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抒情散文
夜,寅時。一場久違的春雨悄然而至。
“轟隆隆……”刺耳震撼的春雷滾過城市夜空。第一聲炸雷從遠處隱約傳來,我懷疑自己聽錯。直到第二聲、第三聲由遠而近,清晰地劃破耳鼓,我才知道這不是幻覺。
驚雷于我,并不陌生。開遠在氣象劃分上亦屬強雷區,雷暴天氣最少的年份也有50來天。然而,清明前后聞驚雷,實屬少見,盡管它持續時間并不長久,也就那么稀疏的幾聲,但它卻像一場大型交響音樂的前奏,引領著主題高潮漸次涌來。
風,清涼而柔潤,一掃早些時候空氣中的悶熱和壓抑,一股腦兒地擠進我的心窗。垂簾飄拂,小屋澄澈,每個角落都充溢著清新的氣息。睡夢被這些春的精靈攪得意興闌珊,倒不如披衣而坐,點燃一根香煙,靜靜等待第一滴春雨落進我的思緒。
“嘩-啦-啦”一片雨點如瓢潑灑,間歇性地打在屋檐上。不,確切地說是城市防盜籠的遮雨鐵皮上,響聲夸張而刺耳,全然沒有雨打芭蕉似的半點詩意。雨腳在夜幕中徘徊,仿佛在故意考驗人們期盼的最后極限。
該來的.終歸要來。短暫的聚合、交織、醞釀之后,一場真正的、持續不斷的春雨盛宴終于拉開序幕——
—鄰家窗外的燈光映襯著晶瑩的雨絲,細密的雨腳在春夜的和風中舞蹈。不急不緩、亦步亦趨的雨點節奏,輕輕敲打我的無眠。這是真正的春夜喜雨,是杜工部從唐朝就一直吟唱到今天的時節好雨。它在人們的心頭沉潛太久、期盼太久,所以,每一滴雨點都金貴如油。它隨風潛入今夜,淅淅瀝瀝滋潤著蕓蕓眾生。此刻,興奮和驚喜的人不該是我一個,而是滇南大地千萬顆焦渴的心。今夜的無眠不僅僅屬于我,更屬于那些與紅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身影。
3月上旬,我揣著滿腹的悲憫,隨州作家考察團奔赴小龍潭山區災情一線,去體味連續3年與旱魔抗爭的山村人生。手捧被赤日烤焦的漫山紅土,腳踏已沒有一絲一毫水汽的村口壩塘,所有人的心情都無比沉重。我們在親歷政府強有效的組織能力,以及山民們積極樂觀的自我救助之外,欣慰之余,是否應多一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層思考?石漠化的荒山禿嶺,至今仍然飄浮在我的腦際,這種印象,不該是我的終極記憶,我們的子孫沒有責任去承擔前輩們犯下的過錯。
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里,春雨是屬于清明節的。煙柳、梨花、流鶯伴隨纏綿不絕的霏霏細雨,那一定是空山新雨后某一個芳菲四月天,像一幅人間至美的畫卷,深深地鑲嵌在我們固有的意識里。而我這些年來感受的清明,早已沒有上述的絕美意象,那個充滿傳統文化意蘊的節日,仿佛已隨日漸沉落的烈烈焚風,消逝在生動的文字邊緣。今年的清明,我照例在父母墳塋前捧上一腔的哀思,多想干燥的天空中能飄下幾粒雨點,聊慰地上地下的心靈。而蒼天始終不能滿足我的奢望,唯有滿山枯黃的野草,替我訴說著不絕如縷的感傷。
積雨云游離于我們的期盼之外,所有的心收攏了翅膀,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幻想在久違的天雨中翱翔。一場雨,是一種心情;一場雨,是一種泣血的等待。
不知是我們的堅韌感動了上蒼,還是上蒼原本就該垂憐普天之下的眾生,我們終究等來了今年的第一場春雨。無法預測這場雨能持續多久,但它已經用無聲的潤澤,在輕輕擦拭我們心靈的煎熬,在竭力蕩滌每一片樹葉上淤積的塵埃。
珍惜每一個下雨的時刻,珍惜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每一份饋贈。
【好雨知時節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小寒時節諺語08-29
大雪時節祝福詩句01-21
清明時節寄語01-22
芒種時節養生要點06-03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立冬時節祝福語10-31
清明時節農事諺語07-29
描寫谷雨時節的古詩04-15
描寫立夏時節的古詩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