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墻古遺風抒情散文
從塵埃中嘆息著沉重之音。青色的磚是這樣的。它沒有那千人枯骨萬人尸的長城聲名昭著,更沒有長城今天受人“頂禮模拜”的榮光。它便是帝都長安的城墻。
探訪這古墻,還是在高一時的那次旅行。雖說有些許勞頓,加之飲食不習慣,我們一行對長安之行頗有偏見,但這古墻的回憶卻不得被涂抹。
來到時,是帝都的黃昏。陽光將西邊更遠處的云煨成了溫潤的紅。夕陽的光輝照不到城墻圍裹的空間里。陰涼的空氣讓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安靜下來,去探求這古城之美。一步一步地從臺階登上城墻,每一步都如此靜謐,踏實。堅實的青色肌骨吞下了所有的聲音。青磚間白色的線條,依稀能從中嗅出城墻壁的干靜氣息。登上墻頂,便是一個寬闊的臺面,每隔一百二十米便有一鵲臺。據說那是用來在衛墻壁迎敵時存放兵器的。環視墻上,游人較少,除了旅游者的交談,我再也聽不見其他的聲音了。雖然城墻壁立于鬧市之中,每日煙塵都要侵蝕他們的皮膚,但他卻如此安靜,確有歷經滄桑的長者風范。
長安的城墻,除了青磚之外,紅色最多。漆成紅色的木柱上,掛著幾盞風中搖曳的燈筆。上面的龍鳳紋樣雖然陳舊卻依然迷人。不遠處的樟梧,拼命地生長,想要將綠色獻給古墻,但他溫婉而嚴厲地拒絕了。即使再諂媚地婆娑起舞也無濟于事。忽然,城墻的另一邊,一個本為鐵黑無能,卻滿是銹跡的東西吸引了我。我三步并作兩步走了上去。那是一口銹跡斑斑的大鐘,上面青龍的.圖案還斑駁可見。疏松的銹跡不能檔住來自城市喧囂的剝蝕,而讓鐘愈發蒼老。將耳朵湊到鐘邊,輕輕地用食指叩擊。一種源自歷史淵藪中的嘆息震顫著我的耳膜。沉郁,渾厚,正如巨龍在泥沼中呻吟的痛苦,太過沉重,不禁讓我的思緒揮下一把濁淚。
在淚光中,我看到了那白袍的狂客。自詡狂人,譏笑孔丘。不肯取悅權貴的他,只得因恃才傲物而發著“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牢騷,仰天苦笑而走,城墻目送他離去,但終究沒有一句言辭,只是默默地看著一個天才的東行之路。不久一個大人物走了出來。在安史叛軍攻克潼關的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玄宗倉皇逃竄,城墻也像目送李白一樣目送他,只不過這次,他看到的是一個強勢男人的末路。當李亨再來時,他又將面對大唐的末路。雖然長安作為帝都的風光不隨大唐之殤而被塵封。但幾個世紀之后,只有一位皇帝來了。此時的長安相較北方的都城來說已是蓬蓽,但他也決不會因這個帝王的到來而生輝!他是逃難來的!此刻的中華大地,已被撕成了碎片,洋人耀武揚威的坐在龍椅上俯視著由人民怨怒與悲哀而組成的人間地獄。而作為萬民之主的皇帝卻逃到了西邊,不理會天下人民,城墻生氣了,想當年李隆基出逃還要給百姓留座橋來逃避戰火,而你這小兒卻如此無道!
畢竟都過去了,歷史的刀在古墻上劃下痕跡,手指所能觸到的青磚已并非前人之筆。墻上一個個帶著明顯異文化符號的人走過,這當然也不會是當時守衛此墻之士。而這古墻看盡了滄桑,閱盡了中華大地由歷史之巔淪為任人宰割的魚肉,再從死灰中復生而如鳳凰飛騰。他依然沉默,堅忍。
墻啊,古墻,你這鬧市中的靜地,這絕美蒼涼古跡,你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你將一切榮光,屈辱,甚至災難都一并吞下,你的這份情感在我來看來,才是真正的城墻壁!
【青墻古遺風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墻_700字01-26
墻初二作文01-27
墻高二作文05-22
心墻_950字01-26
短墻暢作文12-24
《水調歌頭》古詞鑒賞06-16
柳梢青宋詞鑒賞07-03
《青溪》唐詩鑒賞07-01
畢業墻初三作文12-24
格拉古兄弟的故事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