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相忘乎江湖的散文

時間:2021-03-13 13:40:26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相忘乎江湖的散文

  一、道常無為

相忘乎江湖的散文

  在公元485年的某一天里,須發皆白的老子,騎著牛來到函谷關前。倘若按照《神仙傳》里所記載,紫氣東來,圣人出關,道教之說,便由老子傳給了關尹子。

  我想,關尹子那時正在做著大官,大概是不經常修道的,但因為手里一本《道德經》的流傳,從此名聲大震,實在是火得有些幸運。但也正因為如此,老子借關尹子的影響力,鼓舞了無數像列子莊子這樣杰出的傳承與發揚者,于是一代一代,道教也從一根羸弱原木,終成巍峨之云嶺。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據說關尹子讀了老子寫的書后,似聞天籟,官也不做了,終于追上老子。而老子呢,為他誠心所動,便帶著他走了。呵呵,我想傳言是真的話,那時候的官也真是純粹。

  如果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話,那么問世間道是何物,就直教人沉迷生死了。當然,老子流傳下來的法門,也有太上忘情一說的。竊以為,太上忘情,非忘情也,正如《道德經》里說“不可見欲”,忘的,乃是人的私心與欲望。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道家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以黃老之說,治療人心之頑疾,使泱泱大國,億萬子民皆起不爭心,起不貪心,起不盜心,這是老子的功勞。幾千年來,而由道家催生的這種精神,漸漸成為民族的支柱,與此同時,也體現了人內心的一種修養。

  老子出關,下落不明,從此道教便與神仙連在了一起,也多了些虛無縹緲的傳說。也許,道教從誕生一刻起,就是為了凝神靜氣,煉神返虛,重新回歸到天地原始的狀態中去。

  一生崇尚清凈無為的老子,估計也沒有預料到,在后世,道教會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神仙體系。當然,神話故事的存在是必要的,正是這些美麗的神話,構成了民族崛起之根本,自從女媧補天開始,所有流傳下來的故事,也不過是為了警醒世人,迷途知返而已。在后世的《太上感應篇》中,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我想,說的大概就是這個理。

  二、道常無名

  老子因為生的晚,又比旁人多活了些年月,所以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的感嘆,在他這里是沒有作用的。修道之人嘛,向來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用今天的話說,老子是個哲學家,但老子在骨子里,是不屑于講理的,講理是儒家和法家該干的事,他只是比較隱晦地闡述了那埋藏在心中的道而已。

  可什么是道,道又是什么呢,翻開道家的一些經典著作,我們就能看到,在列子那里,在《沖虛經》里,人可以御風而行,因此道是灑脫;在莊子那里,在《南華經》里,魚也有逍遙的一面,因此道是浪漫。

  問道,問道,你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我說非也,非也,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正如你缺的東西我都有了,就連你缺的,我也可以給你。

  問道,問道,你說形而上者謂之道。我說,非也,非也,形而下者謂之器,沒有慧根和毅力,既不了道,也不成器。

  問道,問道,你說離有離無之謂道。我說,非也,非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本來在就一里,卻還要苦苦追尋一之外的東西。

  道,其實也很簡單。不必拿皓首窮經的那套學問來考證,道就是東坡眼前的江山之清風,山間之明月;道就是太白心里的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道就是李賀手下的丹成作蛇乘白霧,千年重化玉井龜;道也是陶潛身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道常無名,有跡可循的,便不是自然之道,而是心里的禪。

  三、道法自然

  “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老子說的這句話,跟年紀無關。沉下心來,縱觀整部《道德經》,我以為其要領,皆在一個‘不’字。

  不為、不爭、不敢、不與、不貪……

  字面上,看似都卑微到了骨子里,其實流露出來的,依然是水的本質。再小的一灘水里也能淹死大象,所以人活在世界上,切不可過分驕矜。“滿招損,謙受益”儒家也提倡這套理論,但還是沒有老子說的好,南懷瑾先生談老子的人生觀,說老子是“該謙虛時謙虛,該要還得要”,哈哈,講得確實有點意思。

  繼老子之后,愛講寓言故事的莊子,有一天心血來潮,也寫了一篇故事,說的是有一個賣肉的屠夫,因為亡了國,便跟在自己的王身后跑路。他一路上出謀劃策,因為對王照顧有加,以致后來復了國,王第一時間就想賞賜他。這時屠夫就對王說,我的王啊,恕草民不能接受啊。先前,亡國的原因有很多,可這壓根跟我沒有關系,所以我沒有主動去向君上請罪;現在復國了呢,很明顯也不全是我的功勞,所以我也不能領賞,你懂了吧?

  哈哈,估計這王乍聽之下,也是一頭霧水,且不去管他。

  師徒兩個都比較高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這就是老子的情懷,這就是道家的意境。可能有些超然,超然的幾乎都不像那個在塵世里混跡了那么久的老頭。在老子的一生里,他從始至終都是清醒的,他知道在禮崩樂壞的壞境里,呆的再久也是無益,所以他選擇了出走。從中原來到了西域,也將身體皈依了心靈。

  人當然需要清靜,淡薄了名利,才能從花花世界里走出來。如同這些年來,你被俗世纏身,從未領悟過山上的景色。可有一天當你解開繩索,真的來到了山中,收獲的,就會是另一片天地。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人間百態,莫不如此。

【相忘乎江湖的散文】相關文章:

時光半束,江湖一夢散文12-04

塵緣相誤,舊夢如浮散文11-15

忘乎所以的近義詞是什么01-15

相氏-姓相的名人-相姓起名字-相姓的起源與家譜04-20

大笑江湖臺詞02-14

浪跡江湖近義詞04-08

江湖騙子的成語解釋05-15

十年仙劍歸一夢,一夕回首江湖遠散文11-17

萍水相遭的成語解釋05-13

《笑傲江湖》經典臺詞03-1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A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天堂久久伊人网 |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 |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洲美三区中文字幕 | 日本v亚洲v精品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