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情更怯抒情散文
又是一年端午節。前天堂弟從老家打來個電話,說母親讓我端午節帶兒子回去玩,她要給孫子包好吃的粽子。屈指一算,我已經離開家鄉20年,已經20年沒能吃上母親親手包的粽子。但是我卻常常懷念在老家過端午節、吃粽子的日子。
老家在那七仙嶺腳下,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村前流過,村口那株不知歲數的見血封喉,象一把撐開的巨傘,每次回家遠遠就可以望見它,宛如母親撐著傘在村口盼著游子歸來一般。偉岸的椰樹、婀娜的檳榔樹、婆娑的刺竹,把小山村環抱起來。
小時候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異常困難,小小年紀就開始幫家里干活,什么拾柴火、打豬菜、種菜、喂豬、放牛等等。我記得在生產隊那陣,只有過年和端午節的時候才能填飽肚子,其它日子大多是餓著的。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她話不多,但過日子挺會打算的。不管多困難,每年的'端午節前,母親都會提前備好糯米,上山采回粽子葉,然后把平時省吃儉用留下來的那點錢,拿去買些五花肉回來給我們包粽子。一般都是在農歷五月初四下午包好粽子,晚上生火煮,第二天早上我們一起床就有粽子吃了。每次母親在煮粽子的時候,我們兄妹幾個是最難睡覺的,躺在床上,腦海里想的全是粽子,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夢見的是煮熟的粽子被哥哥、姐姐、弟弟搶光了。有一回我半夜驚醒,連忙下床到灶旁看還有沒有粽子。很多年后,母親說到這件事時,臉上還會出現一絲別人不易發現的苦笑。
我問過母親:為什么那時都是在農歷五月初四包粽子?提前一兩天不行嗎?母親說,提前煮的話,那端午節就沒有粽子了。
離開家鄉后,我就很少回去,心里總想干出點樣子后,把年邁的雙親接出來城里住,不能讓他們在那窮山溝里受苦了。后來,成了家,為人夫,為人父了,也沒有干出什么名堂,心里更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只是想家的念頭卻與日俱增,有時在萬簌俱靜的夜晚,在那月明星稀的晚上,腦海里便浮現兒時在家的一幕幕,那時很苦、很累、很餓、很艱難,但卻很開心,兄弟姐妹繞著母親膝下嬉戲,偶爾還能聽到母親的幾聲笑罵,那段日子似乎還沒走遠。每念至此,我就覺得自己是在放飛思念牽引著母親那遙遠的等待。我想家,想母親的時候,母親也肯定在想我,我想一定的。
我曾經和大哥商量:是不是把母親接出來?但每次大哥回去跟母親提這事時,母親都不同意,說城里住不慣。另外,她要是聽不到雞鳴狗叫,看不到牛、羊什么的就睡不好。家鄉的老人常說:母親的愛就象牛身上的毛那么多,孩子的思念卻只象牛毛那么長。一點都沒錯!
是啊,在外邊闖蕩久了,心里會不由自主的產生“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怕鶯聲似故山”的幽思。“常回家看看”那歌唱得好,父母健在的時候,干嘛不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聊聊呢?何必事后常追憶、懷念、遺憾呢?我得馬上打電話給堂弟,讓他轉告母親,無論怎么忙,這個雙休日,我得帶著兒子回老家,回去看她。
【思鄉情更怯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鄉情的散文10-31
鄉情高一作文08-18
農村女的愛鄉情01-18
鄉土 鄉情 鄉愁散文欣賞04-30
鄉情初一作文(9篇)04-05
鄉情初一作文9篇09-07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怨思07-09
怨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