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日暇思抒情散文
悲秋的歌賦古往今來舉不勝舉,秋天在詩人眼里仿佛是一個天生惹人悲傷的季節,但劉禹錫的“我言秋日勝春朝”似乎又有點矯枉過正,還是醉翁歐陽修說得好:“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秋天和其它季節一樣,是一年中的一個特殊時段,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它一頭連接著盛夏,一頭通向嚴寒,把冰火迥異的兩者連結起來,帶給人們一個舒適的季節。秋天不但氣候宜人,而且還伴隨著豐收的喜悅。秋季給人的感覺是成熟、干練、穩重,應該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季節。
不少文人喜歡悲秋,像李白這樣曠達豪放的詩人,對四季輪回就很看得開。“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萬物之于天地不過是過客而已,人生幾十年光陰如白駒過隙,更是短暫。無論什么要想獲得永恒,都只能無端徒增煩惱。
人生也和季節一樣,有著自身固有的`運行軌跡。嬰兒剛誕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走向死亡。悲觀者看到這一點,可能會涕淚橫流,傷悲不已;而樂觀的人發現這個規律后,則會把精力放在如何使短暫的人生更加輝煌燦爛上,而不去徒勞地哀怨。“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夫子在這個問題上就很曠達,把“聞道”置之于生死之上,這樣一方面擺脫了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一方面使精神有了寄托,用“聞道”求索來充實內心,充實生活,內心的蔭翳也就一掃而空,心中充滿了陽光,自然就不會有悲從中來了。經常有人說:“幸福是什么?其實就是一種感覺!”這見解精辟之至。
秦橫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天下歸一,卻終日惶恐于不得長生。顏淵過著“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的生活,卻能夠自得其樂。當然,人人都有欲望,只要人們能夠把這個欲望限定在一個許可的范圍,它還會成為人們奮發的動力。千百年來被奉為圣人的孔夫子也說過:“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這就是境界,這就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圣賢胸懷。
凡夫俗子固然不可能修煉到這種高境界,但是可以做到享受生活,用感恩的心情對待生活,“不怨天,不尤人,”保持一份秋水般寧靜的心情。也許你沒有能夠擁有所渴望的地位、財富,但是可以擁有快樂,而快樂的閘門卻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人們愿意就能夠得到。對待財富是這樣,對待生命也是如此。人們雖然不能使自己身體永恒于天地之間,但是卻可以用自身的思想之光照亮后人夜行的路徑,從而達到永恒的。
自然的季節也好,人生的季節也罷,任何一個階段都有精彩之處,只要懂得欣賞,就會擁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