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道士下山》的時候,總覺得,故事的背后仍然是故事。陳凱歌的電影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文精神,所以,影片絕對不是一部單純的喜劇片。貫穿始終的道家文化,在無時無刻的推進著情節(jié),也像觀眾講述著做人的道理。
“不擇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這句話,是何安下下山前,師傅告訴他的。他是在告訴未經(jīng)過社會洗禮何安下一個做人的道理。小道士下山后接受人生世俗磨練。他遇到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遇到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使他從老實巴交,蛻變變得圓滑。然而他身上有一些特質(zhì)并未被丟掉,正是因為他身上的這種特質(zhì),使得他在遇到各種困難后能化險為夷。
那么,他的特質(zhì)是什么呢?我說不清楚?赡芫褪撬冀K不忘的初心。影片中不少處提到,心。何安下不停地追尋如何安放自己的內(nèi)心,這個問題,是多少人應該思考的。何安下的心,有善,有惡,有淫,有欲。而安放好自己的內(nèi)心后,便能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開辟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將自己從生活中獲得的知識,積累的經(jīng)驗落實到自己的生命里,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的力量,從而使自己能辨別是非,懂得羞恥。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安放自己的內(nèi)心,最后有不同的結(jié)局。何安下所接觸的社會,并不是美好的,叔嫂亂倫,徒弟偷學,師門爭權(quán),少婦求子,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私欲去改變一些事情,社會是丑惡的,黑暗的。何安下內(nèi)心也有私欲,他想和師娘睡覺,他想幫少婦求子,他想要錢,想要功夫。至少我們能看到他的欲望。何安下最終能將自己的欲望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周西宇在片中說“不離不棄,不嗔不恨”,這是一種道德,但是他最終還是被手槍打死了,周西宇是武學大師,最后卻喪生在社會前進的產(chǎn)物手槍里。他生活在安靜的道館里,在安靜中窺視自己的生活。可是他的生活似乎太過于自我,隔離了社會。而影片中的一對師徒,趙心川和彭乾吾太過于私利。三者最后都死了。何安下活著,他的厲害之處,可能就是在于,他在心里追求著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堅持,并能將自己安放在整個社會里。
因此,不難解釋,為什么《道士下山》要叫做《道士下山》。道,可能就是一種內(nèi)心的追求。下山,正是接受社會的洗禮,去自我磨礪成長。道,似乎最后回歸到了最平常。會猿擊術的兩位武學大師,一個在戲院里唱戲,一個在道館里掃地,你不覺得屈才?然而,在周西宇的講述中,你卻能真真切切的感受自然的,生活的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日月輪回,花開花落。超越了天地的生命,與萬物融合在了一起。對自然的敬重,激發(fā)了自我的力量。心中有道,而道能融容天下。為什么周西宇能被視為英雄,因為他不改初衷的擁有人性和生命的力量。他在生死間,有一種順應天命的無為,渴望自由,渴望內(nèi)心的釋道,最終返璞歸真。
何安下,在下山后,遇到的幾個人,代表了中國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如松代表的是佛教,周西宇代表了道家,查老板是儒家。陳凱歌通過電影展現(xiàn)了儒道釋三者和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化氣息濃重,可惜我看書太少,看不出多少東西,只是覺得這部片子不錯。
最后說說我的視覺感受吧;@球場打斗的那場戲,還有就是最后張震出來怒刷顏值的戲份,我非常喜歡。最后查老板和彭乾吾禪定的那一場,有一種《臥虎藏龍》的即視感,對了,還有《繡春刀》的感覺。張震白衣飄飄,我眼睛都直了,帥爆了。不過我也深深的懷疑,查老板跟周西宇之間的基友之情。畢竟周西宇說“我希望你去娶妻,生子……”的時候,總感覺是一對激情四射的基友分別,你想象一下,如果這部片子里沒有王寶強,那不就是充滿中國元素的《斷背山》么?好吧,我想多了,開玩笑,開玩笑。
人家說《無極》是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搜索》是不讓座的人肉,《道士下山》是荷葉雞惹的禍。不過陳凱歌仍然保持著他的人文色彩,從《霸王別姬》到短片《百花深處》,再到今天的《道士下山》。人文情懷滿滿的。
最后,給《道士下山》點個贊。
作者:趙飛雁
紹興市稽山中學高三(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