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小屋散文
國外有一部著名的影片叫《蝴蝶夢》,它的開頭很特別,是女主人在夢境中回到了她的故居,臺詞是:“我常常在夢中回到我的曼德里。”而我也和女主人公一樣,經常在夢里回到我和妻住過的小屋。
和妻結婚真可謂是白手起家。為了節省,和妻舉行的是旅游結婚,拿著和妻積攢了兩個月的工資,仗著岳父在北京上班有地方住,買了五塊錢的公交月票,竟然把北京城的著名景點逛了個遍。
婚后,我和妻住在了岳父母遷居河北后留下的小屋。小屋,在鐵路系統一個家屬大院里。它建筑的簡陋,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是那種干打壘房子,即墻體從地面開始,一米來高是磚砌的,其余都是土坯,屋里陰暗潮濕,可這一住就是三年,直到我在學校分到了住房。
小屋有妻父母留下的幾件簡單家具,經兩人精心地策劃布置,幾樣自制的手工藝品、幾幅朋友寫的字畫,再加上一大柜子書的點綴,竟使小屋充滿了書卷氣息,我和妻美其名曰“陋室齋”。
新婚燕爾,我和妻子完全沉浸在愛的河流里。白天,我拉著那把舊小提琴,和妻一起自娛自樂;夜晚,我們又一塊在燈下徜徉在文學的海洋里,真有點劉禹錫《陋室銘》中“彈素琴、閱金經”的味道。
接著,我們開始精心營造我們的小家。那時,我和妻的工資加起來才100多塊,當時,一臺彩色電視就2000多塊,那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大數字。我和妻精打細算,終于攢夠了錢,當那臺19寸的電視,放在我們的.桌子上時,我和妻的歡欣,簡直難以言表,兩個人竟像小孩子一樣,爭著搶著換臺,甚至激動得徹夜難眠。
那時,我還在外縣教書,最痛苦的就是一周的離別了。妻子每次都依依不舍地一直把我送到汽車站,而我則等了一趟車又一趟車,直到最后一趟,我才無奈地登上班車,然后,在車窗里看著漸漸遠去的妻。我每周都會回家,可在分別的一周里,彼此幾乎還是天天一封書信,后來,竟積攢了一箱子的“兩地書”。
周末,我總是歸心似箭,下了課就往車站奔。夏日,回到家就會有一碗用冷水冰過的綠豆湯(當時還未購買冰箱);冬日,一踏上車,心里就想著那爐火通紅,有著一桌子經妻精心烹制,熱氣騰騰的飯菜的小屋,人還未到,心里早已暖洋洋的了。后來,我終于調回了咸陽,從此,我結束了兩地的奔波。
我是地地道道的陜西人,愛吃大肉,不會吃魚。以前在父母家,有限的幾次吃魚,都是戰戰兢兢的,就那還是經常讓魚刺卡了喉嚨。妻子說,大肉脂肪多不好消化,魚肉營養豐富,每次她都會把魚刺剔得干干凈凈,這種習慣,甚至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有了女兒以后,每次吃魚,妻剔刺的工作量,就加大了一倍。
80年代后期,報紙傳媒說,鵪鶉蛋營養要比雞蛋高得多,妻子就常常買來煮好給我吃,而且,每次還親自將皮剝好,鵪鶉蛋小,剝皮很是艱難,皮剝完后,鵪鶉蛋上還會留下許多小渣滓,妻子又仔細用開水沖洗干凈。每次看著干干凈凈的一碗鵪鶉蛋,我的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
隨著城市的發展,大雜院被一家房地產開發商看中了,要建商品住宅樓。這時,我也正好在學校分得一套住房,于是,我們不得不告別了小屋。搬家那天,望著空蕩蕩的屋子,心里還真不是滋味呢!
后來,我再來大雜院時,那曾經充滿我們愛的小屋,已經蕩然無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住宅樓,我努力尋找小屋從前的位置,卻怎么也找不到了,但它卻深深地、永遠地留在我的記憶之中。小屋雖然簡陋,但那里曾是我溫暖的港灣,它承載著我和妻“艱苦創業”的幾多歡欣,小屋在我心中,正如孔子所云“何陋之有”呢!
噢!小屋,我永遠的小屋。
【永遠的小屋散文】相關文章:
愛的小屋,爬滿了青澀的蔓藤散文11-13
散文:永遠到底有多遠12-14
愛若有呼喚,幸福便永遠都在散文12-05
林中小屋01-22
簡筆畫小屋的畫法步驟11-08
湯姆叔叔的小屋好詞好句誰有?11-01
矮婆婆的樹皮小屋幼兒小故事04-20
讀《永遠的琥珀》有感10-26
永遠的同學700字04-14
永遠的同學心情日記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