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里人家抒情散文
圩堤,是圩里人安身立命的一道屏障。什么時候,往高高的壩頂上一站,瞅見眼前一江碧水和身后的萬頃綠波,心,就踏實(shí)了,安生了。
圩里多水。村頭地尾,左一方池塘,右一彎溝渠。橫一道河汊,豎一潭深水。大魚小蝦,紅菱白藕的,饒是給圩里人的飯桌上,平添了幾多鮮美味道。不說什么接天蓮葉,映日荷花了,便是那碧油光亮的水草,一年四季里,也大大養(yǎng)了鄉(xiāng)里人的眼哩!
堤外的那條大江呢,多數(shù)時候,總慈眉善目的。南來北往的船只,只管突突突地從她身上駛過。多重的貨船,她也滿不在乎,只是自顧自地向東旖旎而去,一副深情款款的樣子。
一到汛期,可就跟發(fā)了狂的野獸似的,啥也羈勒不住。上游的水要是猛一泄下來,她便一下子猖狂起來,只消大嘴一張,就能把圩堤撕開一道巨大的傷口。一時間,那滾滾濁流,可就千軍萬馬一般呼嘯而來,眨眼工夫,千里沃野便成了一片汪洋澤國。到處都是哭叫聲和來不及逃生的動物尸體。樹梢頂上,擠滿了驚惶的水老鼠,還有蛇,吐著長長的信子,一副幸災(zāi)樂禍的樣子。
圩里人,最怕的就是這個。破了圩,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那一年,老家堤外的小圩決口。眼見一江渾黃的大水,就那么滔滔汩汩地漫過村莊和田野,沒過屋頂和樹梢,徑直涌到大堤下。老鄉(xiāng)們的腿,不自覺地就跟著那堤壩軟了下去,說出來的話,也顫顫悠悠的,飄飄忽忽的。小腳老太太們,成天踮著那三寸金蓮,奔走在各個小廟里,燒香燭,拜菩薩,哭訴著求老天開眼。可那天呢,總是一副鐵面無私的樣子,就是不肯收受人間的香火,只是陰沉著臉子,跟誰欠了他多少似的。
小家伙們,眼淚汪汪的,坐在平底的小腰盆里,守著幾袋稻米和大件的木器家具。由爺爺奶奶領(lǐng)著,去山里投親。有些人家舍不得雞鴨鵝,豬牛羊什么的,干脆也綁了縛了,撂在艙里。陰沉沉的天幕下,大水茫茫,只聽得這里一聲豬的慘叫,那里一陣牛的哞哞,實(shí)在凄惶得很。
堤上的男人們,早就紅了眼。個個鐵青著臉,眼窩深陷,赤著腳,鐵鍬,一刻也不離手,草袋子,隨叫隨到。反正是哪兒危險(xiǎn),往哪兒沖。那實(shí)在是一段揪心而難忘的日子。那樣多的人,那樣多的心思,在無情的大水面前,竟擰成了一股扯不斷的麻繩。許是人心齊,泰山移吧。終于,一場久違的西風(fēng),吹散了滿天陰云,籠罩在人們心頭數(shù)十天的陰霾,這才隨著那一江東流的水,消散得一干二凈。
圩,保住了。人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圩里人活著不容易,總得未雨綢繆才好。
挑圩,是一代一代的圩里人,永難忘懷的集體記憶。數(shù)九寒天之際,淳樸厚道的圩里人,才剛放下鐮刀和鋤頭,就扛起鐵鍬和籮筐,在呼嘯的北風(fēng)里,喊著震天動地的`號子,齊聚到圩堤下。身強(qiáng)力壯的,年老體弱的,大老爺們,毛頭小伙,大姑娘,小媳婦兒,凡是正當(dāng)年的,都得去盡自己的一份兒力量。試想,哪一道圩堤,不是由一鍬鍬土,一筐筐泥堆筑而成?哪一塊土方里,沒有挑圩大軍的淚與汗?如果不是這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高度的辛勞,又哪來旱澇保收的年景?
如今,圩里人終于不用挑圩了。大大小小的圩堤,全被機(jī)器整得既堅(jiān)固又厚實(shí)。鋪上石子,灌上瀝青以后,搖身一變,竟成了寬闊的大馬路。那鄉(xiāng)村公路呢,徑直修到了家門口。圩里的姑娘小伙們,一茬一茬地,全沿著這條通天的路,進(jìn)了城。進(jìn)廠的進(jìn)廠,開店的開店。忙活一年下來,腰包揣得鼓鼓的。賺夠了,就回家蓋洋樓,娶媳婦,生孩子。那小日子過的,芝麻開花似的。家里的老人呢,守著幾畝自留地,抱著香噴噴的小孫子,也成天樂樂呵呵的。
選一個夏日的清晨,到我們大圩堤上來溜溜吧!
你看,圩外無邊的綠楊林里,成群的白鷺,優(yōu)雅地翔舞著,鳴叫著,恍若一個個白色
的精靈,在盡情享受著美麗的晨光。堤坡上,誰家的老牛一邊很有味兒地嚼著青草,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fù)u著粗壯的尾巴。偶爾,還有一兩只小鳥飛來,落在它厚實(shí)的背上,啄蟲子吃。圩里呢,大大小小的村莊,全臥在青青的田疇里。那炊煙呀,就著薄薄的晨霧,和輕風(fēng)一起,慵倦地飄呀飄……
【圩里人家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從唐詩宋詞里走來的鄱陽湖抒情散文06-28
名人家風(fēng)故事02-10
《蒲柳人家》的教案02-02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小橋流水人家》閱讀習(xí)題10-17
人教版《小橋流水人家》教案10-13
高一抒情散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