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暢想抒情散文
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面,像銀白色的飄帶,伸向遠方,像圣潔的哈達,更像一位熱情的老人展開雙臂迎接遠方的客人。
這次回家鄉,看到家鄉的景象,心里說不出的感慨,說實在的,隨著可采資源越來越少,靠伐木吃飯的日子已一去不返了,現在鄉親們正在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了養林、護林的工作中。但是在一些變化中,惟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林碧線公路的貫通,它結束了家鄉與外界沒有高等級公路連接的歷史,是家鄉人民生活、生產中可喜的大事,林碧線公路兩側風景秀麗,沿線多奇石峻峰,成片的`白樺林、樟子松林從車窗前疾駛而過,參天大樹林立兩側,行進其中尤如畫境。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可見路是多么的重要啊!家鄉自從開發建設,都是就地取材,鋪的是沙石路,風天一身灰塵,雨天兩腳泥,路面坑坑洼洼,特別難走,這樣的路對當地對外發展與交流很不利,可以說交通問題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我從小生長在山區,父親是個老養路工,這里的每條路都流淌著父親的汗水,夏日,天氣炎熱,蚊蟲叮咬,父親幾個月不回家在外面施工,他的足跡踏遍了這里的每條公路和岔線。把青春也奉獻在了這里。
小劉師傅是個體出租司機,他對我說:“以前從呼源到加格達奇不給500元錢是沒有人肯跑的,路上非常顛簸,特別難走,行駛時間又長,錢不到位誰遭那罪呀。但是自從有了這條路,跑起來特別舒心,又節省時間,給400元錢,大家爭著跑,半天就可以跑個往返,不起早不貪黑,這條路修得真是好,方便了大家的出行。有了路,山里的產品可以運出去,外面的物品可以運進來,節省了成本、節約了時間。”
我不是預言家,但我相信,經過家鄉人民的努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大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社會會越來越和諧,期待家鄉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綻放燦爛的春天。