陣的情形也常見到。在我的記憶中,南飛的雁群在早晨和傍晚最多。尤其是黃昏時分,隨著一陣陣由遠及近的雁鳴,抬頭上望,便見一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披著晚霞、帶著金色余暉,列隊從空中飛過,蔚為壯觀。大雁邊飛邊鳴,有時還會有秩序地交換位置,似乎是在相互鼓勁,攜手同行,讓人贊嘆不已。深秋時節,鄉村的人們很難錯過大雁南飛的盛景,因為雁的叫聲總是那樣高亢,那樣悲壯,像是在用一首激昂的贊歌,向秋天和北方告別。此時此刻,人們便會真正領略“雁過留聲”的真諦與美好。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南飛的秋雁很容易與秋收的景象聯系在一起,從而使秋天的景色更加迷人。我小時候,地瓜是生產隊主要農作物之一,因為產量高,而且藤、葉還可以食用。為了便于保存,地瓜必須曬成地瓜干。秋收秋種也是最忙的時節,生產隊白天刨地瓜,傍晚分給各家各戶;各家則要連夜切成地瓜片,以便抓緊時間利用晴天晾曬。夜幕降臨后,地瓜田里亮起數十盞馬燈,遠遠望去猶如星光點點;耳邊是地瓜刀切割地瓜時那“吱嘎吱嘎”的聲音,此起彼伏;黑色的夜空中,偶爾還會傳來陣陣南飛大雁的叫聲,構成一幅別具特色的秋時立體畫面。此情此景,已長久保存在我的記憶中。如今一說到秋雁,就會聯想到那個場面,那個年代。

  大雁雖然每年秋天都能見到,但卻都是匆匆過客,讓人只能遠望,不能近看。我與大雁有過一次近距離接觸,卻源于父親的一次意外舉動。那是深秋的一個黃昏,父親看見一群大雁列隊南行,飛得很低,便隨手舉起手中的土銃,朝雁群開了一槍。那種土銃射程只有一、二百米,平時根本夠不著天上的大雁。那天也許是大雁飛得過低,沒想到真被打下了一只。我這才知道,原來空中輕盈飄逸的大雁,竟然比家里養的鴨子還要大。不過,此舉不僅沒有讓父親感到高興,反而后悔了很長日子,因為那天整個夜晚,住在菜園小屋里的父親,耳邊全是那群大雁的哀叫聲,一會兒遠,一會兒近,徹夜不停,讓人撕心裂肺。父親當晚自然睡意全無,眼皮難合,而且連續幾天都無法睡好覺,一閉上眼睛,耳邊就仿佛響起大雁的哀鳴聲。在那個沒有肉吃的年代,父親把那只五、六斤重的大雁,深深地埋在了一棵大樹下。年幼無知的我當時無法理解父親的心境,因為到了嘴邊的雁肉沒有吃到,還暗暗責怪過父親。長大以后,尤其是離開父母身邊之后,我才慢慢理解了父親的做法。

  我從記事時起,就看著大雁每年定時遷徙,飛往南方。然而奇怪的是。我現在居住的這個南方城市,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大雁的蹤跡,以至于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來,我再也沒有聽到過秋雁的叫聲,只能從回憶中體味那種動人心魄的聲音!整齊的雁陣,清亮的雁鳴,從來都是秋天的一道美景;而“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落兮雁南飛”、“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等描寫群雁南飛的詩句,更是萬古流長。試想,固然秋天在歲月中義無反顧地輪回,但如果缺少了雁鳴的天空,該是多么令人遺憾!

  四、喜鵲鬧冬

  我小時候,老家漫長冬天的寒冷,使大多數鳥兒都沒有了蹤影。在凌厲的寒風和皚皚白雪中,陪伴人們過冬的,除了嘰嘰喳喳的麻雀,好像就只有喜鵲了。

  在我的印象中,喜鵲似乎是天生的樂觀派,總是給人一種無憂無慮、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的活潑形象。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鄉間仍然不乏喜鵲躍上枝頭上下翻飛、喳喳歡叫的祥瑞場面。記得每年大雪過后,我家院內窗前的石榴樹披上潔白的盛裝,稀疏的枝條在窗前隨風搖曳,顯得異常清冷。然而偶爾會有一只或幾只喜鵲落上石榴樹,一邊歡快地跳躍,一邊不停地鳴叫,搖動根根細枝,蹬落片片飛雪,頓時創造出一幅“喜鵲登枝”、“瑞雪豐年”的吉祥畫面,讓清冷的小院變得熱鬧起來。那時冬天里由于沒有農活,其它事情也不多,人們都在“貓冬”,早晨起得很晚,石榴樹上喜鵲“喳喳”的叫聲,就如同鬧鐘,呼喚家人及時起床,開始新的一天生活?赡苁浅鲇趯ο铲o的感激之情,母親有時會抓把玉米粒放在石榴樹旁的窗臺上,但喜鵲很少會吃,倒是便宜了無孔不入的麻雀們。

  在我們老家,喜鵲被稱為“野鵲”,野性大,警惕性高,人們很難與之接近。喜鵲習慣了與人類若即若離的生活,人們可以到處聽到它們的叫聲,看到它們的蹤影,卻很少能與它們近距離接觸。喜鵲喜歡把窩搭建在村外或村口的樹上,活動范圍也主要是在野外,只有冬天里田野被大雪覆蓋后,它們才會到村舍活動。我小時候家鄉有一種說法:如果喜鵲從誰家院子上面飛過,并且邊飛邊叫,誰家就會有客人要來,喜鵲喳喳的叫聲便是前來報喜;而喜鵲從哪個方向飛來,客人就會來自哪個方向。為此,幼時的我最喜歡看到院子上面飛過喜鵲,因為家里如來客人,就有好吃的飯菜了!雖然更多的時候是失望,但偶爾也有碰巧的時候,讓我總是對喜鵲飛過充滿期待。老家同時還有一種說法,即如果幾只喜鵲落在誰家樹上不停地叫,誰家的家人則可能會吵架。真碰到這種情況,各家自然是想方設法把喜鵲轟走。在我的印象中,這好像是喜鵲唯一不招人喜歡的時候。喜鵲很少在各家院子里的大樹上做窩,不知是不是懂得人們的忌諱。

  喜鵲是搭窩高手,直徑近一米的鳥巢搭建在高高的白楊或柳樹上,穩穩當當,不怕風吹日曬,不懼雨淋雪打,并且還能夠躲過鄉村孩子們的騷擾。我小時候,每天看著喜鵲從窩里飛進飛出,總是充滿好奇心,無奈確實夠不著,沒有辦法知道。然而對于孩子們來說,越是得不到、弄不明白的東西,就越覺得稀罕,越想探個究竟。于是,我們總想找個機會親眼看看喜鵲窩里是什么狀況,喜鵲的蛋有多大,雛鳥又是什么樣子。當時,我有一個小同伴瘦弱如猴,是孩子中的爬樹高手,不管多高多滑的大樹,他都能輕而易舉地爬到樹梢上去。那天,我們幾個小伙伴路過村頭那棵大柳樹時,便慫恿這個小伙伴去掏上面的喜鵲窩。小伙伴怕挨家里大人的打,開始死活不同意,但經不住我們又是央求又是激將,便答應了。他怕磨破衣服被家人發現,便脫掉鞋子和衣裳,全身赤裸,一鼓作氣就爬到了柳樹的高處,然后把手伸進喜鵲窩里,抓了一只小喜鵲,并把它帶了下來。此后幾天,我們每天都到田野里抓四腳蛇來喂小喜鵲,但養了不到一個星期,便覺得太麻煩,于是又把那只小喜鵲放回了窩里。這是我記憶中僅有的一次掏喜鵲窩,印象非常深刻。

  長久以來,喜鵲一直是家鄉人們眼中的吉祥之鳥,受到大家的愛護和贊美。老家的許多歌謠,都喜歡以喜鵲開頭,顯得喜慶自然。我小時候經常念的一首歌謠就是:“小喜鵲,叫喳喳,今天外婆到我家。外婆外婆您先坐,我到地里摘西瓜……”在老家人們的心目中,喜鵲似乎總是與喜事連在一起,是鄉間不折不扣的“喜鳥”。正是由于鄉親們的喜愛與保護,使得喜鵲的叫聲常年不斷,給農家生活帶來了熱鬧與吉祥。

【鳥鳴聲聲散文】相關文章:

聲聲慢03-13

《鳥鳴澗》的唐詩鑒賞07-01

《鳥鳴澗》原文及鑒賞03-18

求鳥鳴澗的賞析啊10-26

《聲聲慢》原文03-13

《聲聲慢》賞析03-13

《聲聲慢》李清照03-13

李清照《聲聲慢》03-13

古詩鳥鳴澗的詩意是什么?07-21

李清照《聲聲慢》鑒賞03-1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 |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 | 看a在线先锋影音 | 日本性爱视频观看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