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鋪起一條脫貧的五彩路散文
用生命鋪起一條脫貧的五彩路
3月17日,記者拍攝的馬邊縣沙腔鄉境內S103線,王川等7人正是在此路段勘察時遇難。道路前方是規劃中的峨馬路新建路段,該路段打通后,從馬邊縣城到峨邊縣城只需兩個半小時,將比現在的車程縮短兩小時,直接受益群眾37萬人。
從馬邊縣到峨邊縣城是一條脫貧攻堅的難路、爛路,即使一路無阻也要4個半小時的車程,極大的阻礙了馬邊縣到峨邊縣一帶脫貧攻堅的有效推進,也成為樂山扶貧干部心頭一塊“病”。正是如此,打通峨馬路成為樂山扶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在勘察峨馬公路時,對口幫扶的樂山市公路管理局局長王川等7人被崩塌的山巖砸中,不幸遇難。
犧牲在扶貧路上,或許王川們早已在思想上做好的準備,不畏扶貧路上的艱險,不怕扶貧征程中的.挑戰,只為不辱使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把扶貧路徹底打通,把脫貧致富的希望和溫暖第一時間送到峨邊。7名扶貧干部不幸罹難的消息傳開,無數國人為之動容,無數貧困地區的群眾灑下熱淚,這才是黨和人民的好干部,在用盡生命的張力詮釋人民公仆的忠誠與擔當,恰似那潤物無聲的春雨,在默默奉獻中綻放“舍小我”的大愛,把希望和溫暖吹進山區的每一個貧困群眾心里。這樣的干部是黨的驕傲,值得歷史和人民銘記。在長途漫漫的扶貧道路上,需要更多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忠誠無悔、執著奉獻的黨員干部,這樣的干部多一點,扶貧道路就更暢通一點,扶貧攻堅就更給力一點。
艱難的扶貧道路何止峨馬公路一條?截止目前,全國仍有5千多萬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其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自然環境惡劣、交通閉塞的邊遠山區,要如期實現全面脫貧治“窮根”、摘“窮帽”,首要的就是打通通往外界的公路,實現道路的互聯互通,確保扶貧人才、資金、項目引得進,貧困地區的資源、勞動力流得出,暢通貧困地區經濟“脈流”,增強貧困山區脫貧內生力量。這不僅需要政策精準、措施到位,更需扶貧干部敢拼敢干,有為扶貧事業不懼犧牲的精神。
用生命鋪起一條脫貧的五彩路。7名扶貧干部永遠的離開了,卻帶不走峨邊鄉親對他們的真切思念。所有人都深信,他們將永遠躺在那片熱土,化作那條扶貧路上一顆顆平凡的石子,深深埋在泥土中,用默默無聞的奉獻詮釋忠誠與擔當,用生命鋪起一條脫貧的五彩路,讓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大山,走出貧困。逝者如斯,但7名扶貧干部的偉大,時間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大山那邊的鄉親們不會忘記,他們已經為這個偉大時代樹起又一座精神的豐碑,為各級黨員干部立起一個忠誠、擔當、充滿大愛的干部群體形象,必將激勵著一批又一批的扶貧干部們前赴后繼,把激情揮灑在偉大的扶貧事業中,用生命鋪就通往脫貧的五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